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LU
后來懂得,那份寂靜,從寫信人的筆尖下傳來,浮現在讀信人的眼角眉梢,那是一段名叫幸福的旅程……
在開始讀朱湘的詩之前,便約略知道他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從不把世俗規(guī)條放在眼里:因不滿清華點名校規(guī),屢屢遲到,故意讓清華開除自己,脾氣壞到幾乎沒朋友,“從前我多次想著回國到底不曾回成,是因為仇人太多,怕謀不了生,”他曾在信中對妻子這樣坦言。
但讀過他的詩之后,我驚詫了:一個性格那么焦躁的人,為什么寫出的詩句會如此清靜平和?!“使詩的風度,顯著平湖的微波那種小小的皺紋,然而卻因這微皺,更見出寂靜,是朱湘的詩歌”,看來真如沈從文先生所說:“平靜的詩”和“焦躁的人”,兩者矛盾又和諧地統一在他的生活和詩作中。
還有書信。
當我翻開這本《有好多話要藏在心底,專等一個人》時,再次感受到那種令人驚詫的寂靜。這本情書精選收錄了朱湘寫給妻子的94封信,編輯很有巧思,從每封信中摘得一句話做標題,那些話正是“平靜的微波那種小小的皺紋”,正是柔波中最瀲滟之處:
“愛你的意思,真是說也說不出來”;“小褂褲我想你給我作”;“那種親熱恩愛,這枝禿筆怎么寫得出”;“夫妻是天下最親愛的人”;“留得一個好子沅給你,一生受用不盡”……
書名的兩句詩出自朱湘的《斷句》,全詩還有兩句:“等她一世都沒有蹤跡,/寧可不作聲?!蹦苁惯@位世間最孤高的詩人“作聲了”,寫出最柔情的“好多話”的,皆因為他等到了那“一個人”:
朱湘與妻子劉霓君是由雙方家長指腹為婚的,從懂事起,朱湘便極力想擺脫這場包辦婚姻。后來,劉霓君的父親去世,兄長獨占了家產,她一個人到上海來找工作養(yǎng)活自己。朱湘聞訊去看望她,見她生活得很辛苦,當即激發(fā)起同情心,表示愿意與她結婚。
美麗賢惠的劉霓君讓朱湘過上了從未有過的幸福生活,他愛上了妻子,愛到至深?;楹蟮谌辏蚱迋z有了第一次別離:朱湘被清華大學公派赴美留學,留下妻子帶著一子一女獨自生活。
在美國期間,朱湘幾乎每個禮拜都給妻子寫一封信,每一封信都有編號,信在路上要走一個月才能到中國——每個編號乘以一個月的時光,就是鵲橋的長度吧?——妻子的回信也要走這么久,詩人將這些浸滿了風塵的信都小心留好,告訴妻子:“將來帶回去等我們并了雙肩,從頭再看”,“那會是多么有味”。
與他們一同閱讀這“有味”信件的,還有一代又一代的讀者:1934年12月,上海北新書局出版了朱湘致劉霓君的106封書信,書名為《海外寄霓君》,這本書與魯迅的《兩地書》、徐志摩的《愛眉小扎》、郁達夫的《達夫書簡》,都被視為現代情書文學的經典。
其實,在朱湘寫給妻子的信中,少有卿卿我我的情話,多的是他對妻子日常生活的關照叮嚀和體貼呵護:看到海里有好玩的魚,便描述給妻子聽;因為她要看美國女人的照相,便將畫報上的電影明星剪下來寄回家;給妻子寫了一首詩,擔心沒念過學堂的她讀不懂,又逐字解釋一遍“……徊徨是徘徊,就是走來走去,蕭索是荒涼,邊疆是靠近外國的地方”——才高八斗、狷狂傲世的大詩人,對妻子充滿了無盡的耐心與柔情,果真如人所言,“詩人許是把智商留給了才學,把情商留給了愛人”。
他的愛人劉霓君,盡管對她了解甚少,卻覺得她是那么的熟悉:因為生活困頓,她處處精打細算,朱湘再三囑咐她多吃葷菜、要顧惜自己的身體,別“只顧省幾個臭錢”,可她覺得從自己身上省一點兒,孩子就能過的好一點;朱湘想吃家鄉(xiāng)菜,即使他們母子生活費少得可憐,她還是買了罐頭什么的寄過去,為了省車錢走很遠的路去郵局——這樣的劉霓君與我的母親何其相像!
我念小學時,父親被學校派到人大去進修,也是獨自持家的母親每天要給學生上課、備課、做實驗,還要照顧兩個女兒,日子過得別提多辛苦。那時不懂事,只覺得母親脾氣急,愛發(fā)火,長大后才理解她的不容易。父親常寫信給母親,信中只講自己的課業(yè)進程,詢問家中生活,情話是一句沒有的,但母親讀信時臉上會浮現出特別平和的神情——仿佛所有的辛勞都如漣漪般蕩開散去,只留下淡然的寂靜……
后來懂得,那份寂靜,從寫信人的筆尖下傳來,浮現在讀信人的眼角眉梢,那是一段名叫幸福的旅程……
朱湘與劉霓君的婚姻,并未走向完美的結局:朱湘回國后,因為失業(yè),夫妻倆經常發(fā)生口角,關系逐漸惡化,而第三個孩子的夭折,更讓這段婚姻瀕臨崩潰。1933年12月5日,被魯迅先生譽為“中國的濟慈”的詩人朱湘,投江身亡,年僅29歲。離世前一晚,他用口袋里僅有的一些錢,買了一張船票、一瓶酒,還有一包妻子平日里最愛吃的飴糖。
那包飴糖,在我看來,是朱湘寫給劉霓君所有的情書中最動人的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