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祈蕓
(安徽師范大學 安徽 蕪湖 241000)
中央《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體現(xiàn)在學生的美術作品、美術知識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學生個體身心發(fā)展的每一個階段對美術學習都有不同的情感態(tài)度,而不同的情感態(tài)度也決定著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發(fā)展。一般是以下的情況:1-4年級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致很高,積極參與課堂,能從美術作品中獲得成就感,在美術課上體會到愉悅,自然美術課堂的質量也就較高;5-6年級,部分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開始下降,具體表現(xiàn)為美術課堂活躍度低,美術作品完成度不夠,造型不完整,繪畫能力停滯不前甚至退步等,嚴重影響著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1]。結合羅恩菲德的藝術成長理論,該階段也叫推理階段,主要特征是能以新的和更復雜的邏輯來安排組織思想,從一定距離之外思考自己情感、行為、感知,對繪畫產生極大影響。下面就該階段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
在生理上,這個時候孩子是處在第二發(fā)展期,身高體重迅速增加,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展迅速,變得害羞內斂;骨骼不斷地發(fā)展成熟,手臂的力量、手部動作的準確性和靈活度日益增加,腦、眼、手協(xié)調動作的能力也在增加,但是肌肉力量不強,不足以應對專業(yè)的美術技法學習。
在心理上,根據(jù)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該年齡段學生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對事物具有一定批判性和獨立的看法,一般不接受別人的建議。其自我意識開始加強,在我們的美術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在涂鴉階段或者樣式化階段的學生將繪畫作為一種表達情感與想法的方式,是“我”的主體與繪畫客體結合[2]。而推理階段的學生與之相比更能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情感,就會比較注重作品的結果。從形象思維轉向邏輯思維,能夠認識到物體的空間、透視、比例等關系,更加強調美術作品的真實性,但是由于這一階段的學生缺少系統(tǒng)地學習寫實性繪畫,很難達到物體較高程度的真實,最終表現(xiàn)出厭倦美術課堂和懼怕繪畫。
學校方面,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學生的許多認知都來自于教師。因此任課老師對美術學科的認識尤為重要,教師要明確美術學科的教學目標,掌握美術知識與技能、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等。但是如果誤導了學生對美術知識與技能的認知、片面評價學生作品,或者美術課沒有生趣和活力,這也會成為影響學生對美術課堂的消極情感因素之一。
家庭方面,一部分學者認為家庭的教育影響要大于學校。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具有連續(xù)、深刻的特點,父母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孩子。有這兩種情況,一是家長對美術這一學科的認識不夠、有偏見,忽略了美術課對人身心發(fā)展的作用;二是由于家長對美術知識和學習了解不夠,僅從個人經(jīng)驗來評價該階段學生的美術作品,認為該階段學生的作品應該具有成人化特征,以“像”與“不像”作為評價標準來評價作品,其結果是該階段的學生得不到家長認可、自我質疑[3]。
這一階段的學生在審美活動中有了“畫得像”這一觀念,并且這一觀念驅動著他自己去畫“像”的作品,滿足視覺審美需要。這單一的審美側面反映的是對藝術的理解性和包容性差,并且這個階段學生的詞匯量加大,知識量較充足,抽象邏輯能力發(fā)展他們可以理解一些抽象的詞語,對美術的一些形式美的認知也是剛開始建立。因此,對他們來說,欣賞不同藝術風格流派的大師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具體來說,以西方繪畫為例,首先對西方美術史進行簡單的概括,以寫實藝術特點為中心走向多元的一個脈絡,讓學生了解寫實技法,解開學生的對寫實作品好奇,再分析寫實繪畫要走向現(xiàn)代繪畫的歷程,讓學生感受現(xiàn)代繪畫以及后現(xiàn)代藝術的藝術特征和價值,形成多元審美的觀念[4]。不斷地豐富學生的認知,使他們形成美術作品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美的意識,在自己繪畫過程中可以選擇不同的繪畫表現(xiàn)形式去進行創(chuàng)作,肯定自己的作品,享受美術學習帶來的成就感。
解決造型與創(chuàng)作的困難,最直接的是向藝術家學習,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一般思路是這樣的:觀察——構思——表達,三者之間可以相互結合形成一個連貫的整體,從而促進藝術作品的進步、完善[5]。在加強三者能力時,可以選擇運用寫生、創(chuàng)作、臨摹相結合的繪畫學習方式。寫生要求眼、腦、手的一系列重復的動作,可以促進觀察能力的提升;創(chuàng)作是能最大保留創(chuàng)造能力的一種繪畫方式,可以誘發(fā)思考和擴展想象力;臨摹是學習和突破技法的一個重要途徑,可以為寫生和創(chuàng)作提供支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三個繪畫學習方式不可分裂開來,獨立單一的結果是走向“死胡同”。從寫生、創(chuàng)作、臨摹等繪畫練習形式的不斷練習中,促進美術技能的進步,在不自覺地向下一繪畫階段過渡,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愉快。
不同的材料有它的特殊性和優(yōu)勢性,也會產生不同的體驗過程?!读x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關于“造型·表現(xiàn)”領域的學習目標明確指出:讓學生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xiàn)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魯?shù)婪颉ぐ⒍骱D吩凇秾γ佬g教學的意見》一書中說“材料是有個性的,不同的材料在同一種藝術活動中所表達出來的情感是不一樣的。”基于此,美術課程應該提供豐富的材料、多樣的材料,才讓能讓學生在過程中體會到趣味性,同時也能針對學生的特殊性,讓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繪畫和創(chuàng)造[6]。
繪畫的每一階段轉變的越慢,那么保留的想象思考能力就越多。我們可以努力讓這個階段學生的轉變盡量慢一些,在這一個慢的轉變過程中,實現(xiàn)推理階段學生的繪畫能力不自覺地向下一階段過渡,減少學生因激烈沖擊對美術學習的厭倦情緒,增加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繼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