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旺 賈佳 郭思琦
【摘 要】圖書館進行空間改造,挖掘空間價值,提供更符合讀者需求的空間和服務是圖書館發(fā)展的趨勢。本文以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為例,從打造自助服務空間、設立經(jīng)典朗讀空間、設置廣場式休閑區(qū)和聚會區(qū)、開辟信息共享空間四個方面論述物理空間的改造對讀者服務的積極影響;從自主式的新生入館教育、互動式的微信服務、嵌入式的學科服務、移動式的數(shù)字圖書館四個角度闡述如何從虛擬空間入手為讀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圖書館未來將是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的無縫對接,以期為讀者提供更舒適的環(huán)境和更智能、更優(yōu)質的服務。
【關鍵詞】讀者服務;圖書館空間改造;物理空間;虛擬空間
中圖分類號: G25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1-0116-003
【Abstract】It is the trend of library to make space for library transformation,excavate the value of space and provide more space and service to readers' needs.Taking the library of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itive impact of physical space transformation on readership services from four aspects:building self-service space,establishing classic reading space,setting up square-type recreation area and gathering area,and opening up information sharing spa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utonomous new education,interactive WeChat service,embedded subject service,and mobile digital library,this article explains how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more convenient services from virtual space.The future of the library will be a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physical space and virtual space in order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a more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and smarter and better services.
【Key words】Reader service;Library space transformation;Physical space;Virtual space
0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躍式發(fā)展與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深入,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發(fā)生了變化,讀者對圖書館的需求也隨之變得更加多樣化——他們希望圖書館不僅是一個信息資源的存取地,可提供優(yōu)質的信息服務;更是人與人相互交流、思想碰撞、產(chǎn)生新知識的交匯地[1]。而這一切都需要相應的空間和場所為支撐,可以說空間布局改造與設計對圖書館未來發(fā)展至關重要[2]。圖書館必須時刻以讀者需求的變化為依據(jù),變革圖書館的空間布局,設計出對讀者更具吸引力的物理空間;同時,在數(shù)字圖書館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也應為讀者提供虛擬空間服務,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圖書館的價值。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以下簡稱本館)在舊館舍的基礎上進行了空間的重新設計,尋求突破,利用現(xiàn)代化的技術手段架構虛擬空間,以期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需求,為讀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
1 基于物理空間改造的讀者服務
物理空間是圖書館功能的物化,它不僅是對館舍建筑設計,更是對服務場地、文獻資源、設備設施、人力資源等方方面面的綜合配置[3]。為滿足讀者多方面需求,本館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物理空間的改造:
1.1 打造自助服務空間 ,實現(xiàn)“大流通”服務模式
在實施空間改造之前,與其他圖書館類似,本館采取的是分閱覽室閱覽的流通模式,每個閱覽室配備單獨門禁,相互獨立,圖書借還操作主要由館員手工完成,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效率,同時也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2016年,本館整體進行了RFID項目改造。對比傳統(tǒng)的服務模式,改造之后的閱覽室采用“大開間、全開放、大流通”,集藏、借、閱一體化的格局,讀者進入圖書館只需憑校園卡就可自助完成圖書閱覽、借還、續(xù)借等操作,實現(xiàn)了大流通的服務模式。引入RFID技術之后,在圖書館大廳入口設置門禁系統(tǒng),讀者進入圖書館需刷卡進行身份認證,在大廳出口設置多通道安全監(jiān)測門,對館藏資源進行安全防盜,同時實現(xiàn)出入館人次實時統(tǒng)計;在閱覽室架設自助借還機,讀者可在自助借還機上自主完成操作,實現(xiàn)了圖書的自助借還功能,讀者借閱體驗更加直觀;大廳增設總服務臺,實現(xiàn)了流通、采編、參考咨詢等業(yè)務的集中辦理,節(jié)約了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時間。在已有技術的前提下,未來本館將引入24小時微型圖書館、自助打印復印機、預約書架等基于讀者自助服務的相關設備。自助設備取代傳統(tǒng)人工,可避免人工操作產(chǎn)生的失誤,節(jié)約圖書館人力成本的開支;同時能讓讀者變客為主,提升讀者的自我服務意識。
