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私家園林,不論是南方還是北方,不論是文人園林還是官僚、貴族、富商的私家園林,其共同特點都是在不大的空間范圍建成一個富有自然山水情趣的環(huán)境??v觀古代私家園林的實踐,可以看到,以下幾方面的經(jīng)驗和手法已成為世代相傳的造園原則和規(guī)范。
關(guān)鍵詞:私家園林;園林;園林建筑
園林建筑與其他建筑一樣,都有功能上的要求。在私家園林里,主人有生活起居、讀書、待客、游樂等多方面的需要,建筑首先也要具備這些基本的功能——住屋需隱蔽,書房求寧靜,待客要方便,而游樂區(qū)則應體現(xiàn)自然山水之趣——這些因素都是造園時不能不考慮的問題。除此以外,園林還必須是美的,是一處可以與自然山水相媲美的優(yōu)美環(huán)境。
一棟建筑的布局既要“成景”又要“得景”,即建筑的位置、形象在這座園林中要能構(gòu)成一處可觀賞的景觀,同時又要求在這棟建筑里能夠觀賞到園中某一處或幾處的景觀。無錫的寄暢園中,水池中段東岸的知魚檻既是水景區(qū)的主要景觀,同時置身其中又可以通覽園西部的山景;園西北角的嘉樹堂既為全園頂端的主要景觀,又可以在堂中俯視全園水景,并可遙望園外遠處的山景及佛塔。蘇州拙政園中的遠香堂與雪香云蔚亭都是岸上和水島上的重要景觀,同時又都是觀賞水上與岸上全景的極佳地點,二者還隔水相望,互為對景。
一、 人造山景——石徑
處于園林環(huán)境中的建筑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往往與鄰近的山、水、植物共同組成一處景觀。拙政園的雪香云蔚亭不是一座孤立的涼亭,亭子坐落在池中央島山上,四周有花木相襯,亭下有石山相托,夏日池中滿植荷蓮,成為園中一景。網(wǎng)師園水池的東岸,突出水面的射鴨廊和它南面的堆石假山,加上廊下石間配置的四季不同色彩的花木,在粉墻的襯托下,呈現(xiàn)出一幅多彩的畫面。山水建筑組成景點,多個景點組成景區(qū),景點和景區(qū)搭配組合,讓園林美不勝收。
中國園林均講求可觀、可游、可居,園林里的各個景點或景區(qū)之間有道路相通,以方便游覽。為了求得景觀的變化,這種通道宜用曲折小路而忌用徑直大道,既有露天石徑小道,也有能避雨遮陽的廊子。這些廊子有的沿墻而行,有的曲折多彎,有的隨山勢上下起伏,有的駕凌水面而成水廊或橋廊。沿著這些曲折的游廊、通道,造園者巧妙地設(shè)置形態(tài)各異的景點,或者是一座廳堂亭榭,或者是古木一株,芭蕉、翠竹一叢,甚至只是一撮堆石,或處山頂、池邊,或在路的盡頭,只要布局適宜,安置得體,皆可成景。游人一路行來,眼前景物因變化而富新意,毫無倦怠之感。
二、 江南園林——曲廊
為了在不大的范圍內(nèi)盡可能擴大游覽空間,在私家園林里多以游廊、院墻將空間分隔成若干不同特色的景區(qū)。這類院墻不高,墻上除開有門洞外,多設(shè)有空透的花窗,使院墻隔而不堵,本身亦起到構(gòu)景的作用,而空廊、花墻正使得園內(nèi)各景區(qū)之間既相隔又流通。在一座較大的園林里,造園者要設(shè)計出至少一條最佳游覽路線,從入園門開始,順著這條路線漫步石徑與池岸,入門洞,登山道,或入廳堂,或小憩于亭榭,由一處景區(qū)到另一處景區(qū),步移景異,延長和擴展了觀賞的時間和空間。
蘇州留園是一座面積較大的私家園林,它的主要入口正處于兩旁建筑的夾縫中,寬僅8米,而從大門到園區(qū)卻長達40米,造園者在這塊狹長的地段安排了由曲廊相連的三個空間。進入大門先有一個小天井,過天井,經(jīng)曲廊,才進入植有花木的第二個空間;再經(jīng)過一段小廊,到達第三個空間——一株古木枝葉蒼勁地倚于墻下,連接小廊的小廳堂墻上洞開一排格式漏窗,窗外才是留園的主體。在這里,廳、廊、墻組成不同的空間,空間的轉(zhuǎn)合、明暗與大小的變化,再加上古木點景與花草的布置,游覽起來妙趣橫生。
三、 私家園林——假山
先看造山。自然界的山脈就其外貌看,總是山勢高低連綿,山峰有主有從,植被豐厚,一片郁郁蔥蔥。而在園林中人工堆山,形狀上最忌二峰并列或諸峰列如筆架,而要依園林景觀要求而定。景觀或開闊或幽深,與堆山的多少、大小、走勢都有關(guān)系。堆山用土、用石或土石并用,用湖石則山體靈透活潑,用黃石則顯渾厚宏偉。土山則應在山上廣植花木,使山體蔥綠美觀,還要在土間散置塊石,如同從土中長出來的一樣;石山也應在石間積土,種植少量花樹,使其具有自然生氣。自然山體內(nèi)部少不了溝澗、山道與石洞,人造假山對此也多有仿造。觀無錫寄暢園和揚州個園中所堆石山,雖山體不大卻造出了溝、澗、石洞,人入其中仿佛置身山間。有的私家園林喜歡將石山堆筑成獅子等野獸的形狀,如寄暢園入口處的“九獅臺”,用湖石堆出群獅狀,呈跳躍、蹲伏多種姿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在自然山體中也有存在,尤其在農(nóng)村,村莊周圍的山峰多名為“獅山”、“虎山”、“象山”,其中有的是因為形狀相像,但多數(shù)是出于堪輿之說,以獅或象把門或虎守護水口,不論山形是否真像而將村口之山冠以神獸之名。蘇州園林的獅子林即因園內(nèi)獅山得名,山為湖石堆筑,山上巖壑曲折,形如群獅蹲伏,山上設(shè)石洞、石徑,高低盤桓,任游人穿行其中,遠觀人、獸相混,反覺滑稽,并非成功之作。
四、 總結(jié)
中國古代的建筑按個體而論,形體多簡單,體量也不大,但它們大多以群體組合出現(xiàn),這成了中國古代建筑不同于西方古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從古代文獻記載和留存下來的實例看,這種建筑組合很早就采用了院落的形式,即由單棟建筑四面圍合而成院落,主要建筑居中,次要房屋在兩邊,組成中軸對稱的格局。但是,園林建筑卻打破了這一定勢,為了在有限的范圍內(nèi)營造出一個效法自然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性地采取了靈活多變的總體布局,山堆筑在池水邊,山下筑石洞,曲折幽深,池水蜿蜒入洞,倍覺清涼,更增添意境。山與水可以說是自然風景園林的靈魂,有山則靈,有水則活。只有對自然山水深刻認識,才能作出正確的概括和提煉,以便在造園時捕捉其神髓,在園林中再現(xiàn)它們的典型形象。
參考文獻:
[1]唐文彬.探究分析江南園林造園手法[J].北京農(nóng)業(yè),2013,(18).
[2]劉燕.清代畫論中的園林觀研究[D].天津大學,2014.
作者簡介:
陳旭燕,浙江省杭州市,浙江農(nóng)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