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慧琴+朱晴
[摘要] 目的 分析鎮(zhèn)江市2015年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學特征,為狂犬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對2015年1—12月初次就診的9 668例狂犬病暴露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結果 動物致傷夏秋季高發(fā),主要集中在5~8月;暴露者男女比例為1:1.11;各年齡組以41~50歲暴露者所占比例最高(19.53%),僅次的為21~30歲(19.35%);致傷動物中犬類為主,占73.89%;暴露部位以手部最多見,其次為下肢膝以下,分別占49.15%和29.10%;早期傷口自行處理率僅10.48%;狂犬病疫苗接種率100.00%,但狂犬病患者免疫球蛋白接種率只占45.27%。 結論 必須進一步加強狂犬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狂犬病患者免疫球蛋白的接種率,以更有效地預防狂犬病的發(fā)生。
[關鍵詞] 狂犬病;暴露者;流行病學
[中圖分類號] R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12(c)-0106-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bies exposed in Zhenjiang in 2015,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abi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A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of 9 668 cases of rabies expos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of 2015.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exposure to anima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ummer and autumn, mainly in the period from May to August.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1.11.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exposed individuals age from 41 to 50 years old (19.53%), and the second highest proportion of exposed individuals age from 21 to 30 years old (19.35%). Among the injuring animals, dogs account for 73.89%. The most frequently exposed part of the injured individual was hand (49.15%), which was followed by the lower extremity below the knee (29.10%). The early wound self-treatment rate was 10.48%. Rabies vaccination rate was 100.00%. However, the rabies immunoglobulin inoculation rate was only 45.27%.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rabies prevention and the control knowledge to improve the vaccination rate of rabies immunoglobulin,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rabies more effectively.
[Key words] Rabies; Exposed individual; Epidemiology
狂犬病又稱“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其主要宿主動物和傳染源為家犬、貓、鼠等[1-2]。我國是狂犬病高發(fā)國之一,2005—2009年發(fā)病率0.17/10萬~0.25/10萬[3]。目前,狂犬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一旦發(fā)病,病死率幾乎達100%,是迄今為止人類病死率最高的急性傳染病[4-6]。該文對2015年1—12月的9 668例鎮(zhèn)江市區(qū)狂犬病暴露者資料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旨為制定狂犬病控制措施提供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資料來自鎮(zhèn)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動物致傷門診登記的2015年所有初診狂犬病暴露者的個案資料。
1.2研究方法
根據(jù)《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工作規(guī)范(2009年版)》的要求,分項登記暴露者的一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等)、致傷時間、致傷動物情況、暴露部位及分級、傷口數(shù)目及自行處理情況和預防接種情況。
1.3 暴露分級及處理
根據(jù)衛(wèi)生部犬傷后暴露程度分級標準,按照接觸方式和暴露程度將狂犬病暴露分為3級。Ⅰ級:接觸或者喂養(yǎng)動物,或者完好的皮膚被舔,處置門診無需進行處置;Ⅱ級:裸露的皮膚被輕咬,或者無出血的輕微抓傷、擦傷,處置門診應當立即處理傷口并接種狂犬病疫苗;Ⅲ級:單處或者多處貫穿性皮膚咬傷或者抓傷,或者破損皮膚被舔,或者開放性傷口、黏膜被污染,處置門診應當立即處理傷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動免疫制劑,隨后接種狂犬病疫苗。同時需按Ⅲ級暴露處置的還有以下情況:確認為Ⅱ級暴露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Ⅱ級暴露位于頭面部且致傷動物不能確定健康時。endprint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Excel軟件收集、整理2015年9 668例狂犬病暴露者資料進行統(tǒng)計處理。
2 結果
2.1 暴露時間分布
從9 668例暴露者就診的時間來看,動物致傷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暴露例數(shù)與季節(jié)有明顯關系,1月份人數(shù)最少,4月份開始上升,5~8月為高峰期,此后出現(xiàn)逐漸下降趨勢。見表1。
2.2 暴露者性別與年齡分布
9 668例暴露者中男性4 573例(47.30%),女性5 095例(52.70%),性別比例為1:1.11。致傷年齡1~95歲,其中以41~50歲暴露者所占比例最高,為19.53%,僅次的為21~30歲,占19.35%。見表2。
2.3 致傷動物種類及致傷部位情況分布
致傷動物以犬類最多,7 144例(73.89%),其次為貓1 951例(20.18%),鼠類和其他(兔、豬、蝙蝠、猴等)573例(5.93%)。見表3。其中被家養(yǎng)動物致傷者8 745例(90.45%),被流浪和野生動物致傷者923例(9.55%)。受傷部位以手部最多見(4 752例,占49.15%),其次為下肢膝以下(2 813例,占29.10%),頸部最少。見表3。
