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溫新階 編輯 | 任紅
清江河畔正在唱山歌的老人
山歌,像清江上的一片綠葉,從利川一直漂到宜都的陸城。
清江流域的人,尤其是土家族和苗族的人,沒有人不會唱山歌,這是兩個為歌而生的民族。
在這里,山歌隨處都可以聽得到,特別是在夏季鋤草時,太陽慢慢西斜了,炙熱漸漸退去了,時不時還會有一陣微風從苞谷林穿過,吹動著苞谷葉子嘩嘩作響,鋤草的人們正趁著陽光降落的光陰抓緊勞作。
這時必定是有山歌的,山歌可以統(tǒng)一勞作的節(jié)奏,又能煥發(fā)勞作的熱情和活力。
五句歌兒不費難
不是挑花繡牡丹
挑花只要針子小
繡花只要五色線
唱歌只要舌頭卷
立馬就有人接了過去:
教我唱歌我不難
不是挑花繡牡丹
挑花還要五彩線
唱歌只要舌頭卷
過得海的是神仙……
嘹亮的山歌在晚風中傳得很遠很遠,人們咀嚼著山歌的韻味,鋤頭鋤在田間的雜草上,發(fā)出清脆的聲音,當人們終于歇下來時,月亮已經(jīng)悄悄爬上了樹梢,望著在月光中搖曳著的那一大片精神抖擻的苞谷林,人們心頭浮起了希冀,他們仿佛已經(jīng)嗅到了成熟的苞谷的芳香和甜蜜。
土家民俗表演
只要在清江邊的山山坳坳中穿行,這樣的場景我們在許多地方都會看到,隨便一個山洼里或是一個山坡上,往往是先聽到歌聲,你才駐足觀看,才慢慢發(fā)現(xiàn)苞谷林中攢動的人頭,才下決心走近那唱歌的人,有大伯大媽,也有小伙子或者是漂亮的姑娘……
清江岸邊的長陽到處是山歌的海洋,樂園公社又是聞名的山歌之鄉(xiāng),當年一個一萬多人的小公社,歌手就有數(shù)千,除了田間勞作,婚喪嫁娶,村上開會,只要有人聚會,必定就要唱歌。
文革后期,省市縣的文藝工作者好些人住到樂園公社所在地秀峰橋,在這里體驗生活,收集整理山歌,或者是創(chuàng)作山歌,還經(jīng)常在這里舉辦山歌創(chuàng)作學習班,我那時在秀峰橋中學教書,也參加過山歌創(chuàng)作學習班,寫過一些山歌,大多記不得了,有一首可以說是我所寫山歌的代表作:
郞在臺上領(lǐng)獎狀
妹在臺下搓巴掌
心想鼓掌怕人笑
忙用雙手捂臉膛
指頭縫里喜望郞
這個五句子在當時獲得一片贊譽,大小媒體刊載,縣文化館的周曉春老師譜了曲,不但到處傳唱,還在《長江歌曲》上發(fā)表?!度龒{日報》資深記者蔡鈞庭每次見到我,都要背誦一遍。去年10月11日,《光明日報》發(fā)表題為《千年詩光耀城鄉(xiāng)》的通訊還引用了這首山歌。
當時樂園寫山歌最多且水平最高的是蔡梓三,他的作品在《湖北日報》《湖北文藝》(后改為《長江文藝》)上接連發(fā)表,人很快就加入了省作家協(xié)會,成為長陽繼習久蘭之后又一個取得巨大成就的農(nóng)民詩人。那時,創(chuàng)作山歌成為一種時尚,幾乎會寫字的都參與寫山歌,時任公社書記的李道槐帶頭寫,這位畢業(yè)于宜都師范當過文教組長衛(wèi)生院書記的領(lǐng)導,創(chuàng)作激情高漲,水平也很高,屬于幾個高產(chǎn)寫手之一。公社的宣傳委員秦尚豐寫的山歌特別多,還有兩首經(jīng)過專業(yè)人員的音樂改造,成為當時的流行歌曲,一首叫做《開創(chuàng)世界我工農(nóng)》,另一首叫做《豐 收調(diào)》,這兩首歌被樂園出來的歌唱家付祖光唱到了中南海,于是,秦尚豐因為這兩首歌成了名人。
不但寫山歌造就了一些人才,唱山歌也有好些出名的人。
秀峰橋的李德芝是出名的老歌手,她掌握的山歌小調(diào)非常豐富,歌喉高亢嘹亮,特別是她唱的高腔顫音,別具一格,可謂歌藝超群,她還曾用山歌小調(diào)演唱《紅燈記》的唱段,聽過的人都印象深刻。
年輕的歌手更多,秀峰橋的李德翠,聲音婉轉(zhuǎn)嘹亮,多次到縣上演出,縣歌舞團有心把她招工,只可惜,她和男朋友還沒有領(lǐng)結(jié)婚證就在一起了,這在當時是大問題,絕對不能招工,歌舞團長只有搖頭嘆息。杜家村的姜翠云也是名噪一時的歌手,她長得豐滿標致,又有一副好嗓子,被縣歌舞團看上了,可是偏偏她出身富農(nóng),沒有能夠成為一名歌唱演員。
改革開放以后,李德翠和姜翠云被旅游景區(qū)聘請為景區(qū)歌手。最后,她們還是用金嗓子討到了飯吃。
比李德翠和姜翠云命運好的唱歌人也不少。首先是付祖光,因為會唱山歌招進縣歌舞團,后來又把《開創(chuàng)世界我工農(nóng)》《豐收調(diào)》《清江放排》和《一支山歌飛出巖》唱到了北京,唱到了人民大會堂,贏得了很好的評價。后來,調(diào)到省歌舞劇團,又到上海音樂學院進修,成了一名真正的歌唱家。
再后來,就是王愛民、王愛華兄弟,參加央視的青歌賽,一舉拿到原生態(tài)組的金獎,并且被評為觀眾最喜愛的歌手,他們唱的《細碗蓮花》和《花冬冬的姐》的高腔和拖腔令很多觀眾折服,因為比帕瓦羅蒂還要高八度,音樂界的專家們也評價甚高。愛民、愛華兩兄弟因為唱歌謀到了鐵飯碗,夷陵區(qū)文化館給他倆招了工。只可惜,愛民因患肝病辭世,令很多歌迷惋惜不已。
恩施的歌手陳興渝、蔡呈,五峰的祝佳佳等也都是吸收山歌的營養(yǎng)成長起來的,他們從對山歌的熱愛開始,最終走上了專業(yè)歌手的道路。
現(xiàn)在,在很多地方,很多場合,還會經(jīng)常聽到山歌,有的人以為是因為旅游的緣故刻意安排的,其實對清江兩岸的人來說,唱歌是他們的生活常態(tài),高興或是不高興,累了或是消閑,都會有合適的歌讓你唱。像這樣把一種情緒抒發(fā)出來,釋放出來,是一件很愜意的事。
清江兩岸的山歌就像漫山遍野的火棘果,很稠很紅很鮮艷。
你歌沒有我歌多
我的歌兒用船拖
前船到了沙市街
后船還在清江河
船船裝的都是歌
這是人們對歌講狠時常唱的歌,可見山歌之于清江,清江之于山歌是怎樣的密不可分。
也許是清江水滋潤了人們的歌喉,也許是這里美麗的風光激發(fā)了人們歌唱的欲望,一條蜿蜒多姿的清江,就是一條山歌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