晏建懷
范成大在歷史上更多的時候,是以詩名世的,他與陸游、尤袤、楊萬里三人被合稱為 “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在后代,四人中以他和陸游最為著名,到了清朝初,甚至有 “家劍南而戶石湖” (劍南指陸游,石湖指范成大)之說。錢鐘書在 《宋詩選注》中稱他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元末明初,他的 《四時田園雜興》已然是公認的經(jīng)典,其田園詩成就與陶淵明相比,堪稱 “后來居上”。范成大的詩歌世人傳誦已多時,然而許多人或不甚了解的是,在南宋那個多難之秋,他還是一個經(jīng)歷豐富的封疆大吏,從政數(shù)十年,南至桂廣,北使幽燕,西入巴蜀,東薄鄧海,所到之處,創(chuàng)義役、興水利、減賦稅、賑饑民,政績卓著,南宋詩人張镃有詩贊曰: “石湖仙伯住吳門,事業(yè)文章兩足尊。南北東西曾遍歷,焉哉乎也敢輕論?!蹦敲?,作為一個南宋官員,他有哪些不俗的從政經(jīng)歷和卓越貢獻呢?
范成大 (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平江吳縣 (今江蘇蘇州)人。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舉進士,主要從政經(jīng)歷在宋孝宗朝,歷任處州 (今浙江麗水)知州、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中書舍人、靜江 (今廣西桂林)知府兼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吏部尚書、參知政事、明州 (今浙江寧波)知州兼沿海制置使、資政殿大學士,宋光宗紹熙四年去世,贈謚號文穆。
范成大生前即詩名遠播,至南宋末形成高潮,歷代不衰,尤其在明清時為最。明朝人湯沐的 《公余日錄》有一個 “段子”,說宋孝宗曾有讓范成大當宰相的打算,但經(jīng)過一段觀察,認為范成大 “不知稼穡之艱”,便放棄了,范成大為此特作數(shù)十首田園詩替自己表白。錢鐘書在談到這個 “段子”時說:“假如這個傳說靠得住,它只證明了宋孝宗沒調(diào)查過范成大的詩,或者沒把他的詩作準,那末再多寫些《四時田園雜興》和 《臘月村田樂府》也不見得有效。因為 《石湖詩集》里很早就有像 《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那種 ‘憂稼穡’、 ‘憐老農(nóng)’的作品,而且不論是做官或退隱時的詩,都一貫表現(xiàn)出對老百姓痛苦的體會,對官吏橫暴的憤慨?!贝_實,范成大不僅深知稼穡之艱,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憂心于稼穡的詩歌,更做出了許多關(guān)心民生的政績。
范成大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題材廣泛,數(shù)量不少。如果要細細分類,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使金見聞詩。他在使金途中,將其對淪陷區(qū)的見聞付諸筆端,創(chuàng)作了近百首絕句,那山河破碎的景象、人民困苦的生活,在詩歌中如圖景一樣徐徐展開,表達了他深沉的愛國思想和憂民情懷。二是隱居田園詩。他晚年隱居石湖十載,寫了不計其數(shù)的田園詩,描寫了農(nóng)家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展現(xiàn)了一幅幅美麗的鄉(xiāng)村畫卷,讓人欣喜。
而第三個方面的成就,就正是他憂心于稼穡和民生疾苦的詩歌。比如 《催租行》: “輸租得鈔官更催,踉蹌里正敲門來。手持文書雜嗔喜: ‘我亦來營醉歸耳!’床頭慳囊大如拳,撲破正有三百錢;不堪與君成一醉,聊復償君草鞋費?!狈冻纱笤谠娭?,描寫了一個貪得無厭的地保,在老百姓已經(jīng)交租的情況下,還跑來驗看交租 “文書”,乘機敲詐,索要酒錢,老百姓存錢罐里最后一點錢都不放過。詩歌表達了他對老百姓頻受盤剝的同情,和對官吏橫征暴斂的揭露和批判。這類詩歌,范成大寫得精煉、冷雋、深刻,其批判現(xiàn)實的力度絲毫也不亞于白居易的吶喊和疾呼。
范成大舉進士后,曾在朝任著作佐郎,旋即升吏部郎官,但言官認為由著作佐郎轉(zhuǎn)吏部郎官屬于越級升遷,被論罷,隨后奉祠,等于剛出道就讓他賦閑了,而且一閑就是多年。
