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麗
“仁”的思想在孔子之前早已有之,孔子賦予“仁”更多涵義,并使之成為其思想的核心之一。弟子們多次向孔子問“仁”,其中樊遲就問三次??鬃拥幕卮鹗牵骸皭廴恕保ā墩撜Z·顏淵》);“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論語·子路》);“仁者先難而后獲”(《論語·雍也》)??鬃訉Ψt的這三次教誨,當然不能窮盡其博大精深的思想,而只是開啟了洞見其“仁”思想內涵與意義的門窗,引領我們進入精深、美妙而偉大的“仁”世界??鬃拥娜位卮痣[含著“仁”是內在性情、高尚德性和美好德行的和諧統(tǒng)一,是內外合一、井然有序的整體?!叭省弊鳛榭鬃铀枷胫幸灰载炛木?,給予人們心靈以光輝、自由和溫暖,給予人類世界以光明、和諧和溫情。
一、仁,性情之本
在《論語·顏淵》中,孔子對樊遲問“仁”的回答是:“愛人”。這可以說是孔子對“仁”的解答中最為簡潔明了,也最為核心、溫暖和有力量的詮釋?!叭省笨芍^以愛人為基點的思想體系。正如徐復觀在其著作《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中所表述的:到了孔子,則把此一“仁”字深化,亦即把所以會愛人,所以能愛人的根源先發(fā)出來,以形成其學問的中心。
可關于愛誰、愛來自哪里等問題,樊遲沒有再問,孔子也沒有進一步解說。這給人更多的思考空間,也使“愛人”涵義更廣,包攬更多。為了進一步探究孔子此句的深意,可以參考《孔子家語·三恕》中孔子與顏回、子貢、子路就智者、仁者問題展開的討論,加深對“愛人”的認識。
子路見于孔子??鬃釉唬骸爸钦呷艉??仁者若何?”子路對曰:“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弊釉唬骸翱芍^士矣?!弊勇烦觯迂暼?。問亦如之。子貢對曰:“智者知人,仁者愛人?!弊釉唬骸翱芍^士矣?!弊迂暢觯伝厝?。問亦如之。對曰:“智者自知,仁者自愛?!弊釉唬骸翱芍^士君子矣。”(《孔子家語·三恕》)
對于相同的問題“智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子貢、顏回給出了不同的解答:“使人知己,使人愛己”“知人,愛人”“自知,自愛”。三種解讀,見出三人對“仁”不同的認識和理解,不同的人生境界??鬃訉θN回答評價最高的不是“愛人”,而是“自愛”。人們常說要大公無私,要心中無我,關愛他人,為何“自愛”最為孔子青睞呢?
“情出于性?!保ā豆曛窈啞ば宰悦觥罚┣槭侨酥拘裕瑦圩鳛榍橹环N,亦是人之本性。愛由心中產生,最先涌動于自身,涵養(yǎng)自身,讓自己體驗到滿足、溫暖、力量等美好的感覺,這可算是自愛。自愛是人性所固有的真實、內在和根本的情,也是人自然擁有的感受和體驗??梢哉f,孔子肯定顏回“自愛”,是基于對人性的深刻把握而得出的認識,在于他看到了仁愛的根源在自己的心性之中。仁愛由自愛開始。心中如果沒有這種仁愛,便不會感覺到它的美好和偉大,不具有或匱乏愛的能力則很難真正給予他人,也不容易感受到他人的愛。
那如何算自愛?是盡一切可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享有榮華富貴嗎?孔子當然不這樣認為。他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保ā墩撜Z·里仁》)富貴雖是人人自然想得到的,但若不以其道得之,君子不會安于此富貴?!安涣x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墩撜Z·述而》)擁有富貴,滿足私欲算不上自愛??鬃铀非蟮氖恰俺劦?,夕死可矣”(《論語·里仁》),是心中所向往的美好境界。自愛更多注重的就是為自己的心建筑這樣一種道之境,滿足自己內在的需求,讓心輕盈、豐盛起來,感覺到道之真、善、美,于是“仁者安仁”。自愛源于自知?;氐絻刃?,反省自身,是對自己的清醒認識。在自知中,不斷發(fā)現(xiàn)自己、完善自己,給予自身愛、力量和溫暖,從而自愛。