1.2 設立經(jīng)典朗讀空間,滿足中醫(yī)藥院校大學生個性化需求
我校以中醫(yī)藥學科為特色,中醫(yī)藥相關專業(yè)的學習需學生通過讀誦中醫(yī)藥經(jīng)典書目,才能達到對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因此,中醫(yī)藥專業(yè)的學生需要大聲朗讀的空間,而圖書館就成為他們讀誦經(jīng)典的首選場所。在進行空間改造前,進入本館就能聽到朗朗讀書聲。但圖書館本應是一個安靜的場所,對那些需要安靜環(huán)境的讀者們來說,在走廊、辦公室門口、樓梯角落里回蕩的讀書聲,無疑就是噪音,那這兩者之間就有了矛盾。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既能讓讀者大聲讀誦中醫(yī)經(jīng)典,又不影響到圖書館整體的安靜環(huán)境,本館對一樓南北樓之間的走廊進行了改造,安裝桌椅、板凳,提供閱覽座位,改造燈光設施,專門開辟大聲朗讀空間。該空間旨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朗讀環(huán)境的同時,讓其他讀者能回歸到安靜學習的氛圍中。經(jīng)典朗讀空間的設置,契合了中醫(yī)藥院校大學生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對培養(yǎng)高水平中醫(yī)藥人才有現(xiàn)實意義。
1.3 設置廣場式休閑區(qū)和聚會區(qū),為讀者搭建休閑和交流的平臺
對讀者們來說,圖書館不僅是閱讀和學習的地方,也是相互交流、放松心情和釋放壓力的場所。在圖書館安靜、整潔、溫馨的環(huán)境下,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放松心情;而在保存的文獻中,包括文學、藝術作品以及游戲軟件等,也可滿足讀者休閑娛樂的需求[4]。此外,在圖書館開辟一個專供大家休閑和交流的區(qū)域,亦是發(fā)揮圖書館休閑職能的良好途徑。本館對原有廊道以及大廳空置位置進行了重新設計,開辟了廣場式休閑區(qū)和聚會區(qū),提供非正式學習座位。其中廣場式休閑區(qū)選在靠近落地窗的位置,采光充足,窗外后花園式的景觀盡收眼底,區(qū)域內布置了休閑沙發(fā)、茶幾、報刊架、綠植等家居用品,并用書桌作為軟隔斷,與大廳其他功能區(qū)相互獨立,營造出一種優(yōu)雅、溫馨、休閑、輕松的環(huán)境,讀者可幾人圍坐一桌,自由交流、分享思想,也可獨自一人隨意翻閱雜志、欣賞窗外風景;廊道空間放置了閱覽桌椅,提供非正式學習座位,讀者可在此閱讀、聽音樂,放松心情,也可聚會、研討,相互交流。休閑區(qū)和聚會區(qū)的開辟,吸引了更多的讀者到圖書館來,也使圖書館的物理空間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1.4 開辟信息共享空間,打造多功能分區(qū)
信息共享空間是為適應用戶進行研究和學習而建立起來的一種基礎設施和新的服務模式,起源于1992年美國愛荷華大學圖書館建立的“信息拱廊”[5]。近年來國內各大高校圖書館大力開展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在這樣的背景下,本館專門開辟一間自習室進行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當前在信息共享空間已逐步實現(xiàn)了自主學習區(qū)、信息交流區(qū)、研討間、閱覽空間、新技術體驗區(qū)等多種功能區(qū)域體驗,滿足讀者對資源、空間和服務的一體化需求。讀者可在自主學習區(qū)自主學習專業(yè)知識,也可攜帶筆記本接入校園網(wǎng)進行資料搜集;信息交流區(qū)放置了休閑沙發(fā),讀者之間能自由交流各自的心得體會,甚至進行小型的小組研討;研討間主要是為學生社團或者各類科研團隊服務,在預約的基礎上可免費使用,每一個研討間都有投影、桌椅,小黑板等用具,基本可滿足團隊性的交流需求,有效提升大學生團隊科研效率;閱覽空間放置有若干書架和閱覽桌椅,書架上陳放著與中醫(yī)藥專業(yè)發(fā)展相關的新書或者經(jīng)典圖書,供中醫(yī)藥院校大學生閱覽使用,對于新書推送和經(jīng)典書目的閱覽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新技術體驗區(qū)放置了臺式電腦,主要用于讀者查閱館藏、閱覽和下載圖書館電子資源,還安裝了4臺電子閱報機,可閱覽當前主流的報紙和雜志,同時架設了一臺電子圖書借閱機,讀者通過掃描借閱機中相應圖書的二維碼就可將該書下載到手機端,實現(xiàn)了讀者對于圖書的移動閱讀。未來還將在新技術體驗區(qū)設置當前熱門的VR體驗區(qū)、kindle閱讀體驗區(qū)等,讓讀者能夠多方面地了解新技術支撐下的閱讀方式。集多功能空間體驗于一體的信息共享空間的建立,滿足了讀者多方位的需求。
2 基于虛擬空間建設的讀者服務
虛擬空間是圖書館的技術延伸,利用圖書館信息資源,提供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信息服務,可豐富圖書館空間的內涵,拓展服務形式。在虛擬空間建設中,本館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2.1 自主式的新生入館教育
國內高校圖書館普遍重視基于圖書館基本資源和服務的“入館培訓”[6-7],認為這是新生利用圖書館的啟蒙教育,是開啟圖書館知識殿堂大門的鑰匙[8]。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圖書館主要是通過講座和參觀的形式宣傳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進行新生入館教育。對于剛步入大學校園的新生來說,這樣的形式顯得過于單一,不夠生動具體。為發(fā)揮新生在入館教育中的學習能動性,本館在2016年引入了新生入館教育平臺,該平臺主要圍繞圖書館概況、開放時間、資源簡介、在線闖關等內容進行模塊設置,避免了傳統(tǒng)的入館教育形式單一的弊端,進行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虛擬入館教育培訓。新生在入校前,就能通過點擊入館教育平臺的網(wǎng)址鏈接進入學習,通過微視頻、動畫、知識介紹等多樣化的形式了解各類資源概況和圖書館使用方法等內容。在學習完成后,參加平臺設置的在線闖關環(huán)節(jié),闖關成功的讀者就可直接獲得開通圖書館借閱權限的獎勵。這樣一種線上的虛擬學習教育平臺,直觀的將學習內容通過視頻、小動畫、文字、圖片等方式呈現(xiàn)給新生讀者,能提升讀者興趣,讓讀者自主了解關于圖書館的各類資源和服務,而且更加方便和高效。
