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志洲
【關鍵詞】 主題班會;道德與法治;生活;教學手段;合作;心理
健康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4—0036—01
在依法治國觀念不斷深入的過程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地位不斷彰顯,通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樹立道德法治意識,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下面,筆者從道德與法治入手,以主題班會形式,闡述如何通過構建和諧主題班會教育新常態(tài),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
一、與生活結合,內化實踐感悟
在法治社會中,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社會交往,都需要建立在道德與法治的基礎之上,道德與法治是生活之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同時對生活形成了一定的指導作用。因此,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主題班會時,必須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從而把所學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實踐中感悟,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的道德法治意識不斷提升。如,在對學生進行“消費者權益”方面的知識教育時,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讓學生闡述生活中有哪些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從而讓學生感知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學會用道德與法治知識保護自己。
二、多樣教學手段,鼓勵學生參與
以往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時,采用的都是知識宣教的方式,將不同的概念羅列闡述給學生,這種教育方式學生不但會感到不知所云,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實際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以主題班會教育新常態(tài)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展開,如視頻教育、情景劇表演、續(xù)寫結尾、討論等,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可以將自己對道德與法治的觀點、認識自由地表達出來,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如,在向學生進行“網絡社交”方面的教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編排一場情景劇,模擬網絡交往中可能發(fā)生的一些事件,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網絡交友意識。
三、開展合作學習,培養(yǎng)集體意識
在教育觀念不斷轉變的過程中,倡導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在開展道德與法治的主題班會教育時,教師應該盡量地將班會時間還給學生,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設置具有價值性的問題,從而發(fā)揮團隊力量,集結集體智慧。這不但有利于提升學生道德法治觀念認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進而推進學生健康發(fā)展。如,在開展“珍惜受教育權”這方面的知識教育時,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教育權是憲法賦予每一位公民的權利,每個人都有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為了能夠更好地讓學生認識這一知識,教師可以在班會中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若是你們身邊有輟學兒童,你們應該如何去幫助他們?從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考討論,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珍惜受教育權,同時也可以喚醒學生的愛心,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
四、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康人格
如,在開展“走進父母”方面的知識教育時,教師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游子吟》的詩歌,同時還可以為學生講述“孟母三遷”的故事,讓學生迅速地進入到學習、教育的意境之中,這時教師再對學生展開教育,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明白父母對自己責罰也好、嘮叨也罷,其實都是父母對自己愛的一種體現(xiàn),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塑造健康人格。
五、結合主題班會,達到教育的目的
開展以主題班會為教育新常態(tài)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模式時,教師必須要明確班會主題,確保開始的班會活動和教育主題相契合,這樣才能促使教育方向軌跡不會偏離,從而保證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有效性。如,在開展“交通規(guī)則遵守方面”的主題教育時,教師可以采用影視播放的方式,讓學生對正確的道路交通規(guī)則進行判斷,進而明確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重要性。而在進行“消費者權益”方面的主題教育時,則可以采用演講的活動開展方式,幫助學生樹立維權意識。
總之,以主題班會為教育新常態(tài),應該具有形式多樣、授課靈活的特點,從而在明確的教育主題下滿足學生求知,最終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的教育目的。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度課題《道德與法治課和主題班會整合策略探究》系列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7]GHB0604)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