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
最近我要寫一篇有關(guān)咖啡的文章,就上網(wǎng)去查,結(jié)果我要的東西沒找到,卻發(fā)現(xiàn)好多有意思的事。譬如網(wǎng)上說土耳其人很愛喝咖啡,甚至能用剩在杯里的咖啡渣為喝的人算命。何止咖啡渣能算命,古人說“見微知著”,從許多微小的征象中都能看出大的情勢。譬如有一派理論說掌紋會因為使用工具的不同而改變。常拿毛筆的人,智慧線自然比較長,總持鋤頭、錘子的人,感情線會比較直,看手相的人只是從那紋的情況來推想罷了。又有一派說法是,任何一樣?xùn)|西,都是經(jīng)過千年萬載演化至今的,所以從每樣?xùn)|西上都能見到天地間的“理”,即使在溪谷里隨便撿起一顆小石子,也能推想出它過去的遭遇。
上面這許多“見微知著”“由小見大”,其實都是“格物致知”,也就是從每樣“物”上去思考、觀察,得到其中的知識與道理。
寫文章也一樣,很多年輕的朋友說他們沒有靈感,碰上作文題目不知如何下手。其實只要懂得“格物致知”,由身邊的每樣?xùn)|西,都可以悟出一番道理,引出許多文章。
舉幾個例子——
現(xiàn)在我正伏案寫稿,眼前是一把美工刀,我可以寫:
其實美工刀里只裝了一塊刀片,但聰明的發(fā)明家在刀片上做了許多刻痕,所以當(dāng)前一段鈍了的時候,只要沿著刻痕折斷,刀片就又變得鋒利如新了。至于舊式的刀片,則是平平一大片,常常只因為最尖端不夠銳利,就被整個拋棄。同樣的道理,許多人用時間沒有計劃,雖然時間不少,卻只利用了極少的一段,其他大部分被浪費。還不如事先做規(guī)劃,分階段辦事,來得有效率。
這不是由小見大,從一把美工刀談到利用時間的方法嗎?
好,接著我又看見桌上的訂書機(jī),也可以用“格物致知”的方法想:
訂書機(jī)真是簡單又神奇的東西,很難讓人相信,那短短細(xì)細(xì)、看似一點兒也不堅硬的訂書針,居然能夠一下子穿透上百張紙。我看了許久,終于想通:真正的原因,是它能把力量集中在兩個點上,垂直用力。這世上許多人,看似很弱,也沒什么了不得的才能,卻能成就偉大的事業(yè),都是因為他們能像訂書針一樣,認(rèn)清目標(biāo)、集中全力,不彷徨、不猶疑,奮斗到底。
這樣不是也從訂書機(jī)引申出人生的道理了嗎?
接著,我看到桌上的剪刀,又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分析:
剪刀看似很鋒利,其實不見得,許多非常好用的剪刀,它的兩刃都平平的,完全不像刀,也不易割傷人。但是當(dāng)那兩片金屬結(jié)合的時候,就完全成為可以剪紙、剪布,甚至剪金屬片的工具了。如果人能像剪刀該多好。兩個人,只要密切合作,就能把駑鈍變成聰慧,做出一番了不得的事業(yè)。
讀了我寫的這一段,如果你不信,可以拿剪刀看看。它的兩刃確實并不鋒利,有些小孩用的安全剪刀,非但兩刃極鈍,而且是用塑料制的,居然也能很輕松地剪紙,不正因為我上面說的道理嗎?我甚至在沒有剪刀的情況下,用兩把直尺,合在一起當(dāng)剪刀呢!
提到尺,我又想到圓規(guī),你也可以用圓規(guī)來“格物致知”:
小時候,每次走過電影院前的廣告看板,上面有圓形的圖案,父親都會指著說:“你信不信?在每個圓的中間,都能找到一個小小的洞眼,那是圓心,必須先固定的。有時候嫌圓規(guī)不夠大,就先在圓心釘一根釘子,再掛上線,線的一端綁支筆,拉著繞一圈,就能畫出漂亮的圓?!?/p>
聽父親說這話到今天,已經(jīng)許多年了,但是我每次經(jīng)過那樣的廣告看板都會想到他的話,還有他說的“一個人做事要有計劃,要有心。想畫個人生的圓嗎?先定下你的心”。
你看,這不是一篇既感性又寓理的短文嗎?所以寫文章一點也不難,只要你按我最近在文章中所說的,多讀書,而且從“人、地、事、時、物”的方向想,加上“格物致知”的功夫,一定能左右逢源。
最后,讓我舉兩段自己在處女作《螢窗小語》中的文字給你看,那居然是我在學(xué)生時代從標(biāo)點符號里領(lǐng)悟到的:
生命就像一篇文章,在文章結(jié)尾,有些人用的是“句號”,有些人用的是“嘆號”,還有些人用的是“問號”。
孔子、孟子是圣人,他們建立了自己的思想體系,所以用的是“句號”;岳飛、王勃,壯志未酬身先死,所以用的是“嘆號”;至于不知為何來到這個世界,又懵懵懂懂過一輩子的人,只好以“問號”來結(jié)束了。
說了這么多,總歸一句話:“萬物靜觀皆自得。”只要你肯用心多觀察,妙文佳句俯拾即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