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
縱觀當下最新版統(tǒng)編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科書,不難發(fā)現(xiàn)該版教材特別注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的“語文素養(yǎng)”這一理念,力求站在更高的角度審視當前的語文教育。語文素養(yǎng)體現(xiàn)到教材中,既包括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對學生必備品格與能力方面的要求。因此該本新教材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為線索編排了單元內(nèi)容,試圖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等?!罢Z文要素”即“語文素養(yǎng)”的各種基本因素,它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shù)膶W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教材的編撰者將這些語文要素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在各單元的課文導引或課后習題之中。筆者在此將著重分析被安排在課后習題部分的語文要素。相較于以往的語文教科書,統(tǒng)編教材的課后習題內(nèi)容梯度更加合理,對學生的知識能力要求更加清晰,教師在教學時也有章可循。這樣的改變使學生的學習目標與教師的教學思路更明確了,某種程度上解決了多年以來教師們不清楚在語文課上該做什么該訓練什么的困惑。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具體該如何在教學中緊扣課后習題來有效落實這些語文要素,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下面,筆者就以統(tǒng)編教材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的教學為例,談談落實語文素養(yǎng)的策略?!稘系亩臁返恼n后習題有以下幾項:
一、作者所寫的濟南的冬天有著怎樣的特點?他是通過那些景物呈現(xiàn)這一特點的?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向你的同學描述這些景物。
二、冬天的濟南在作者的眼中是個“理想的境界”,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跟同學做一點兒探究。
三、品味下列語句,體會句中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
1.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2.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p>
3.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
四、根據(jù)你的理解,標出課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連,并嘗試朗讀這一段。
五、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就你家鄉(xiāng)冬天的風景寫一個片段。注意抓住特點來寫,不少于200字。
“作者所寫的濟南的冬天有著怎樣的特點?”屬于閱讀方法中的“提取和概括信息”,屬于語文必備能力的訓練;“標出課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連,并嘗試朗讀這一段”既是語文學習的方法,又屬于朗讀課文的訓練范疇;而“重音和停連”屬于“語文知識”的積累范疇。以上習題都不同程度上涉及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鼓勵學生進行必要的語文能力訓練。由此可見,本課課后練習主要涉及“語文知識”和“必需的語文能力”兩類語文要素。在教學中,這些語文要素是相互交融、無法割裂的,教師必須將他們整合在一個有機的整體里,使他們前后聯(lián)系,相互融合,使學生的能力在自我思考和小組探討中提升。
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筆者歸納了以下幾點:
一、夯實語文基礎知識,為提高語文素質(zhì)打好基礎
以《濟南的冬天》這一課的課后習題第三題為例,該題考查到了對擬人手法的賞析,擬人手法是學生自小學來就學到的較為基礎的修辭手法,其含義及常見作用屬于必備的基礎知識。因而我們語文平時教學中不能好高騖遠,要注重落實各項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我把語文的基礎知識分類進行教學:字音字形、短語辨析、病句修改、標點符號、詩詞默寫,文言文實虛詞積累等等,必要時候分類復習并進行專題訓練,長期堅持,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量很快得到提升,做相關(guān)題型時自然得心應手。
1.加強朗讀背誦
該課課后習題四提出“根據(jù)你的理解,標出課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連,并嘗試朗讀這一段”,明確要求學生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應嘗試并學會“朗讀背誦”的方法,經(jīng)實踐證明,這也的確是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能力的有效方法。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這比靠老師單純地講、反復地說要有意義得多。而且初中生正處于對世間萬物有無限好奇心的青少年時期,正是博覽強識的黃金階段,多讀多背對他們來說特別有利。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十分重視學生的朗讀與背誦,并對學生朗讀的時間和內(nèi)容做了具體要求:一是對學生朗讀背誦的時間有固定要求,二是對朗讀背誦的方向給了較為明確的要求。實踐證明效果還不錯,學生在考試時識記默寫部分得分情況較為理想,閱讀也為不少同學的寫作開拓了素材。漸漸地孩子們愛上了閱讀,從“朗讀背誦”中找到了趣味感和成就感。
2.高度重視積累
積累是語文學習的基本經(jīng)驗,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古人有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同樣,要學好語文,建構(gòu)好系統(tǒng)的語文知識大廈,形成語文知識的汪洋大海,關(guān)鍵也在于平時多“積累”。學習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不懈積累,才能使語文學得更好。當孩子在學習閑暇,讀一讀好的書籍或文章,不僅能豐富知識,還能陶冶性情。當然,不能只是讀,還要多思,在閱讀的過程中將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來,并不時地看看,讓它們變?yōu)樽约旱臇|西。
在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利用課堂及朗讀時間,拓寬積累內(nèi)容,盡可能多地積累語文基礎方面的知識和內(nèi)容。除了教材中的字音字形,詞語成語,作文素材等也應該成為積累的重要對象。鑒于文言文詩詞和古詩默寫在考試中的重要意義,我特別強調(diào)學生積累文言文的重要文言現(xiàn)象,積累需要背誦的詩文篇目,為平時應考和后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注重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語文的學科特點
《濟南的冬天》課后習題三要求“體會句中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實際上考查了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鑒賞能力。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屬于較高層次的語文閱讀能力,是對于作品中的自然美、生活美、藝術(shù)美的感受、鑒別、賞析和評說的能力。語文教學要教給學生方法,讓學生自己品味,感悟。讓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產(chǎn)生一種驚奇、興奮、愉悅之感,并把這種驚奇、興奮、愉悅之感逐漸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審美層次上來。這樣,學生的語文閱讀鑒賞能力與評價能力也就相應的提高了。endprint
