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君瑞
摘要:《黑駿馬》在撰寫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形式及渲染的藝術感染力上,都恰到好處的反映了草原民族的游牧文化。融入的《剛噶·哈拉》蒙古古歌,細膩的語言描寫,富有感情的人物塑造及運用民俗方式構思情節(jié),讓小說極富民俗文化感染力和草原風情韻味。
關鍵詞:張承志;黑駿馬;草原風情;民俗文化
張承志,一個骨子里流淌著少數(shù)民族血液的作家,加之長時間內(nèi)蒙古生活的經(jīng)歷,自身帶著鮮明的個性,作品也夾帶許多民俗風情。獨特的經(jīng)歷讓他的文學作品取材豐富,以底蘊豐厚的草原文化為依托,融入了西北草原的游牧生活,選擇“個人核心意象”與民俗風情的敘事模式相結(jié)合,讓作品散發(fā)出獨特的沉郁格調(diào),有著孤傲之感。
他的這類作品有著鮮活的文明樣態(tài),與以往的傳統(tǒng)文化不同,到達了自然、歷史、文化與人的范疇,《黑駿馬》就是比較出色的例子。張承志將蒙古古歌融于小說,襯托故事的草原民俗文化,這種特有的民俗文化真實的刻畫人物形象,展現(xiàn)了獨特的民俗情感,意境傷感悠遠,我們說它是民俗與文藝相結(jié)合的成功典范。
一、深刻的草原情懷
白音寶力格眼中的草原文化有善與惡、美與丑之分,描寫的草原文化有著它特有的神秘感,但也充斥著迂腐無知。矛盾情感的交織卻并不影響作者歌頌草原人民的淳樸勤勞與善良,也夾雜著對草原無知的費解,作者帶著自己的感知去剖析草原文化,情真意切。
主人公白音寶力格是一個追夢的進步青年,他在書中看到了鮮活的世界,他無比渴求科學與文明。雖然他從老獸醫(yī)那里學到了一些“技術”,有時也卓有成效,但并未能用理論與科學來闡釋,他渴求更為專業(yè)、科學的知識,所以他選擇了“離開”草原。
白音寶力格遠離了草原卻依然迷茫,感受到生活更多的不完美,于是“回歸”草原。這次他眼中的草原有了更深層的意義,草原有自己的變換法則,沿襲及沉淀的習慣民俗有著多面性,我們感嘆它的美好,沉醉它的神秘,對其深深迷戀;同時,白音寶力格也厭惡它的陳舊愚昧丑陋,為此感到痛苦。這種交融的草原情懷,夾雜著熱戀的愛與不解的痛,浸潤了更多沉郁蒼涼的格調(diào),作者通過這樣的渲染讓讀者有了身臨其境的體會。
二、民俗生活的描寫
張承志曾長期生活在草原,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能夠更加準確而生動的對草原游牧生活進行細節(jié)描寫,對草原環(huán)境進行渲染?!逗隍E馬》再現(xiàn)了草原生活的場景,用細膩的筆觸去勾勒草原生活,刻畫人物形象,生動的描繪出草原民俗生活。這正是文藝民俗學認為的以細小的觸角,溝通文藝創(chuàng)作之源。
《黑駿馬》中有大量的民俗生活相,簡單來說有以下幾種?!坝行挝镔|(zhì)”的描寫,具象的蒙古包、牛圈等等;同時也有“無形的心意”,例如索米亞草原女兒的母性、牧人們崇拜神佛的宗教觀念等;還有“行為社會”,例如調(diào)教馬駒的方式、天葬儀式等。這些描寫編織了一個多彩的草原民俗生活像,讓作品更加的充實鮮活,細膩中透露出豐富的精神內(nèi)涵。
三、駿馬的民俗意象
《鋼嘎·哈拉》蒙古古歌,一首情詩里反復出現(xiàn)“黑駿馬”(蒙古語“剛噶·哈拉”)命名,反復強調(diào)下的“黑駿馬”,對于草原民族來說有著深刻的意義,不難看出這里的黑駿馬已經(jīng)成為了民俗意象?!澳承┟袼滓庀笤鸵言诼?lián)想中”。馬背上的草原人民把馬作為英雄的象征,駿馬奔馳成全了游牧文化的流動性,讓馳騁草原的夢想得以實現(xiàn)。《牧人筆記》提及:“馬的速度能鼓勵人的意志……。”同時他也解釋了古歌為什么歌唱駿馬:駿馬對游牧民族的意義重大,為其提供了美好的生活條件,歌頌駿馬也是為了表達對它的崇拜的情感。駿馬給牧民們艱辛的游牧生活帶來了慰藉、溫暖和憧憬,成為了游牧民族的美神。
四、民俗文化美蘊
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幅具有鮮明民俗風情的草原畫卷,意境獨特,內(nèi)涵豐富,更為引人入勝的是作者能夠以民俗為內(nèi)核來展現(xiàn)人們的價值觀念與慣有思維,這種無形的心意民俗才是最難能可貴的。它是內(nèi)在的精神狀態(tài),將小說的人物指引到不同的人生方向。
廣袤的草原,游牧生活展現(xiàn)出男子的支配權,同時也表達了女性勤勞堅韌的美德?!逗隍E馬》不僅表現(xiàn)了草原的風情美,更從無形心意民俗上體現(xiàn)了草原的美與丑、善與惡的對立統(tǒng)一,全面生動,震撼人心。
五、結(jié)語
張承志曾說:“草原是養(yǎng)育我全部文學生涯的誘因和溫床。草原是養(yǎng)育了我一切特征的母親……”誠如這樣,才能將草原情感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細膩深刻的描寫草原民俗風情美不勝收的畫卷,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黑駿馬》無處不彰顯的民俗風情。
參考文獻:
[1]容本鎮(zhèn).文學的感悟與自覺[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2.
[2]張承志. 張承志學作品選集[M.??冢汉D铣霭嫔纾?995.
[3]王杰.美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劉再復.性格組合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
[5]何輝斌.沖突與意境—論中西文學的不同審美追求[J]文藝理論研究,2000.
[6]蔣業(yè)華,張承志.《黑駿馬》中的民俗機制[J].桂林教育學院學報,1999.
(作者單位:河北省大名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