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良*,瞿章林
(重慶長安工業(yè)(集團)有限責(zé)任公司,重慶 401120)
磷化與氧化是鋼件生產(chǎn)中常采用的兩大工藝。磷化膜一般作為涂漆底層,質(zhì)地疏松,表面粗糙,摩擦性能不好。鋼件氧化膜較薄,一般只有0.5 μm左右,不超過1 μm,雖然摩擦性能好,但不耐磨,當(dāng)膜層受到損傷時,其耐蝕性就取決于其表面的一層脫水防銹油,而脫水防銹油容易被擦掉,使零件的表面防腐蝕性能受到影響[1-7]。
為了克服磷化膜摩擦性能不理想及鋼件氧化膜較薄的問題,本文首次將鋼件磷化工藝與氧化工藝結(jié)合起來,制備出一種新型磷化-氧化膜,并著重對其應(yīng)用性能進行了研究。
所用鋼鐵材料的牌號有30CrMnSiA、65Mn、40Cr、45、25和Q235,裁成120 mm × 60 mm × 2 mm的樣片。所用試劑有鹽酸、硝酸錳、硝酸鋅、磷酸二氫鋅、碳酸鈉、亞硝酸鈉、氫氧化鈉、磷酸三鈉等,以及去油劑、緩蝕劑、表調(diào)劑等。所用試劑在試驗時用化學(xué)純,工業(yè)應(yīng)用時用工業(yè)純。
(1) 吹砂磷化-氧化:吹砂(用河砂或石英砂吹凈氧化皮)→熱水洗(70 ~ 90 °C,下同)→磷化→熱水洗→鋼件氧化→熱水洗→烘干(60 °C)→浸油(常溫)。
(2) 酸洗磷化-氧化:去油(NaOH 70 g/L,Na2CO350 g/L,Na3PO4·12 H2O 24 g/L,Na2SiO36 g/L,80 ~90 °C,30 min,下同)→熱水洗→酸洗(質(zhì)量分數(shù)為50%的鹽酸,3 min,下同)→熱水洗→中和(3% Na2CO3,3 min,下同)→熱水洗→表調(diào)(膠體鈦6 mg/L, PO34-400 mg/L,硼砂 3.5 g/L,3 min,30 ~ 40 °C)→磷化→熱水洗→去油→熱水洗→酸洗→熱水洗→中和→熱水洗→鋼件氧化→熱水洗→封閉(3%肥皂,60 ~80 °C)→浸油(常溫)。
磷化液配方和工藝條件:磷酸二氫鋅30 ~ 40 g/L,硝酸鋅90 ~ 120 g/L,硝酸錳10 ~ 20g/L,總酸80 ~90點,游離酸2 ~ 3點,常溫,時間10 min。
氧化采用雙槽工藝。第一槽:NaOH 550 ~ 600 g/L,NaNO2100 ~ 150 g/L,溫度 130 ~ 135 °C,時間25 ~ 35 min。第二槽:NaOH 600 ~ 650 g/L,NaNO2150 ~ 200 g/L,溫度 135 ~ 140 °C,時間 25 ~ 35 min。
1.3.1 外觀
按照WJ 2607-2003《兵器產(chǎn)品表面化學(xué)處理與電化學(xué)氧化處理膜層通用規(guī)范》進行檢查。
(1) 氧化膜:要求為黑色,均勻、無色差,無鹽跡、未氧化處、紅色附著物及腐蝕點,表面細致、平整和較光滑。
(2) 磷化膜:顏色一般是淺灰色到灰黑色(主要與零件材質(zhì)和磷化配方有關(guān)),不允許有銹跡、白色沉淀物、未磷化部位以及因磷化時零件間相互接觸引起的顏色不均勻。允許由于零件金屬材料和組織不同(包括局部熱處理或焊接、光潔度等級及加工方法、鑄鍛、焊、局部噴砂等的不同)引起的色澤不一致和結(jié)晶組織的不均勻;允許經(jīng)重鉻酸鹽鈍化和封閉處理后,其表面和焊、鉚結(jié)合處及配合部位有隱約的流痕。
1.3.2 厚度
采用膜層測厚儀測量,每個試片取6個不同點的測量平均值。
1.3.3 耐蝕性
分別對磷化膜、氧化膜及磷化-氧化膜進行3種試驗,比較它們的耐蝕性。
1.3.3.1 硫酸銅點滴試驗
在零件表面滴一滴預(yù)先用少量氧化銅中和至pH = 7的30 g/L CuSO4·5H2O溶液,用脫脂棉或濾紙吸去液滴,肉眼觀察,記錄膜層表面出現(xiàn)置換銅斑點的時間。
1.3.3.2 氯化鈉浸泡腐蝕試驗
