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
甲:請問,你有幾個名字?
乙:我有兩個名字呀!
甲:是不是一個乳名和一個學名?
乙:對呀!在家里,爸爸和媽媽就叫我的乳
名。在學校,老師和同學就叫我的學名。
甲:不管是乳名,還是學名,都是指的你。
乙:對!指的是同一個人。
甲:你知道嗎?咱們身體上的一些部位或器
官,也有兩個名字。
乙:它們也有乳名和學名?
甲:當然不叫乳名和學名了。
乙:那叫什么呀?
甲:正確的說法,應(yīng)該叫口語和書面語。
乙:你舉個例子。
甲:比方說:“嘴”也叫“口” ,“腳也叫“足”。
乙:我明白了!“嘴”和“腳”是口語,“口”和
“足”是書面語。
甲:對了!“臉”也叫“面”,“眼”也叫“目”。
乙:“臉”和“眼”是口語,“面”和“目”是書面
語。
甲:沒錯!“腦袋”也叫“頭” ,“屁股”也叫
“臀” 。
乙:“肚子”也叫“腹” ,“脖子”也叫“頸” 。
甲:“胳膊”也叫“臂” ,“腿”……還、還、還叫
“腿”。
乙:嗨!“腿”只有一個名字。
甲:那是!雖然兩個名字指的是同一個部位
或器官,但是一般情況下,卻不能相互代
替。
乙:是嗎?
甲:是呀!該用口語的時候,就要用口語;該
用書面語的時候,就要用書面語。
乙:你舉個例子。
甲:比方說,我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洗洗
腳。這里的“腳” ,就不能用“足”代替。
乙:“足”和“腳”意思一樣,代替一下應(yīng)該沒問
題。
甲:要不你就試試。
乙:我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洗洗足。咦?確
實有點兒別扭。
甲:沒這么說的。
乙:誰也不這么說。
甲:再比如,我們倆是好兄弟,情同手足。這
里的“足” ,也不能用“腳”代替。
乙:我再試試。
甲:好哇!
乙:我們倆是好兄弟,情同手腳。嗨!看來,
還真不能代替。
甲:“情同手足”是一個成語,成語是人們在長
期實踐中固定下來的習慣用語,就更不能
隨便代替了。
乙:是嗎?
甲:是呀!比如,“口口聲聲”就不能說成“嘴
嘴聲聲” ,“面面相覷”也不能說成“臉臉
相覷” 。
乙:嘿嘿,確實不能!
甲:一臂之力,你能說成“一胳膊之力”嗎?
乙:不能!
甲:推心置腹,你能說成“推心置肚子”嗎?
乙:不能!
甲:街頭巷尾,你能說成“街腦袋巷尾”嗎?
乙:不能不能!頭頭是道,也不能說成“腦袋
腦袋是道” 。
甲:那是!比方說,咱們倆鬧了點兒小矛盾。
乙:有一點兒小誤會。
甲:老師找我們兩個談話。
乙:對!
甲:我就可以這么說。
乙:怎么說呀?
甲:王老師推心置腹地跟我們談了一個下午,
在他苦口婆心的教育下,我們終于認識到
了自己的錯誤。我們兩個從小在一起長
大,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無論誰遇到困
難,對方都會助一臂之力?,F(xiàn)在,怎么能
因為一點兒小事,就反目成仇呢?
乙:說得好!
甲:這里用的全部是書面語。
乙:沒錯!
甲:如果換成口語,你聽聽是什么樣的?
乙:你試試。
甲:王老師推心置肚子地跟我們談了一個下
午,在他苦嘴婆心的教育下,我們終于認
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們兩個從小在一
起長大,是情同手腳的好兄弟,無論誰遇
到困難,對方都會助一胳膊之力?,F(xiàn)在,
怎么能因為一點兒小事,就反眼成仇呢?
乙:嗨!什么亂七八糟的!
(責任編輯 李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