2.4 傷口及處理情況
9 668例狂犬病暴露者中,傷口數(shù)目一處者7 590例,占78.51%;多處者2078,占21.49%。暴露后傷口自行處理者1 013例,僅占10.48%;接種門診處理者8 580例,占88.75%;醫(yī)院處理者75例,占0.78%。
2.5 免疫情況
9 668例狂犬病暴露者全部采用4針法或5針法接種了狂犬病疫苗。但在2019例Ⅲ級暴露者中注射狂犬病患者免疫球蛋白為914例,只占45.27% 。全部暴露者跟蹤觀察1年,無發(fā)病病例。
3 討論
3.1 時間分布
一年各月份均有動物致傷情況發(fā)生,但5~10月暴露人數(shù)(5 861例,占全年60.62%)明顯高于1~4月,11~12月(3 807例,占全年39.38%)。這主要與從5月份開始天氣逐漸炎熱,動物也因發(fā)情、狂躁不安而表現(xiàn)出容易攻擊人類,而人們衣著減少,且與動物的接觸機會增多,尤其是7、8月為暑假,孩子在家與動物玩耍增多有關。
3.2 性別與年齡分布
2015年狂犬病暴露者中男性4 573例,女性5 095例,性別比為1:1.11,女性略多于男性,與羅曉風、熊偉等[7-8]報道的情況一致,這可能與女性喜歡小動物,與動物接觸的機會增多有關。年齡分布情況看,41~50歲暴露者所占比例最高,僅次的為21~30歲,這可能與該年齡段人群活動范圍廣,飼養(yǎng)寵物增多,人與動物接觸機會多,暴露率也隨之增大。而在其中的31~40歲年齡段暴露者所占比例下降,可能與該年齡段人群正處于工作與家庭最繁忙的階段,與動物的接觸機會相對減少有關。
3.3 致傷動物與致傷部位
致傷動物以犬最多,貓次之。其中被家養(yǎng)動物致傷者所占比例高達90.45%,這與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后許多家庭開始豢養(yǎng)寵物,使家人與他人受傷的機會大大增加有關。據(jù)報道,目前全國外觀健康、無癥狀犬的狂犬病病毒攜帶率為4.1%~17.7%[9-10]。有資料顯示,當70.0%以上的犬有有效免疫時,即可減少人的狂犬病疫情[11]。因此,各部門間應協(xié)調(diào)配合,共同做好家養(yǎng)動物的登記和免疫工作。筆者在門診工作中會不時接診到一些因糾紛發(fā)生口角、兒童嬉笑打鬧等被人咬傷后來就診的患者,這反映狂犬病知識的普及還比較缺乏,應通過衛(wèi)生行政部門、宣傳部門等來加大狂犬病知識的宣傳力度,以提高全民對狂犬病基本知識的認識。分析結果提示暴露部位以手部最多,這反映與動物玩耍受到的傷害較多,應引起重視。
3.4 傷口處理情況
狂犬病暴露后的處理十分重要,及時充分清洗傷口和消毒傷口,不僅起到了物理上的清除及減少病毒顆粒的作用,同時還可通過化學裂解作用滅活一些殘余病毒顆粒,可大幅降低狂犬病發(fā)病的風險[12-13]。調(diào)查結果顯示暴露后傷口自行處理者1 013例,僅占10.48% ,提示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暴露后及時傷口處理的重要性,應進一步加大宣傳,普及暴露后正確的傷口處理措施,減少發(fā)病風險。
3.5 預防接種
根據(jù)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工作規(guī)范(2009版)要求,判定為Ⅲ級暴露者,應不僅接種狂犬病疫苗,還需注射狂犬病被動免疫制劑(狂犬病患者免疫球蛋白),但在全年2019例Ⅲ級暴露者中注射狂犬病患者免疫球蛋白為914例,只占45.27% ,這與有關報道[14-15]的聯(lián)合使用率43.12%、46.76%的情況基本一致,與暴露者對疫苗接種比較注重而對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必要性認識不足以及其價格較高有很大關系。
2015年初次就診的9 668例全部暴露者雖跟蹤觀察1年無發(fā)病病例,但狂犬病的防治依然存在著一定的隱患。我國可以借鑒國外成功的經(jīng)驗,把狂犬病防控納入法制化管理,重點落實好犬、貓等宿主動物的免疫及暴露者以規(guī)范處置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同時建立并完善狂犬病監(jiān)測系統(tǒng),加強業(yè)務培訓和健康宣教,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狂犬病的發(fā)病率。
[參考文獻]
[1] 中國狂犬病防治現(xiàn)狀[N]. 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9-10-11.
[2] 王真行.WHO關于狂犬病疫苗的意見書[J].國外醫(yī)學:預防診斷治療用生物制品分冊,2002,25(6):245-248.
[3] 吳慧,宋淼,申辛欣,等.1996—2009年中國狂犬病流行病學分析[J].疾病監(jiān)測,2011,26(6):427-430,434.
[4] 鐘小兵,涂傳樹,涂勛成,等.2008-2012年四川省安縣狂犬病疫情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4,41(3):396-397.
[5] 彭文偉.傳染病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69-72.
[6] 張永振,肖東樓,孫玉輝,等.中國1984-2002年狂犬病流行情況及防制對策[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24(10):883-886.
[7] 羅曉風,賴志勝,曾維斌,等. 2013-2015年廣州市越秀區(qū)人群狂犬病暴露流行相關因素分析[J]. 醫(yī)學動物防制,2017, 33(4):448-450.
[8] 熊偉. 成都市錦江區(qū)2011-2015年犬傷人群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 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17,33(1):74-75,78.
[9] 陳曉燕,余柯,王鳳麗,等. 四川省2000年犬只攜帶狂犬病毒及免疫后效果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J]. 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03,26(4):303-305.
[10] 楊泰萍. 翁源縣2003—2005年人類狂犬病流行病學分析[J]. 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6,20(12):60-61.
[11] 嚴家新.中國何時能消滅狂犬病[J].環(huán)球科學,2009,11(1):87.
[12] 劉瓊芳. Ⅲ級狂犬病暴露人群免疫接種效果及流行病學分析[J].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4,28(4):340-342.
[13] TOOVEY S.Possible cures for clinical rabies:are they already on the pharmacy shelf[J].Travel Med Infecl Dis,2016,14(5):505.
[14] 鄧常青,張瑩,鐘貴良,等. 2010-2013年長沙縣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5,22(8):966-968.
[15] 吳小玲,歐飛昌,吳智鐸,等.高州市2004-2012年狂犬病疫情特征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4,41(12):2266-2268.
(收稿日期:2017-09-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