試驗前應(yīng)檢查轉(zhuǎn)化膜是否完整,有無碰傷之處。檢驗合格后,用酒精除去零件上的油污。干燥后,用塑料線或絲線將零件系扎并懸放入溫度為15 ~ 25 °C的3% NaCl溶液中。試件上端至少在液面以下50 mm。試件與試件之間及試件與器壁之間均不得接觸。浸泡2 h后取出,用冷水清洗,觀察膜層表面狀態(tài)。除尖角、棱邊和焊縫處允許有點狀或條狀銹跡外,其他部位不允許有銹點和銹斑。腐蝕試驗中途不允許取出試件查看。試驗溶液的使用期不得超過15 d,溶液變色或渾濁時立即更換。
1.3.3.3 中性鹽霧試驗
依據(jù)GB/T 10125-2012《人造氣氛腐蝕試驗 鹽霧試驗》進行中性鹽霧試驗。
1.3.4 耐磨性
采用WJ 2607-2003中的落砂試驗法測耐磨性。用酒精擦去試件表面的油污,置于落砂試驗儀上,將400 g 46#金剛砂置于落砂試驗儀的漏斗中,砂子經(jīng)由內(nèi)部直徑為8 mm、高度為500 mm的玻璃管自由落下,沖擊試件表面。砂落完后,用脫脂棉擦去灰塵,用氧化銅中和過的0.5%硫酸銅溶液點滴,記錄出現(xiàn)置換銅的時間,結(jié)束時用清水沖洗表面,仔細觀察。
1.3.5 結(jié)合牢固性
根據(jù)WJ 2607-2003,用干凈的棉紗布擦拭試件表面,若在紗布上發(fā)現(xiàn)墨黑色(煤煙印痕),即認為膜的結(jié)合牢固性稍差。
1.3.6 漆膜附著力
采用GB/T 1720-1979《漆膜附著力測定法》中的劃圈法和GB/T 9286-2008《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劃格試驗》測定漆膜附著力。
試驗發(fā)現(xiàn),分別采用酸洗與吹砂兩種前處理工藝時,所得結(jié)果的差異極小,因此忽略前處理的影響。
從圖1可知,鋼件表面直接氧化所得氧化膜和磷化后氧化所得磷化-氧化膜均呈均勻的黑色,致密,表面無斑點和銹跡。雖然兩者在外觀上無區(qū)別,但厚度測量結(jié)果顯示,常規(guī)氧化所得膜層僅0.5 μm左右,而磷化后氧化所得磷化-氧化膜厚度則為5 μm左右,甚至更厚。磷化膜呈均勻的灰色,膜層致密,表面無斑點和銹跡,外觀合格,厚度為5 μm左右??梢姡谆笤龠M行氧化,膜厚變化不大。一般磷化膜隨磷化時間延長而增厚,磷化20 min時膜層最厚能達到15 μm。本工藝的磷化時間僅9 min,因此磷化膜不厚。
圖1 氧化膜、磷化-氧化膜和磷化膜的照片F(xiàn)igure 1 Photos of oxidation film, phosphating-oxidation film, and phosphating film
從圖2可以看出,鋼件表面氧化膜和磷化-氧化膜的結(jié)晶組織都比較平整,與外部有較大的接觸面積,這應(yīng)該就是其摩擦性能好的原因。而磷化膜為疏松的結(jié)晶組織,適合作為涂漆底層。漆膜的有機分子會滲透到疏松的磷化膜中,相互交接,因此附著力強,耐蝕性也較好。
圖2 氧化膜、磷化-氧化膜和磷化膜的微觀形貌Figure 2 Microscopic morphologies of oxidation film, phosphating-oxidation film, and phosphating film
2.2.1 耐蝕性
表1 氧化膜、磷化-氧化膜和磷化膜的的耐蝕性Table 1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oxidation film, phosphating-oxidation film, and phosphating film
從表1可知,磷化-氧化膜與磷化膜的耐蝕性相當(dāng),遠遠優(yōu)于單純氧化膜。3種試樣的耐硫酸銅點滴時間均未達到WJ 2607-2003規(guī)定的大于3 min的要求。這是因為在正常的磷化工藝中一般都有封閉后處理工序,而本文的3種試樣均未進行封閉,對三者封閉后的耐硫酸銅點滴時間均在3 min以上,滿足WJ 2607-2003的要求。
