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子童 宋馥利
【摘要】現(xiàn)如今的中國UI設計領域,各種國外新思潮涌入和滲透,動搖著我們原有的價值觀與審美觀,使我們的UI設計作品越來越遠離民族個性。我們希望通過視覺表達的方法把傳統(tǒng)剪紙元素運用到手機UI設計中,通過人們?nèi)粘5氖謾C應用潛移默化的融入傳統(tǒng)文化的交流。本文重點闡述了剪紙這門民間藝術是如何與手機界面設計進行融合的。從視覺藝術表現(xiàn)方面進行論述,探討了剪紙藝術與UI設計的融合方法。
【關鍵詞】剪紙元素 手機UI設計 應用研究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剪紙元素在手機UI界面設計中的應用(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項目編號:127152017068,項目成員:楊靜、黃月、劉夢楠、穆子童、曾繼川。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211-02
1.運用剪紙元素的必要性
UI即User Interface(用戶界面),UI設計的本質(zhì)是信息的交互傳遞,其任務是通過恰當?shù)谋憩F(xiàn)手法,有效的吸引觀者視線,從而高效、精準的傳達信息。
當前手機UI界面現(xiàn)有的形式主要是時尚、現(xiàn)代感強的設計,帶有傳統(tǒng)剪紙元素的界面設計屈指可數(shù),因此我們應適當?shù)倪\用扁平化設計將手機UI界面與傳統(tǒng)剪紙元素融合進行再設計,從而達到時尚與傳統(tǒng)、技術與藝術的結合。
設計帶有剪紙元素的手機界面,不僅有利于手機界面的美化,更重要的是讓中國傳統(tǒng)剪紙藝術以新的并且普及快捷的形式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使中國傳統(tǒng)剪紙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不至于被人們漸漸遺忘,從而達到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
2.剪紙元素與UI設計的融合
2.1剪紙元素與UI設計融合的意義
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墻花、頂棚花、燈花等。每逢過節(jié)或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墻壁、門和燈籠上,節(jié)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熱烈。
本課題通過提取陜西地區(qū)的剪紙元素并與現(xiàn)代圖形相結合,適當運用扁平化設計,將手機UI界面與傳統(tǒng)剪紙元素進行融合再設計,賦予剪紙藝術新的傳播載體同時也使手機UI界面換發(fā)新的生命力。我們要做的不是將傳統(tǒng)的東西照搬照抄,而是順應當代的文化趨勢加以創(chuàng)新,更重要的是讓中國歷史悠久的民間剪紙得以傳承并喚醒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與熱愛。
2.2 UI界面設計的視覺藝術表現(xiàn)
①統(tǒng)一主題的視覺風格。在運用剪紙元素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將其整體的視覺風格主題進行統(tǒng)一。打個比方說,在設計導航按鈕的時候,其設計如果比較雜亂,很容易讓用戶感覺到眼花,這時我們就需要將風格統(tǒng)一起來,若按鈕圖標做成了剪紙式樣,那么還得考慮界面的其他樣式的剪紙風格,比如說“滑動欄”“提示框”“字體”“搜索欄”,以及界面的分割線、裝飾圖形等都應該統(tǒng)一風格,還應該保證他們之間在界面?zhèn)鬟f時的統(tǒng)一性。
②頁面布局的應用。頁面布局的應用有三類:一是圖標設計的應用,二是跳轉按鈕的應用,三是主題設計的應用。圖標設計時要充分理解傳統(tǒng)剪紙的內(nèi)涵,例如解鎖圖標的設計,一種是滑動解鎖一種是圖形解鎖,這兩種解鎖均可以將操作互動的UI圖標替換為具有剪紙元素的圖標。例如滑動解鎖可以應用剪紙風箏圖案,在動態(tài)中還可以有一絲風箏飛舞的童趣,圖形解鎖選用的圖案需要分布在九宮按鈕上,可以應用一個系列的窗花圖案,避免了解鎖界面的呆板。跳轉按鈕和圖標設計中的元素應用方式相似,但與圖標設計不同的一點是,跳轉按鈕的圖形大小較小,因此按鈕中所應用的剪紙元素不能復雜,否則圖案表達不清晰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主題設計要注意三個要素:形、色、質(zhì)。首先是形,圖標外形尖銳還是平滑,異型還是常規(guī),這都要結合所選剪紙元素的內(nèi)涵進行選擇;然后是色,在色的選擇上要考慮兩點:貼合主題和美觀;最后是質(zhì),考慮到剪紙元素的特點,我們選擇的是扁平化設計,在設計時去掉多余的透視、紋理、漸變,同時在設計元素上,強調(diào)抽象、極簡和符號化。
3.小結
花樣繁多的剪紙圖案為手機UI設計帶來了新的靈感和新的方向。通過剪紙在手機UI設計中的應用,豐富了自身文化內(nèi)涵,也在UI設計上產(chǎn)生了深層次的價值。一個富有民族特色的設計,是具有中國傳統(tǒng)元素的設計。這樣的作品才能符合人們的心理需求,在人們的感情與思想上產(chǎn)生共鳴。
參考文獻:
[1]李松.淺談現(xiàn)代UI設計[M].西寧:青海美術出版社,1992.
[2]李澤厚.美學三書[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3]蘇華.圖說中國工藝美術[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9.
作者簡介:
穆子童(1997.1-),女,山西臨汾人,西京學院,本科,院系:設計藝術學院,專業(y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
宋馥利(1981.8-),女,陜西西安人,西京學院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數(shù)字化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