自愛存養(yǎng)自身之美善,使自己圓滿、溫潤、自由,發(fā)現(xiàn)心中之道,具有君子之質。水滿自溢,愛滿也會自溢。當自身的溫暖、幸福、關愛足夠多時,就會自然給予周圍的人、事、物,由自愛而愛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把對于不同人不同的愛加以具體的定義和詮釋,細分開來。如把對于父母的愛,稱為孝;對于子女的愛,稱為慈;對于兄弟姊妹的愛,稱作良悌;對于國家、上級的愛,稱作忠等。孔子曾把這些不同的愛加以概括總結,稱為十義,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保ā犊鬃蛹艺Z·禮運》)這十類以愛為底色的人義涵蓋了社會中的大多數(shù)情感和人際關系,將眾多的人連成了龐大的社會群體。這些人義的共同紐帶就是愛人。
孔子這十義是有次第的,而不是一視同仁的無差等之愛??鬃雍芏啻握劦叫?,教導學生要“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因孝悌為“仁”的根本,是人心之最為本真的情感,是人性自然所成就的本然。人應從孝悌這一內在根本做起,從愛身邊的父母兄弟開始,再逐步擴展,把愛給到鄉(xiāng)黨,到國家眾人,乃至天下萬物。這樣,人與人之間構成了一個由愛連接起來的有序而緊密的整體,形成了一個有層次的愛的系統(tǒng)。反之,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而要去愛國人、天下人、萬物,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孔子在告訴樊遲“愛人”后,接著說“知人”??鬃犹岢珢廴?,但不是盲目的。要愛人,更要知人。知人才能正確理智地愛人。知人首先是辨別人的枉直、善惡、好壞,然后舉用正直善良者,將其放在邪惡枉曲者之上。那么,枉曲者在正直善良者的影響下或正直了或者遠去了?!笆枪嗜收吣蠛鯋廴?,智者莫大乎知賢,賢政者莫大乎官能?!保ā犊鬃蛹艺Z·王言解》)仁者最重要的在愛人,智者最重要的在了解賢才,為政者最重要的在于任用賢才。為政如此,交友、工作、鄰里相處等也是相同的道理??梢哉f,“仁”本身就含有“知”,有“知”的理性引導。誠如徐復觀所說:“故孔子言仁,蓋已包有知、勇二德,為心理活動最高美而最圓滿之一境?!?/p>
“愛人者,人恒愛之?!睈廴酥?,他人自然會愛己。做到自愛、愛人這兩步,子路所求“他人愛己”,如水到渠成,不求自然得以實現(xiàn)。對自愛、愛人、使人愛己這三個層面,孔子贊揚顏回“自愛”的觀點,卻選取子貢所言的“愛人”來教誨樊遲。何意呢?對比三者,可以說自愛是起點和關鍵,愛人是主旨和目的,使人愛己是自然的結果??鬃铀蛲氖牵骸袄险甙仓笥研胖?,少者懷之?!保ā墩撜Z·公冶長》)即對老者給與孝敬之愛,給朋友以同道之親,對少者給以慈惠之愛??鬃酉Mo他人以仁愛,給世間以溫暖、善意和關懷,來化解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恩怨,消除誤解和爭端,形成一個和睦、友愛的集體,建立一個充滿仁愛的大同世界。正是有仁愛這一美好的情感存于心,孔子才能“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論語·述而》),不管境遇如何,都能矢志不移追求此道;有仁愛這一有力的基石,才得以建立起其龐大的“仁”之思想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