2.2.2 耐磨性
磷化膜和磷化-氧化膜經(jīng)落砂試驗后,在硫酸銅點滴2 min內(nèi)無置換銅出現(xiàn),氧化膜則在10 s內(nèi)就出現(xiàn)置換銅??梢?,氧化膜受到?jīng)_擊摩擦后,耐腐蝕性能會大幅度下降,而磷化后氧化所得膜層受到?jīng)_擊摩擦后,耐蝕性基本不受影響。
2.2.3 結(jié)合牢固性
用紗布來回擦拭磷化膜5次,出現(xiàn)煤煙印跡,擦拭氧化膜和磷化-氧化膜13次卻未出現(xiàn)煤煙印跡。磷化膜由于表面粗糙,用力摩擦?xí)r結(jié)晶凸起的部位易被摩擦掉,因此在受到摩擦?xí)r的牢固性比氧化膜差。2.2.4 附著力
采用劃格法與劃圈法測定漆膜附著力,采用環(huán)氧底漆,附著力都達到0級,即使漆膜的性能較差,其附著力也可達到1級。磷化-氧化膜與單純氧化膜表面的漆膜附著力基本相同,但均比磷化膜稍差。
綜上可知,磷化-氧化膜具有良好的耐磨性,經(jīng)長時間摩擦后耐蝕性仍較好,特別適用于零件容易受到摩擦并且被腐蝕的場合。
在實際生產(chǎn)中,磷化-氧化膜執(zhí)行鋼件氧化膜后續(xù)處理工序。以往鋼件氧化膜較薄,防銹油浸入不夠深,膜層一旦受到損傷,表面的防銹油就容易被擦掉,致使防腐蝕效果不理想。磷化-氧化膜較厚便彌補了單純氧化膜的不足。在進行后續(xù)的封閉、浸油等工序時,磷化-氧化膜由于較厚,油的浸入量大,因此表現(xiàn)出更加優(yōu)異的耐蝕和耐磨性能。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生產(chǎn)試驗應(yīng)用考察,對30CrMnSiA、65Mn、40Cr、45、25、Q235等鋼鐵材料磷化后進行氧化。結(jié)果表明,這種膜生產(chǎn)工藝穩(wěn)定,膜的各項性能優(yōu)良。同時還用其他類型的磷化液配方進行磷化后再氧化,生成的膜也性能良好。可見,磷化后氧化這種工藝適用于各種磷化配方,可廣泛應(yīng)用于各種材料,值得推廣應(yīng)用。
磷化-氧化膜由于厚,經(jīng)長時間摩擦后耐腐蝕性能仍然良好,兼具氧化膜耐磨和磷化膜較耐腐蝕的特點,克服了鋼件氧化膜太薄,容易被摩擦掉及摩擦后耐蝕性變差的缺點,也克服了磷化膜表面粗糙、摩擦性能差的缺點,比較適合應(yīng)用在既要耐摩擦又要耐腐蝕的零件上,生產(chǎn)應(yīng)用時可采用常規(guī)的鋼件氧化后續(xù)處理工藝,可推廣應(yīng)用。
[1]李紅玲, 劉雙枝.金屬表面無鉻替代處理技術(shù)的研究進展[J].表面技術(shù), 2013, 42 (2): 112-115.
[2]趙衍濤, 劉敬春, 趙永武, 等.40Cr鋼表面硅烷膜的制備及其耐腐蝕性能[J].材料保護, 2016, 49 (6): 9-12, 25.
[3]張允誠, 胡如南, 向榮.電鍍手冊[M].4版.北京: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2011.
[4]沈品華.現(xiàn)代電鍍手冊(上)[M].北京: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10.
[5]陳治良.簡明電鍍手冊[M].北京: 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 2008.
[6]鄭瑞庭.淺談鋼鐵件高溫氧化[J].電鍍與環(huán)保, 2003, 23 (1): 26-27.
[7]彭榮華, 楊明平, 馬凇江, 等.常溫磷化液的研制[J].材料保護, 2004, 37 (12): 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