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濤
他們心有精誠,手有精藝。
他們技高膽大,巧奪天工。
他們守護經(jīng)典,攻堅創(chuàng)新。
他們練技修心,兼濟天下。
他們來自不同行業(yè),用極致追求,書寫新時代匠人精神。
系列專題——
為您講述新時代大國工匠。
東北最大的煉鐵“高爐王”,就坐落在本鋼集團煉鐵廠。一望無際的廠區(qū)里,這座超過百米高的“建筑”分外顯眼。之所以要打引號,是因它上半部分是完全裸露的煉鐵爐,只下半部分依附著高爐主體建了一個8層高廠房?;趾氲臍鈩?,堪稱東北重工業(yè)的標志與圖騰。
廠房里,充斥著鐵與火的激情。高爐運行時的嗡嗡轟鳴聲充斥廠房。此刻,爐前一個出鐵口上,開鐵口機移開的瞬間,上千度高溫的鐵水挾帶著四濺的火花噴涌而出,像是火山流淌出的巖漿。穿著厚厚防護服的爐前工沖上前作業(yè),半空里傳來他們彼此呼喊的聲音,還彌漫著鐵水燒灼空氣的氣息……
在高爐的一角,有一位身形消瘦的中年男人正慢慢走過來。他頭上戴著安全帽,穿著半新不舊的工作服,臉上帶著一種不善交際的人獨有的訕訕笑容,邊走,邊沖記者揮下手,算是打招呼了。
他就是張守喜,今年52歲,是本鋼板材煉鐵廠新一號高爐作業(yè)區(qū)點檢員,一位榮獲了遼寧省“十大創(chuàng)新能手”稱號的一線工人。一位憑發(fā)明技改,為本鋼創(chuàng)造上億元利潤的基層職工。
曾經(jīng),張守喜長期生活在一種失落的心態(tài)里。
“至少在45歲之前,心里都很焦灼,總覺得,自己不應該是這樣的?!睆埵叵舱f,他在生產(chǎn)一線和煉鐵高爐相伴已經(jīng)30年,這其中曾有大半時間,是想著如何離開它。
張守喜出生在一個轉業(yè)軍人家庭,有一個哥哥和姐姐,童年時代,家里始終靠父親一個人工作養(yǎng)家,生活拮據(jù)。因此,張守喜從小就得背黃土、打煤坯,什么樣的苦都吃過。
好在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優(yōu)秀,在他心里,一直夢想考上大學,改變命運。那個年代,高考的錄取率只有15%。張守喜高考時以微弱的分差落榜,他本打算復讀重考,當時身邊很多學習好的同學都在復讀,誓要擠上這個獨木橋。因為在當時,考上大學就等于是踏上了人生坦途。
但剛復讀3個月,突然有一個進入本鋼當工人的機會擺在面前。這是一個重大抉擇——進入本鋼,能有穩(wěn)定的工作補貼家里,尤其是當時,張守喜的哥哥已到了結婚年齡,家里卻拿不出錢;另一個選擇是繼續(xù)復讀拼一次,但以當時的家境,考上了,也未必有錢念。
和家人反復商量之后,18歲的張守喜選擇了上班——他前3年的工資拿給哥哥用來結婚,在當時,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犧牲。
18歲的張守喜,每天帶著飯盒走進本鋼的煉鐵車間,那里不再是窗明幾凈的教室,有的只是高大的廠房,高聳的煉鐵高爐、嘈雜的機械聲。他的崗位是鉗工學徒。作為高中生,沒上過技校,只能從頭學起。記得上班第一天,帶他的鉗工師傅教他配鑰匙。教了半天,讓他自己嘗試,結果,他配完的鑰匙不但打不開鎖,連原來的鑰匙也被他弄壞,鎖頭徹底廢了。
張守喜被嘲笑,他憋著勁要弄明白。最終3天時間,硬是用一張銅板銼出一把合格的鑰匙,讓所有人閉嘴。就這樣,他開始了工人的生涯,從學畫樣板、到測量畫圖、修理減速機,直到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鉗工。
生活本可以平靜,但上班后一年,當初和他一起復讀的同學幾乎都考上了大學。接到喜訊的張守喜,接二連三地去火車站和昔日同學道別,然后回到廠里繼續(xù)工作——當時的煉鐵廠,還沿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350立方米小高爐,設備陳舊,陽光照進車間,光線里全是飛舞的塵末。送別回來的張守喜,站在這樣的陽光里,仰望窗外,心里想:我,不應該留在這兒。
