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青
澳大利亞有一個節(jié)日:國家道歉日(5月26日)。這個節(jié)日背后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從20世紀10年代起,澳大利亞政府秘密執(zhí)行了一項人種實驗:改造土著兒童。這項工作一直持續(xù)到20世紀70年代,其間約10萬土著兒童及家庭遭受生離死別的痛苦。
直到2008年,澳大利亞政府才正式向受害者道歉。
“白人至上”背后的黑暗
1770年,英國航海家?guī)炜舜L,發(fā)現(xiàn)了澳大利亞的東海岸,宣布這片土地屬于英帝國。
1788年1月26日,英國海軍人員帶著家屬,還有780名囚犯正式在澳大利亞定居。隨即,英國人全然不顧澳大利亞土著已經(jīng)在這片土地生活了4萬多年的事實,宣布土著非法占有王室土地,憑借著槍炮將土著驅(qū)趕到內(nèi)陸荒涼地區(qū)。
隨著西方國家征服了全世界,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西方廣泛興起一股鼓吹白種人高貴的“白人至上”主義。比如,美國大肆推行“排華法案”。
白人主導(dǎo)的澳大利亞政府也不例外,在1901年開始實施“白澳政策”,企圖建立只有白人的、“純潔”的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政府開始驅(qū)趕中國人、美拉尼西亞人及其他太平洋群島族裔。
對國內(nèi)的土著,澳大利亞政府認為,他們“低賤無知”,就應(yīng)該消失。于是,大肆推行同化政策,希望加速土著種族滅亡。 同化成年土著人,顯然難度更大。所以,澳大利亞政府瞄準了兒童。
從20世紀初起,澳大利亞政府相繼出臺一系列法案規(guī)定,他們認為必要就可以剝奪土著父母的撫養(yǎng)權(quán),將土著兒童帶離其父母。具體方法包括欺騙,比如,說帶兒童去接種疫苗,結(jié)果就一去不復(fù)返;還有強行帶走,特別是對新生兒,在母親生下孩子后,還沒來得及看一眼就被帶走。
《時代》周刊曾報道過這樣一個故事:
62歲的Archie Roach每當回憶起自己3歲的那一天,仍然覺得是個“噩夢”。當天,突然來了幾名政府官員,他們告訴母親,要帶Roach去野餐。他的姑姑知道這些人的把戲,拿起了獵槍,但卻沒有子彈,最終Roach被帶走,送到墨爾本一家孤兒院。幾天后,孤兒院的看護告訴Roach,他的父母在一場火災(zāi)中被燒死了。他們試圖把Roach的卷發(fā)梳直,就像白人一樣。從那天之后,Roach再也沒見過他的父母。
在“白人至上”主義思潮下,寄養(yǎng)家庭、收養(yǎng)機構(gòu)經(jīng)常虐待土著兒童,甚至有些修女因為對土著兒童太好而被撤換。
在很多官方報道中,這些土著男孩被稱為“囚犯”,頭發(fā)被剃光,身上的財物被沒收,還像囚犯一樣被編上數(shù)字,晚飯后就被鎖在宿舍里,如果逃跑還會被單獨關(guān)禁閉。
他們不允許說土著語言。約有1/10的女孩遭受過性虐待。大部分兒童等到14歲,就被送去從事體力勞動。
為了防止尋親,政府還專門銷毀兒童及其土著父母的信息。澳大利亞政府希望從根子上徹底隔斷他們與生俱來的土著文化傳承。
這些兒童后來被叫做“被盜的一代”。在白人政府瘋狂政策的背后,“被盜的一代”及他們的父母遭受著巨大的磨難。
這些被帶走的兒童,犯罪的概率是普通兒童的3倍。他們不能很好地融入白人社會,對土著文化又很淡漠,精神層面完全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直到20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政府才取消了“白澳政策”,同化土著兒童的做法也被停止。
還原真相是邁向正義的第一步
骨肉分離,給土著家庭帶來了刻骨之痛,給兒童也帶了無法彌合的痛苦。但正義還要經(jīng)過漫長的過程才能到來。
1980年,一家名為Link-Up的機構(gòu)在新南威爾士州成立,專門為土著尋親服務(wù)。1994年,600多名土著兒童后代,在達爾文市召開“回家會議”,討論尋求補償問題。1997年,澳大利亞人權(quán)與機會平等委員會,發(fā)布名為《帶他們回家》的報告,這個土著兒童改造計劃才被徹底曝光,為世人所知。同時,報告建議政府,正式道歉并賠償。
還原真相,是邁向正義的第一步。1999年,澳大利亞聯(lián)邦會議,通過和解議案,對土著兒童和父母表示“深切而誠摯的遺憾”,但拒絕道歉。2005年,澳大利亞宣布,設(shè)立“國家道歉日”。2008年,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代表澳大利亞議會對“被盜的一代”道歉。
在演講中,陸克文連用三個“對不起”:“對那些被偷走的一代、他們的后人和家人所承受的痛苦、苦難,我們說對不起;對他們的父母、兄弟姐妹、被拆散的家庭,我們說對不起;對于強加給這一自豪民族和自豪文化的屈辱和衰落,我們說對不起?!?/p>
時至今日,每年的5月26日成了澳大利亞一個舉國的節(jié)日,反省種族政策,促進種族和諧相處,以及推動多元文化融合。
“對不起”,一個簡單的字眼,卻是人類公共生活文明的體現(xiàn)。從20世紀后期起,在西方幾乎掀起一波道歉潮:
1988年,美國政府就二戰(zhàn)時將日裔美國人關(guān)進集中營進行道歉;1993年,克林頓對夏威夷土著人,就派兵支持推翻夏威夷土著王朝道歉;2006年,加拿大政府就曾經(jīng)向華人征收歧視性的“人頭稅”道歉;2009年,英國首相布朗向曾經(jīng)遭受迫害的“計算機科學之父”圖靈道歉;2010年,美國政府正式向印第安人道歉;2010年6月,英國首相卡梅倫就1972年北愛爾蘭“血色星期天”事件向死難者致歉……
這些政府道歉雖然常常是在幾十年,乃至數(shù)百年之后,于當事者無補,但卻表明,政府在面對歷史錯誤時,不是狡辯,或者掩蓋,而是真誠地承認道義虧欠。
沒有道歉,何來反思?沒有反思,何來進步?道歉,能讓公權(quán)力保持謙卑的姿態(tài),而對個體、弱勢不再恣意妄為,社會文明也必將因此而進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