2.2 互動式的微信服務
微信是當前大學生群體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即時通訊工具,高校圖書館開通微信公眾號有著雙重意義:一方面,與時俱進,拉近與師生讀者的距離。圖書館的服務不應是一成不變的,需要不斷的開拓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的服務讀者。另一方面,微信公眾號可在微信平臺上實現(xiàn)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的全方位溝通和互動。本館于2016年開通了微信公眾號,相比之前通過官網(wǎng)發(fā)布公告、最新資源信息,通過面對面才能交流的方式,微信公眾號可實時的將圖書館最新公告、資源更新等內容推送給讀者,同時,利用公眾號能與讀者建立一種實時的聯(lián)系,讀者利用公眾號可不受時空限制地與管理者進行交流,提出適宜的讀者需求,館員反饋給館領導并將處理意見及時與讀者進行溝通,實現(xiàn)圖書館虛擬環(huán)境下的參考咨詢服務。
2.3 嵌入式的學科服務
教育部在最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中對高校圖書館有全新定位。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圖書館應充分發(fā)揮在學校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9]。在高校學科發(fā)展過程中,圖書館扮演著學科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傳統(tǒng)的學科服務是通過定期走訪、設立研究包廂、建立學科館員制度等形式開展,主要推送的是基于圖書館固有的知識服務,仍未擺脫物理空間的約束?;ヂ?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學科服務平臺建設使圖書館提供嵌入式的學科服務成為可能。本館于2016年開始學科服務平臺的構建,通過為重點學科建立門戶網(wǎng)站的形式提供學科服務。在學科門戶網(wǎng)站中設置專門模塊為學科工作者及時推送最新的基金信息、會議預告等學科動態(tài);整合適用于學科發(fā)展的圖書館自購資源、OA資源、學術視頻、網(wǎng)絡公開課以及學科門戶網(wǎng)站等內容,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的資源服務;平臺設置學科館員版塊,可與學科用戶建立聯(lián)系,進行實時溝通,同時學科館員也可借助微博、QQ、微信等工具多方面溝通,及時了解學科用戶的需求,提供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學科服務。
2.4 移動式的數(shù)字圖書館
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數(shù)字圖書館擺脫了物理空間的束縛,基于手機、PAD等移動設備為用戶提供移動閱讀服務,移動圖書館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xiàn)。本館于2017年初引入了超星移動圖書館,可與圖書館OPAC對接,實現(xiàn)館藏紙質資源移動查詢;與圖書館電子資源無縫對接,實現(xiàn)館藏電子書手機端閱讀,期刊資源的移動檢索與下載;同時移動圖書館支持其他高校圖書館的資源檢索,并提供館際互借或文獻傳遞服務。利用超星移動圖書館,圖書館能夠及時發(fā)布館內新聞,推送最新資源,提供報紙、視頻、公開課、有聲讀物等各類文獻的移動閱讀;此外,還能為不同需求的讀者打造個性化的信息服務,讀者可利用超星移動圖書館集成的RSS訂閱功能,定制個性化的服務。
3 結語
圖書館的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建設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伴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未來圖書館的發(fā)展仍然離不開物理空間的存在,甚至物理空間將更加多樣化。但是,服務讀者的模式會改變,不再是一成不變地吸引讀者主動走入圖書館物理空間,而是要同時兼顧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虛擬空間服務??傊?,圖書館的未來將是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的無縫對接,以期為讀者提供更舒適的環(huán)境和更智能、更優(yōu)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曹志梅.高校圖書館舊館舍空間重組探索[J].圖書館建設,2016(9):86-89.
[2]于國英.高校圖書館布局改造與重新設計[J].圖書館論壇,2014(5):70-73.
[3]李笑野,陳驍,王伯言.再造大學圖書館 上海財經(jīng)大學圖書館的實踐與思考[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3:29.
[4]賈佳.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的社會價值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5]陳維.數(shù)字圖書館特色資源共享與服務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5:252.
[6]胡舒莉.對高校新生人館教育的審視[J].圖書館學刊,2007(3):51-52.
[7]陳國玲.圖書館-高校新生人館教育必修第一課[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0(2):182-184.
[8]閆其春,王虹.高校圖書館新生教育研究狀況探析[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2(2):62-64.
[9]曲永鑫.大數(shù)據(jù)時代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6,36(1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