乾道三年 (1167),這個出道頗早卻又過早賦閑的范成大,于四十二高齡,終于被宋孝宗任命為處州知州,這是他第一次出任地方主要官員,也算是宋孝宗對他的重用。范成大到任后,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民生。當時處州百姓勞役繁重,且攤派不均,經(jīng)常因勞役攤派而爭訟公堂,老百姓苦不堪言。范成大在廣泛調(diào)研的基礎上,推行了“義役法”,按民戶的貧富不等籌集銀錢,用于購買義田,再以田租補助給服役者,輪流服役。這樣,既解決了勞役攤派不公的問題,義田田租又可持續(xù),爭訟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此法報到朝廷后,宋孝宗很贊賞,遂頒其法于諸路,全國推廣。
不僅如此,范成大在處州期間,還多次請求朝廷減捐免稅,如請求減免處州鹽捐,減免浙東丁口稅等等,得到了朝廷的許可,為老百姓減輕了負擔。其他諸如修水利、架橋梁、設義倉等,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實事和好事。其實,從到任到離任,范成大在處州真正投入工作前后不到一年,然而在如此短暫的時間里,卻做出了這么多政績,一方面體現(xiàn)了他執(zhí)著于民生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他工作能力之強和工作效率之高,故有麗水今人評價說: “范成大是麗水歷史上任期最短、百姓最愛、政績最顯著的處州知州?!?/p>
乾道七年 (1171),范成大出任靜江知府兼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他治桂三年,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政績:一是理順鹽政,二是改革馬政。廣西偏遠貧困,地方財政收入單一,僅靠鹽利,中央財政對地方又沒有轉(zhuǎn)移支付,只有索取,沒有支持。后來,宋孝宗又改官賣法為鈔鹽法 (商人用現(xiàn)錢向政府部門購置營銷通行證,憑證支鹽和銷售)后,鹽利盡歸漕司,地方極度困窘,入不敷出,只得向老百姓的攤派,老百姓苦不堪言。為此,范成大多次上書,要求改變鹽政上交比例。在他的努力下,朝廷終于同意核減靜江府上交額度,地方財政壓力得到緩解,老百姓身上的重負也有所減輕。
南宋與金對峙,戰(zhàn)馬是戰(zhàn)備中最重要的物資之一。廣西并不產(chǎn)馬,不過廣西橫山寨 (今田東縣平馬鎮(zhèn))卻是南宋購買戰(zhàn)馬的一大市場,大理等西南諸少數(shù)民族都通過橫山寨馬市,將飼養(yǎng)的戰(zhàn)馬向南宋銷售。朝廷每年向廣西攤派征購戰(zhàn)馬任務一千五百匹,但多年來,馬政積弊叢生,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當?shù)厝讼蛸u給朝廷的馬中摻雜病馬,以次充好;二是買草料的專項撥款常為官吏層層貪污,致使馬經(jīng)常因無草料而餓死;三是朝廷又一度提高戰(zhàn)馬收購標準,致使廣西常常無法交貨,西南諸族賣馬的積極性受挫,不愿意出售。
范成大到任時,朝廷年在廣西年收購戰(zhàn)馬數(shù)量跌至最歷史最低,僅二十七匹。為改革弊政,范成大請示朝廷同意,重新恢復了原來的購馬標準,規(guī)定了公平交易原則,并嚴厲打擊貪污,加強對收購馬匹的護理,多管齊下,既提高了外族賣馬的積極性,又促進了交易中的公正公平,更提高了戰(zhàn)馬收購的合格率。于是,弊政迎刃而解,范成大任內(nèi),朝廷在廣西年收購戰(zhàn)馬數(shù)量達到三千匹,為歷史之最。
后來,范成大在地方上還任過四川制置使、明州知州兼沿海制置使。范成大在四川,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長處,推行了整軍經(jīng)武、加強邊防,輕徭薄賦、為民減負,招撫并用、改善與少數(shù)民族關(guān)系等一系列舉措,治蜀兩年,頗有政聲,他離任之時,成都都百姓自發(fā)送行者萬人塞途。
在南宋的政治舞臺上,像范成大這樣在政治生活中如庖丁解牛一般精于地方治理的能臣干吏并不多見,在仕途上能留下驕人政績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這既體現(xiàn)了他的精明強干的能力,務實擔當?shù)木瘢搀w現(xiàn)了他關(guān)心民生疾苦的博大情懷。令人驚異的是,這位精于地方治理的能臣,他還精于外交,曾受命出使金國,留下了寧死不屈的身影。
乾道六年 (1170),范成大受宋孝宗之命,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充任祈請國信使,出使金國,雖然前后僅僅四個多月時間,但這卻是范成大一生中最奇特的一次行旅。
宋孝宗安排范成大此行,目的是借 “祈請”之名,索求趙宋皇陵所在的河南鞏、洛之地。宋孝宗“隆興北伐”失敗后,被迫與金國達成了 “隆興和議”,和議規(guī)定:金、宋為叔侄之國,歲貢改稱歲幣,金、宋以淮河為界。和議達成后,宋孝宗內(nèi)心卻還有一塊心病,就是趙宋皇陵在金國域內(nèi),對于標榜以孝治天下的宋孝宗來說,連自己祖先的墳墓都在敵國境內(nèi),連對祖先正常的祭祀都不能在皇陵開展,何孝之有?宋孝宗深感臉上無光,為此,他三番五次派人出使金國,索求祖先陵寢地。范成大這次受命出使金國,即此目的。
