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膚反復紅斑、腫脹性損害,嚴重者可出現(xiàn)水皰、潰瘍等局部癥狀。常有腫脹感和麻木感,每當氣溫回升,有烤炙之感。如患處溫度突然升高,會引起皮膚充血發(fā)紅,瘙癢灼痛或針刺感。多見于兒童、青年女性。一般容易出現(xiàn)在手指及足趾的背側(cè)面,手背、足跟、耳廓、面頰等暴露部位。
本病與中醫(yī)學文獻記載的“凍瘡”、“凍爛腫瘡”相類似。如《外科啟玄》凍瘡記載:“凍瘡多受其寒冷,致令面目手足初痛次腫,破出膿血,遇暖則發(fā)燒。亦有元氣弱之人,不耐其冷者有之。”《諸病源侯論·凍爛腫瘡候》記載:“嚴冬之月,觸冒風雪寒毒之氣,傷于肌膚,血氣壅澀,因而瘃凍,焮紅疼腫,便成凍瘡?!?/p>
民間有說法:“一年凍,年年凍”,其實不然,只要積極地預防和準確治療,凍瘡還是可以避免的。
分割線
1
凍瘡為何青睞你
寒冷是凍瘡發(fā)病的主要原因,當溫度突然降低時,血管末梢內(nèi)的血液流速變得緩慢,皮下小動脈遇冷收縮,使靜脈回流不暢而出現(xiàn)淤阻,從而引發(fā)凍瘡。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如皮膚濕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性神經(jīng)功能紊亂、營養(yǎng)不良、內(nèi)分泌障礙、缺乏運動、長期在低溫環(huán)境下等因素也可能導致凍瘡。
分割線
2
預防凍瘡需注意以下六點
①鍛煉耐寒能力
循序漸進地用冷水洗臉,用冷水浸泡往年常生凍瘡的部位,堅持至寒冷季節(jié),以增強抗寒能力。
②做好局部保暖
鞋襪、手套、圍巾等宜寬松舒適,防止局部受壓而導致末梢循環(huán)不良。冬季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要注意時?;顒邮帜_,讓血液循環(huán)保持暢通。
③堅持體育鍛煉
預防凍瘡最好的方法就是堅持鍛煉。鍛煉身體一方面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得氣血暢通;另一方面,能夠增強肌體的抵抗力,提高肌體對于寒冷的適應性。
④飲食來預防
可以多吃一些熱性食物,如羊肉、狗肉、鹿肉、牛肉、生姜、當歸、肉桂等。有凍瘡病史的人可以提早服用維生素E,以擴張末梢血管,改善血液循環(huán)。
⑤潮濕要不得
手足易出汗,潮濕者特別需要注意:在鞋、襪、手套等受潮后應該及時更換,保持干燥的狀態(tài),以減少凍瘡的幾率。
⑥根源要找對
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肢體遠端血液循環(huán)障礙、手足多汗、貧血等都有可能會影響到血液循環(huán),這些人群應注意從這些原發(fā)疾病下手,以預防凍瘡的產(chǎn)生。
分割線
3
中醫(yī)如何治療凍瘡
中醫(yī)認為,本病系陽氣不達,復感寒冷侵襲,氣血運行不暢,經(jīng)脈阻隔、氣血凝滯肌膚所致。
辨證施治:以陽氣不達,寒冷侵襲,氣血凝滯型常見。主要表現(xiàn):畏寒,形寒身冷,四肢不溫,局部漫腫發(fā)涼或起水皰,遇熱癢痛相兼,皮色蒼白或紫暗;舌質(zhì)淡。脈細澀或遲。
治法:溫經(jīng)散寒、活血通絡(luò)。
處方:當歸四逆湯加減。
方藥:黃芪10克,當歸10克,川芎5克,赤白芍各10克,雞血藤15克,透骨草15克,吳茱萸6克,桂枝10克,生姜皮6克。
中成藥:活血消炎丸:3克,每日2次,溫黃酒或溫開水送下。
外治法:早期紅腫者可選用紫草、茄根煎水,或祁艾、冬瓜皮、桂皮、川椒等量煎水溫洗或浸泡,每日1~2次,每次30分鐘。
分割線
4
凍瘡破損與否的應對方法
1
當凍瘡無破損時
一旦發(fā)生凍瘡,應當注意局部保暖以及傷口的護理。避免穿著緊身衣,防止引起血液循環(huán)不暢而加重凍瘡。皮膚沒有破損時,可用紫色消腫膏、涂抹防凍瘡霜劑或者護膚品。并且切記凍瘡發(fā)癢時,千萬不要用手抓,以免破損。
2
當凍瘡破損有感染跡象時
如果凍瘡局部有感染現(xiàn)象時,可用紫色疽瘡膏或化毒散軟膏、外擦藥膏或服用抗菌藥物;如果凍瘡比較嚴重,并且發(fā)生水泡,應盡快去醫(yī)院就診,遵醫(yī)囑服用些擴張血管的藥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