1.聽、說能力
《濟南的冬天》課后習題一說道:“作者所寫的濟南的冬天有著怎樣的特點?他是通過那些景物呈現(xiàn)這一特點的?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向你的同學描述這些景物?!痹擃}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描述這些景物,實際上就考查了學生“聽”“說”的能力。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和書面語連在一起說,就是語文?!币源擞^之,語文教學的實質(zhì)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就整本部編教材而言,每個單元都相應地設置了《綜合性學習》的內(nèi)容,不同程度考查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那么我在具體上課時,首先要鼓勵學生勇敢站起來說,當然敢于說是我們創(chuàng)設有效課堂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進而讓學生善于說,說得好,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切實加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指導和訓練,并積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語文情境,促進學生說話能力的提高,如口頭作文、演講、辯論、表演、課本劇等等,既活躍了氣氛,又培養(yǎng)了學生說的能力。
2.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的具體要求是: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察其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閱讀教學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在于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閱讀教學的價值和作用的最根本體現(xiàn),也是閱讀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探求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筆者主要從兩個方面對學生加以訓練。教材上的課文在學習之前先讓學生標出自然段、閱讀全文、畫出生字詞、借助工具書掃除障礙、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寫作線索等,然后再去通過個人思考或小組討論的方式,分析課文,學習文章的寫作特點等。
針對課外閱讀訓練主要是分文體閱讀,如閱讀小說時牢牢抓住“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答題;說明文則考慮本文的說明順序,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及其作用、說明語言上有何特點,針對不同類型的問題需要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相對固定的答題方法,以不變應萬變,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靈活運用,這樣歸納分類,總結(jié)出比較固定的規(guī)律,學生學起來就容易多了。
3.寫作能力
《濟南的冬天》課后習題五要求“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就你家鄉(xiāng)冬天的風景寫一個片段”,這一題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仿寫式的片段寫作題,這類題目在這本部編教材中時有見到,如后面學到的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課后習題就要求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個句式對某一處景物進行仿寫。
那么在具體進行教學時,筆者建議第一步,以鼓勵為主,肯定學生的長處,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選取學生的片段作文,并加以適當?shù)墓膭?、贊揚,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其自信心。第二步,鼓勵學生多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做到有話可說。片段訓練一定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談學校食堂或是談鄰居矛盾,談來校的道路或是村邊的河流,談周杰倫或是變形金剛……這些都是學生有話可說甚至是想說、要說的內(nèi)容。第三步引導學生模仿,讓學生向“名家”看齊,學形式,學思想。批閱作文時,可嘗試有趣味的批改方法,使更多學生參與到寫作的思考上來。筆者把學生分成小組,按照事先印制好的批閱標準進行互批互改,兩人一組,批完后馬上交流彼此作文中的優(yōu)缺點,力求做到作文批改的有效性。然后每組中組長負責挑選出一篇優(yōu)秀作文拿到班級中大家評閱,力求做到作文資源的有效利用。
三、將學生的思想教育寓于語文教學當中
無論是《濟南的冬天》課后習題二還是習題三,都要求學生對課文關(guān)鍵語句甚至整篇課文的主旨有自己的獨特的見解和體驗。所以在學習一篇文章的過程中,筆者會相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語文的學習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深入細致地挖掘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制定出符合生活實際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教師要以落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為有力抓手,不斷鼓勵學生參與社會。以教學七年級語文上冊《濟南的冬天》這一課為例,筆者在立足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制定出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1.熟讀全文,體會作者賦予景物的深厚感情;2.學會細致地觀察并生動地描寫自然景物; 3.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這樣一來,學生在教師的層層點撥下,深刻體會到了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各種情感教育內(nèi)容。老師也將情感態(tài)度目標落到了實處,學生參與社會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也得到了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
總的來說,從課后習題的設置來看,統(tǒng)編教材七年級上冊在要求學生牢牢掌握語文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從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角度出發(fā),著重加強了朗讀背誦的系列訓練、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閱讀方法與能力的提升訓練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需要將其有機融合、滾動推進,在聯(lián)系中發(fā)展,在交融中提升。因而教師要緊扣課后習題,厘清各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進一步確定相關(guān)的教學內(nèi)容,只有這樣才能樹立準確的目標意識,穩(wěn)步提升學生對各語文要素的學習和掌握能力。
[作者通聯(lián):武漢市水果湖第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