然而, “弱國無外交”,金國作為戰(zhàn)勝國,到口的肥肉怎會輕易送還?所以,宋孝宗雖然屢屢派使者索求,但金國當然從未答應。而且,對于南宋派出的使者,金人往往頤指氣使,隨意處置,輕則扣留,重則處死,許多人對于出使之任常常避之唯恐不及,而范成大此次出使,卻是他主動請纓的。范成大臨行前,宋孝宗還安慰他說:“朕不敗盟發(fā)兵,何至害卿?!?/p>
其實,對于出使可能面臨的危險,范成大并不在意。他關(guān)心的是,此行不僅索要陵寢之地,他還因 “隆興和議”細則中未明確雙方受國書的禮儀,宋朝大臣使臣赴金總是被要求行跪拜之禮,希望宋孝宗在國書中提出議定兩國受書禮儀的要求。不過,宋孝宗擔心惹怒金人,不同意寫在國書中,盡管宋孝宗自己對于 “隆興和議”沒有議定受書禮儀也耿耿于懷。
皇帝沒有同意,范成大決定自己單干。他抵達金國,向金主完顏雍遞交請求歸還陵寢之地的國書后,又當場拿出自己擅自寫就的、建議受書禮儀的 “私書”,要求完顏雍同意。完顏雍對范成大交 “私書”的行為相當意外,那些在側(cè)的金臣對他的 “越禮”更是非常震怒,紛紛要求殺掉他。范成大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毫無畏懼,依然慷慨陳詞,繼續(xù)要求金主接受他的建議,而且不斷請求。完顏雍當然不會同意他的請求,不過也沒有因范成大的 “越禮”和咆哮朝堂而殺他,后來反倒對他氣節(jié)十分欣賞,認為這種精神 “可以激勵兩國臣子”,范成大因此逃過一劫。
范成大在金廷表現(xiàn)出來的視死如歸的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氣節(jié),成為了南宋外交史上亮麗的一筆,令人感佩。
有人認為宋孝宗是南宋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誠然,他也確實有過試圖振興的構(gòu)想和收復失地的嘗試。只是,在北伐上,他卻如辛棄疾所言: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匆匆開始,草草而歸,北伐未成,反倒再添一個屈辱的和議。而在治國振興的構(gòu)想上,又搖擺不定,首鼠兩端,結(jié)果,大事未成功,小事不屑做,最后一事無成,徒添嘆息。
作為范成大,雖有滿腹詩書,一肚學問,有能臣之干才,英雄之膽識,但遇到這樣一個猶豫的主子,其才華不但不能與理想形成良好互動互促,不能盡職、盡力、盡才,有時反而讓自己置于許多雙妒忌的眼光之下,成了眾矢之的。他在多地任過一把手,每到一個地方就干得風生水起,舊貌換新顏,不可謂不能。宋孝宗為此而重用他為參知政事 (副宰相),但朝臣們打了個小報告,宋孝宗隨即就將他免了職,而且免得干凈徹底,讓他奉朝請,也就是無職無權(quán)的一個拿俸祿不做事的閑官,投閑置散了。這一方面也反映了同僚們因妒生恨的傾軋亂象,另一方面更是反映了宋孝宗在用人上的草率和乖張,在這樣的皇帝手下做事,往往做不好挨罵,做得好挨整。
范成大對此非常失望。淳熙十年 (1183),他以病為由,連續(xù)五次向宋孝宗請求退休,最后獲準。于是,他在故鄉(xiāng)石湖筑室賦閑,以詩娛情,安心養(yǎng)病。宋孝宗時不時還會想起范成大這個能臣,還親自御書 “石湖”二字賜他,以示寵幸,后來還曾主動表達希望再次起用他的意愿。然而,范成大已無心于此,之后,他一直隱居石湖,前后十年,直到去世。
這十年,范成大醉心于石湖的湖光山色,寫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文,傳世名作 《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就創(chuàng)作于這一時期,表達了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老百姓的關(guān)切之情。
范成大要才有才,要德有德,妙手著文章,經(jīng)綸濟天下。故宋孝宗曾說: “卿 (范成大)南至桂廣,北使幽燕,西入巴蜀,東薄鄧海,可謂賢勞?!痹u價他 “氣宇不群”。而同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楊萬里則說,中興以來, “知政幾二十人,求天下之所謂正臣,如公 (范成大)才一二輩”,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可謂中肯之評。
紹熙四年 (1193),范成大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