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程
心理學(xué)上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道菜,一道順著我們身體的記憶、味覺記憶被深深印刻在心里,背后有一個動人故事的菜。
心理學(xué)上說,順著這道菜,去回味它帶給自己深刻回憶的原因,去重溫那個美好的故事,會讓自己更清晰自己心靈深處的想法和呼喚。
的確,這么多年來,也許視覺記憶我早就忘光了,但總能循著味覺記憶回到最初。味覺上的美食一直在以某種方式某種情懷和意義慰藉著我。我對食物的喜好也許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色香味俱全,而是眼前這份食物它背后或甜或暖的回憶。
我有好多份這樣的美食。
首先是擂茶。我是客家人,家鄉(xiāng)的特色食物是擂茶。小時候因為討厭苦味就不喜歡吃。但凡奶奶中午煮擂茶我一口不吃。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上學(xué)回來,一看到桌子上是擂茶,我頭也不回堅決走掉,去表姐家吃飯了。長大一點,特別是來外地上高中,每次回家都會喝上整整一大碗擂茶,拌飯撒上熟花生也超美味。
還有蒸黃糖饅頭。小時候,我老是纏著奶奶做饅頭。做饅頭其實耗時耗力,又沒人幫奶奶。但奶奶總是滿足我的嘴饞,一個人在廚房忙乎半天,然后給我端上一大盤熱乎乎的黃糖饅頭。輕咬一口,暖呼呼的香氣陣陣地讓我的胃有一種妥帖扎實的幸福。高二上高三的那個暑假留在學(xué)校補課,每天三點一線,生活學(xué)習(xí)繁忙有時候又不盡如人意,自己有一種濃濃的挫敗感。跟著同桌在一家包點店停下,買了3個黃糖饅頭。吃著吃著就舒緩了,壓力也沒那么大了。我那么可愛,那么聰明,那些難題算什么!黃糖饅頭作為一種暖心的食物在很多時候治愈著我,一直默默鼓勵我。
心理學(xué)上有個著名的“情緒歸因”理論:當環(huán)境讓我們生理喚起和情緒變化之后,我們會根據(jù)方便的線索對情緒的來源尋找合理的解釋。所以,同樣的,美食給人的心理感受中,僅有很少一部分來自食物本身的味道。
所以,當我談到辣子雞時,我想到的不僅僅是它的味道,更多的是與它有關(guān)的人和事物。
辣子雞,是在繁忙的高三偶爾會吃到的一份奢侈的菜。辣、香、軟、韌,也符合一天體力加智力活動后特別想吃肉的心理。這道菜最吸引我的,也許并非它的軟爛麻辣好吃,而是它端上桌子時,高三的我們轉(zhuǎn)著轉(zhuǎn)盤各自夾一塊,更重要的是這盤菜是我暗戀的人每次下館子必點的菜。
其實每次點這盤菜都代表我想念他了。他是我后桌,負責著我所有不會的理綜題目。雖然難掩搞笑氣質(zhì),但他總能仔仔細細跟我把解題過程講一遍。他的每一個嚴謹思維都深深影響著我,再難的題他也完成得盡善盡美,讓我一點也不敢馬虎。以至于,我做許多事都會想起他,想起他的每一個講究的細節(jié),想起他跟我說過的話。每當信心全無或者迷茫得只想頹廢時,我都會點這道辣子雞。吃著吃著,心里就沒那么落寞和孤獨,慢慢有那么一會兒平靜。
美食在眼前,吃著吃著,吃著吃著,一些事想通了,即使沒想通也釋放了些許積聚的郁結(jié)。有時候,自己愛吃的美食也能助自己尋到早已經(jīng)忘掉的初心,更清晰并捋順自己心靈深處的想法。
編輯/王語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