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杰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法治建設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而法治的范圍包羅萬象,遍布于各個領域,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學領域也是非常需要法律來進行維護和規(guī)范行業(yè)內的原則的。想要真正的將法律落實到實處,進而通過法律來規(guī)范整個商業(yè)運行和經濟行業(yè)的發(fā)展,必不可缺的就是經濟法學的基礎研究,即對于經濟法學的學術研究。在學術研究的基礎之上,才可以更好的將所研究的內容落歸于實處,進而促進現(xiàn)實生活的發(fā)展。那么該如何更好的進行經濟法學的學術研究呢?本文認為,要想真正的做好這一些,需要貫徹實施的東西還是很多。它需要學者真正的處理好理論研究與經濟學法治實踐的關系;它也需要學者正確把握經濟法中基礎研究和運用方面的關系;需要學者將經濟法能夠很好的和部門法進行比較,進而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它還需要學者能夠借鑒之前的研究或者國外的先進研究,進而能夠為目前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幫助。這些是本文認為需要考慮的問題,而且也是真正做好經濟法學學術研究都需要關注的點。本文就這些問題做了詳細的探討,希望能夠為經濟法學研究人員進行研究提供一定的方向借鑒和理論借鑒。
關鍵詞經濟法學 學術研究 基本關系 基礎研究 運用研究
一、前言
經濟法學是近現(xiàn)代才開始興起的一門學科,是隨著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不斷完善的一門學科,它對于現(xiàn)代經濟學的發(fā)展起到了重大的促進和引導作用。作為一門以法律和經濟學為基礎的研究學科,它與其他的學科方面的學術研究有著類似的方法,這門學科所面向的對象是經濟法,它也是整個法學領域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前,對于經濟法學方面的研究比較少,真正的起步大概是改革開放之后,而且經過三十年多年的發(fā)展,我國在經濟學法方面的研究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在這些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這些發(fā)展和成就不僅僅包括學科本身的研究,還包括學科如何發(fā)展方面的研究,還有對于學科方面人才的培養(yǎng)機制等等。這些方面匯聚起來涵蓋了我國在經濟法領域發(fā)展的成就。
當然,在這些內容方面,也不是所有的發(fā)展內容都是同等地步的,這些內容中,學術研究的發(fā)展必然是整個法學研究學科發(fā)展最為關鍵的內容,也是最為核心的內容。經濟法學的學術研究能夠為經濟學法的實踐提供很好的理論基礎,它可以說是貫穿整個經濟法發(fā)展的全部。所以說,正確和認真看待經濟法學的學術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那么該如何進行經濟法學的學術研究呢?筆者認為這是從事經濟法學的研究人員所必需要考慮和重視的一個問題。
在本文,筆者以一個經濟法學學術研究人員十幾年的研究經驗出發(fā),以經濟法學中各個研究的關系為切入口,對于如何更好的做好經濟法學的學術研究提出自己的—些看法,希望能夠給予相關研究者—個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進而能夠為我國經濟法學的研究發(fā)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二、經濟法學學術研究與經濟法治實踐的關系
對于任何學術研究而言,最終的歸宿都是實踐。脫離實踐的研究都像離開了水的樹木,最終是存活不下去的。對于經濟法學的學術研究而言,也是如此。經濟學法的學術研究如果脫離實踐而單獨的進行研究,肯定是存活不了多久時間的,也是沒有多大的存在意義的。
打個比方,在進行建筑圖紙的設計時,不管設計出來的建筑是有多么的好看,但是如果不將這些設計的建筑圖紙付諸于實踐,即將這些設計出來的圖紙來進行施工,那么這些圖紙永遠只是停留在紙上,最終也是變成垃圾堆里面的一張廢紙,而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也不會體現(xiàn)這些設計圖紙的重要性。
所以理論研究不能與實踐脫節(jié),將理論研究運用于實踐,與實踐進行相結合才是真正的發(fā)展之道,才能更好的推動理論研究走向更高的高度。
三、經濟法學學術研究中經濟法與部門法的關系
在經濟法學學術研究中,不僅應當充分認識到經濟法與其他部門法之間的價值,而且,針對轉型期各類復雜的社會經濟矛盾的交鍇性和進發(fā)性,應當在法律機制和功能上重視和發(fā)揮經濟法與其他部門法之間的功能組合研究,根據(jù)具體現(xiàn)實問題的性質和特點,尋找不同法律功能組合的可能和模式,以發(fā)揮法律之間的協(xié)同效應和系統(tǒng)效應?,F(xiàn)代經濟社會發(fā)展中諸多矛盾的交錯性及連帶性,使得當今社會出現(xiàn)了一種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斷裂”現(xiàn)象,這為不同部門法功能的組合提供了直接的動因與契機。這一斷裂的現(xiàn)實形態(tài)表現(xiàn)為:經濟發(fā)展引發(fā)貧富懸殊,從而造成社會不公的心理日益普遍;經濟發(fā)展引發(fā)環(huán)境污染,從而造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危機;經濟發(fā)展的斷裂現(xiàn)象伴隨著社會主體的利益分化日益加劇,社會不滿和社會矛盾日益明顯,但是又缺乏合理、合法的渠道進行宣泄。這些斷裂現(xiàn)象的產生既非一朝一夕,亦不是單一因素的作用,而是多方面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
