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慶沖
觀書
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讀詩時間】
詩的首聯(lián)用擬人手法,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頷聯(lián)用夸張、比喻手法寫詩人讀書的情態(tài)。一眼掃過三千字,非確數(shù),而是極言讀書之多之快,更表現(xiàn)詩人讀書如饑似渴的心情。胸無一點塵,是比喻他胸無雜念。這兩句詩使詩人專心致志,讀書入迷的情態(tài)躍然紙上,也道出了讀書的效果。頸聯(lián)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說明勤讀書的好處,表現(xiàn)詩人持之以恒的精神?;钏?,化用朱熹《觀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句,是說堅持經常讀書,就像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不斷得到新的營養(yǎng),永遠清澈?!皷|風”句是說勤奮攻讀,不斷增長新知,就像東風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依次而來,其樂趣令人心曠神怡 。尾聯(lián)以貴公子反襯,顯示讀書人書房四季如春的勝景。讀書可以明理,可以賞景,可以觀史,可以鑒人,真可謂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這美好之情之境,豈是玩物喪志的游手好閑者流所有以領略的!
適用主題:閱讀;旅游;學習;勤奮;持之以恒……
【主題速用】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讀書肯定會有辛苦,但只要你勤奮地學習,就會自在遨游,樂在其中。便如明代名臣于謙所言:“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沉浸在學習的快樂之中。
古代十年寒窗苦讀的書生,為了修齊治平,廢寢忘食;還有許多人為了自己的作品可以成功發(fā)表,辛苦地付出,努力地拼搏。儒勒·凡爾納的《氣球上的五星期》寫了十幾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寫了20年,法布爾的《昆蟲記》寫了20年,馬克思的《資本論》寫了40年……這些成功不是有力證明了勤奮的成果嗎?
從軍行七首(其一)
王昌齡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讀詩時間】
這一首詩,前三句敘事,描寫環(huán)境,反復渲染氣氛,為第四句抒情做鋪墊,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
“烽火城西”,一下子就點明了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臺上。荒寂的原野,四顧蒼茫,只有這座百尺高樓,這種環(huán)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時令正值秋季,久戍不歸的征人 “獨坐”在孤零零的戍樓上,思親之情正隨著青海湖方向吹來的陣陣秋風任意翻騰。
接著詩人寫道:“更吹羌笛關山月”。在寂寥的環(huán)境中,傳來了陣陣嗚嗚咽咽的笛聲,就像親人在呼喚,又像是游子的嘆息。這縷縷笛聲,恰似一根導火線,使邊塞征人積郁在心中的思親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終于來了個大爆發(fā),引出了詩的最后一句。這一縷笛聲,對于“獨坐”在孤樓之上的聞笛人來說是景,但這景又飽含著吹笛人所抒發(fā)的情,使環(huán)境更具體、內容更豐富了。詩人用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跡,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轉折過渡,十分巧妙、自然。
“無那金閨萬里愁”。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是征人思念親人、懷戀鄉(xiāng)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寫,偏從深閨妻子的萬里愁懷反映出來。而實際情形也是如此:妻子無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歸又不得歸的結果。這一曲筆,把征人和思婦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這一句如畫龍點睛,立刻使全詩神韻飛騰,而更具動人的力量了。
適用主題:思念;戰(zhàn)爭;愛情……
【主題速用】
塞外,濃郁的月色籠罩著大地,征戰(zhàn)沙場的戰(zhàn)士伴著寂靜的月夜遙望著千里之外的家鄉(xiāng)……
聽,樂聲響起,連綿起伏,柔剛并重。琵琶今夜奏出了新的曲調,似高山流水,似幽咽泉流,曲調優(yōu)美,可是曲中分明是與家人分別時內心無盡的傷感。
聽,樂聲響起,幽怨曲折,絲絲入耳。今夜的羌笛聲在關山之遠的月色下翩飛,羌管悠悠,月色如霜,曲中無處不是游子思婦的殷殷思念。
(編輯:李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