張守喜毅然復習參加成人高考,并最終考入本鋼工學院液壓傳動與控制專業(yè)進修。
3年全脫產(chǎn)學習,張守喜兢兢業(yè)業(yè),成績優(yōu)異,而且還收獲了愛情,和當時本鋼工學院機械制造系的一位女同學走在了一起。
但命運弄人。畢業(yè)后,那位女同學脫離一線工人崗位進入本鋼設計研究院工作,其他同學也陸續(xù)脫離工人身份走向新的事業(yè)。唯獨張守喜,并沒得到更換工作崗位的機會,仍回到煉鐵廠做鉗工。
也正因如此,他和那位女同學的婚事遭到女方父母反對,張守喜拿著大專文憑,心里發(fā)苦。好在那位女同學堅持,兩人最終走在一起。
妻子在設計院工作,丈夫是鉗工。家庭是幸福的,可張守喜內心的壓力也不言自明。但事情不僅于此,隨著時間推移,張守喜發(fā)現(xiàn)身邊所有人事業(yè)都在蒸蒸日上。當初的高中同學,已逐漸當上了科長、處長、局長,當初的大專同學,也紛紛在企業(yè)中走上管理崗位,每次同學聚會,張守喜的話越來越少。更甚者,妻子的姐姐、姐夫,有的當官,有的做生意發(fā)了財,每年聚會……
“那些年,我心里一直憋著一股勁,也很焦灼??傆X得,我不能總是這樣,應該有追求,要做點兒什么?!睆埵叵舱f,他并非好高騖遠無心工作,正相反,他對工作的狂熱和執(zhí)著仿佛成了他的另一種寄托。他努力鉆研技術,成為煉鐵廠中的鉗工翹楚;他自學進修,考下設備監(jiān)造師證、工程監(jiān)理師,既是機修鉗工技師又同時有機械工程師資質;他努力拓展業(yè)務范疇,為學習各種工業(yè)設計軟件用壞了3臺電腦;他熱衷各項技改,拿出8項實用新型專利和4項發(fā)明專利,甚至在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工作10多年后,他已成為一線工人中的工匠級人物。
但這反成了他離開一線的障礙——廠里的一些技術部門、管理部門曾想把他調過去,車間卻不放,稱他是高爐必不可缺的人才。
有時,他自己也覺得左右矛盾,內心掙扎。好在,曾反對他婚事的岳父和岳母轉變了態(tài)度,認定他是一個踏實、勤奮的人,鼓勵他說:安心在一線工作,一樣能有出息、有作為。
妻子也無條件支持他工作。到2001年,煉鐵廠設立設備點檢員崗位,張守喜作為鉗工的中堅力量成為點檢員,負責高爐液壓設備的故障預判、問題診斷、出具維修方案。這個崗位需要24小時待命,常常半夜電話一響就爬起來奔赴車間,妻子毫無怨言承擔所有家務支持他。
時間就這么一年年過去。2008年,本鋼板材煉鐵廠新一號高爐投產(chǎn),該高爐的關鍵部件TMT液壓炮是進口設備(用來推注泥漿封堵爐口的一種設備),一個液壓炮價值100多萬元,關鍵是液壓炮的前端部件(炮頭)是損耗件,一個炮頭4萬多元,使用壽命只有4個月,配套的螺絲也5000元一個。不僅價格昂貴,進口周期還長,有時為等配件甚至影響生產(chǎn)。2009年,廠里決定嘗試自主研發(fā)液壓炮炮頭,并成立了攻關小組,張守喜是攻關小組的技術牽頭人。
此時的張守喜已經(jīng)42歲,從18歲進廠,他已經(jīng)在高爐旁堅守了24個春秋,當年的毛頭小子,已經(jīng)變成沉默寡言的中年人。
新一號高爐平均日產(chǎn)生鐵1萬余噸,每噸鐵的利潤高達千元,也就是說,新一號高爐運行一天的凈利潤就高達千萬。液壓炮炮頭的自主研發(fā)直接關系到高爐能否正常運轉,千斤重擔之下,張守喜拼了,帶領團隊沒日沒夜地研發(fā)攻關。進口設備方留了一手,所有圖紙上都沒有尺寸,也不標注材質,所有技術參數(shù)為零。張守喜自己查資料研究,運用自己想出的辦法做精密測量,到鑄造企業(yè)研究材質的鑄造成分,自己繪制3D圖紙……為了這個設備,張守喜將這些年積累的知識全部應用上了,誓要攻克這個眾人關注的難關。