四、經濟法學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關系
在任何一門學術研究中,都會存在著基礎研究和運用研究兩個方面,這對于經濟法學也是一樣。基礎研究一般是共性的東西,對于整個學科而言是非常基礎的一些東西,能夠為學科打下一定的基礎,是以后這個學科發(fā)展的基礎,所以其非常重要。但是學科的研究終歸是要落于實處的,最終需要運用的。所以針對運用方面還是需要進行研究,因為基礎方面的東西不能直接用來進行操作,只有將基礎的東西進行運用研究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這門學科會有這么多東西可以用于實踐,會對社會產生這么大的用處。而這恰恰是整個學科研究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點需要尤其注意。所以在經濟學法的學術研究中,也是需要注重基礎研究和運用研究之間的關系。
五、經濟法學學術研究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
對于學術研究而言,永遠不可能是一個人可以做出來的,那樣而言會花費一個人太多的時間,而且進度會很慢。在進行學術研究的時候,借鑒前人的經驗,這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件事情。這對于經濟法學的學術研究而言,也是一樣的。但是如果一味的進行借鑒和傳承,而沒有一點的創(chuàng)新,那么這樣而言,同樣也是不可取的。所以正確處理好傳承與創(chuàng)新之間的關系,就顯得非常的重要和關鍵了。借鑒和傳承前人的經驗和理論研究,能夠使得研究人員在進行研究的時候不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去進行重復的研究,這樣是沒有作用和必要的,而且也是浪費時間的,一句話說的好,存在了而不去使用,那就是一種浪費,是對于社會資源的一種浪費。所以借鑒經驗是非常值得去做的。
但是也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不能只停留在借鑒的層面上。借鑒永遠只是借鑒,如果一直借鑒下去,那么帶來的只會是永遠停留在這個層次,而不會帶來進步和發(fā)展。所以我們在借鑒的同時,要學會去進行創(chuàng)新,在借鑒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不斷的將前人的經驗和理論進行發(fā)揚和光大,這樣才符合真正的借鑒之道,這樣才會真正的推動一個學科進行發(fā)展,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發(fā)展。這種模式也是非常適用和符合經濟法學的學術研究,所以對于經濟法學的學術研究而言,需要正確處理好傳承和創(chuàng)新之間的關系。
六、經濟法學學術研究的本土化與國際化的關系
在進行經濟法學的研究時,還需要認真對待和處理的—個關系就是國際化和本土化的關系。對于經濟法學的研究和發(fā)展,西方起步的比我國早,在整個學科的體系和制度上都比我國完善很多和先進很多。
對于經濟法學而言,因為是一門學科研究,使得其必然帶有一定的主觀意識,這樣而言,就會使得經濟法學的學術研究帶有一定的意識形態(tài),所以對于經濟法學來說,在國際上沒有一定定性的標準,沒有規(guī)定什么才是正統(tǒng)的經濟法學的學術研究,其研究該按照什么樣的路子和方法來進行。那么在進行經濟學法的學術研究時,正確處理好本土化以及國際化之間的關系就顯得非常的重要和關鍵。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我國經濟法學的學術研究大概是起步于改革開放之后,并且在那之后就經歷了非常迅猛地發(fā)展。在我國經濟法學的發(fā)展之初,由于國外已經經過了很長的發(fā)展時間,所以已經發(fā)展的非常完善。很多學者就建議直接借鑒和照搬國外的研究模式和方法。這樣而言,對于我國經濟法學的研究確實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全部照抄也會帶來很多不好的弊端。之前就說過,這種學術研究是以人的主觀來進行的,不可避免的會帶有很強的主觀意識和意識形態(tài)。完全照抄國外的,肯定會同時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所以,在發(fā)展的時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即引進西方先進的研究理論的同時,還要結合我國的實際,進而發(fā)展出我國自己的一套研究方法的理論,這才是我國經濟法學學術研究發(fā)展的可行之道,這就需要正確對待本土化和國際化的關系。
七、結語
綜上所述,經濟法學是一門跨經濟學和法學專業(yè)的學科,這門學科的興起是將經濟學和法學貫通在一起的一門學科。這門學科的發(fā)展和完善能夠充分連接和發(fā)揮兩門學科之間的促進作用,所以經濟法學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也是必須要發(fā)展的一門學科。而作為經濟法學的基礎,經濟法學的學術研究的重要性就不可言喻了。
在經濟法學的學術研究中,認真對待學術研究中各個研究對象的關系是非常有必要的。筆者認為,在經濟法學的研究過程中,認真對待研究與實踐的關系,認真對待和處理好基礎研究和運用研究之間的關系,同時需要很好的借鑒之前的研究經驗和國外先進的研究經驗,進而為推動我國經濟法學學科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