“當時很多人不信任我們,一年多時間里,周圍人背地里說什么的都有。”張守喜說:“我心里也賭口氣,這么多年了,我要讓那些說風涼話的知道,我不是他們眼里的那個人。”
經(jīng)過一年多的研發(fā),2010年年中,張守喜研發(fā)改進的TMT液壓炮成品第一次投入生產(chǎn)試用。新的炮頭改為三段式,可按不同損耗階段分段更換,整個成本才幾百元而已,相比4萬元一個的進口炮頭,一座高爐需要數(shù)個液壓炮,一旦成功,一個批次就能節(jié)約十幾萬元。
張守喜清楚記得,那天外面下著小雨,車間里,高爐旁站了很多看熱鬧的人,廠里的領導悉數(shù)到場。激動人心的時刻終于來了,承載著攻關小組一年多心血,寄托全廠期望的液壓炮緩緩頂進了鐵口(傾瀉鐵水的通道),開始推注泥漿作業(yè)。
僅40分鐘時間,鐵口還沒完全封堵住,咔地一聲悶響,炮頭裂開成了兩半。
完了!大家心里同時蹦出這兩個字。所幸炮頭開裂沒有造成停爐事故。液壓炮被撤下來,張守喜硬著頭皮去檢查。大家也都圍上去看,七嘴八舌,說:“這也不行啊。”
“當時,我真想找個窟窿鉆進去??粗橇验_的炮頭,這些年,所有事都涌上心頭,我覺得,一切都崩塌了。我只想快走,找個沒人的地方,哪怕是個地洞,別讓任何人再見到我。”張守喜說,那天,他躲在一個沒人的屋里,他的徒弟找到他,說:“師傅,有人說風涼話,說‘什么技改,都是扯淡,瞎折騰,說這一年就看你[得][口]瑟了,結果把廠子坑了。咱們咋辦啊。”
回憶起那時,張守喜說:“我本來心都涼了,關鍵時候,廠領導還真夠意思,特意找我,鼓勵我,說‘你還得繼續(xù)弄,我們都相信你,不要怕,責任我們扛。后來我聽說,設備廠長和一把廠長都表態(tài),說沖著張守喜這種鉆研的勁頭和精神,廠里也要堅決支持?!?/p>
張守喜終于冷靜下來,仔細一分析,發(fā)現(xiàn)炮頭材料的配比有小誤差,導致炮頭剛性太大。他重新調整鑄造的材料配比。3天后,新炮頭生產(chǎn)出來,再度裝上液壓炮試驗。
“新炮頭裝上那天,我就想,要是這次還出問題,我就不干了,找個地方打零工,燒鍋爐,看澡堂子,什么都行,總之離開所有我認識的人,自己過下半輩子?!睆埵叵舱f了當時的決心。
張守喜這個決心最終沒能實現(xiàn)——新炮頭裝上后運行良好,一天、一周、一個月、三個月,到最后,穩(wěn)定運行了8個月仍未損耗,比進口的4個月壽命足足翻了一倍!
到第八個月時,廠里終于忍不住為張守喜及整個攻關組歡慶。幾個月夜不能寐的張守喜也終于如釋重負,那一刻,他也體驗到了人生里從未有過的一種成就感。
根據(jù)本鋼集團科技部、財務部、設備部等多個部門的聯(lián)合驗證,張守喜多年來執(zhí)著創(chuàng)新,其中,僅“TMT液壓炮炮頭自主國產(chǎn)化改造項目”“ 張守喜——高爐液壓設備維修操作法”這兩項,為本鋼集團創(chuàng)造的直接經(jīng)濟效益就超過1億元人民幣。
2018年6月,在第十三屆海峽兩岸職工創(chuàng)新成果展上,張守喜代表遼寧省總工會、本鋼集團向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閻京華介紹了他的創(chuàng)新成果,得到全總領導高度贊揚。
“我記得,是在45歲那年,很多事,忽然就想通了?!睆埵叵矊τ浾哒f。過去,他一心想脫離一線工人,無非是想讓自己的價值得到更多的認可。但后來他想明白了:一個人想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不在于你在什么位置,而在于你做了什么。
這個道理簡單,但想通很難,做到更難。
“我努力了,也做到了,就沒有遺憾?!睆埵叵舱f著,從鼻梁上摘下花鏡,揣進他那件半新不舊的工作服兜里。把安全帽戴上,說:“我還得去高爐控制室看看,它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