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
適用主題:教育的界限;人文關懷;倫理道德……
“這個周末里,每當吃飯看到盤子里的肉時,便不免心生內(nèi)疚。在實踐課上,老師買來幾只田雞,進行刺激、脫皮、去頭、解剖的實驗……這只可憐的青蛙讓我明白,不想被別人主導自己,就要學會做一個強者?!苯?,廣州市美華中學初二(3)班李穎詩的一篇周記被校長易超發(fā)現(xiàn)并轉(zhuǎn)到教師群里,沒想到卻引起了全校教師關于科學實驗和人文關懷的激烈討論。生物課堂能否拒絕血腥?老師如何開展教學和引導學生呢?
本來是科學教育,卻演變成了關于倫理的詰問,這肯定并非出自老師的本意。但問題的提出,倒也是很有意義的。這里面有兩個命題,一是科學教育中的倫理問題,二是生命教育的界限問題。
關于科學的倫理問題,很早就有人注意到了。在某種意義上來講,科學是一種工具,可以用來造福人類。但是如果沒有恰當?shù)膫惱碇敢?,也可能會危害人類,這樣的例子很多,大到各種能夠造成大規(guī)模殺傷的武器,小到將科學技術用于破壞食品安全,制造假冒偽劣產(chǎn)品等等??茖W對人類的傷害,主要就是集中在對生命的傷害??茖W倫理的根本,就是要樹立尊重生命的意識。有了這樣一種意識,無論是科學技術的創(chuàng)造者,還是科學技術的使用者,就都不會用科學技術損害人類的利益。而尊重生命的意識,也需要從小培養(yǎng),“從娃娃抓起”。
由此看來,初中生解剖青蛙,還是有諸多不妥當?shù)牡胤?。理性地說,解剖青蛙是一種正當?shù)男袨椤5珜τ谝粋€未成年初中生來講,解剖青蛙這個行為本身,更有可能給予他感性上的沖擊。這種沖擊最糟糕的結果,是在感情上對于動物生命的淡漠,進而可能導致對人的生命的淡漠。當然也有可能激發(fā)對生命的同情,就如同新聞報道中的李穎詩同學那樣,但畢竟前一種后果發(fā)生的幾率也很大,造成的不良影響也很嚴重,決不可掉以輕心。因此,在諸如此類的教學當中,必須要關注未成年人的特點。所以應該盡可能減少乃至避免活體解剖,用別的方式方法代替。如果這種活體解剖不能避免,那么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用比較大的篇幅向?qū)W生闡明尊重生命和活體解剖內(nèi)在的意義關聯(lián),讓學生了解到,動物個體生命的犧牲,是為了人類在整體上更好地了解動物,從而更好地促進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
但是,生命教育也不能走極端,突破應有的界限。一些極端環(huán)保人士和動物保護人士,在這個問題上,鼓吹人與動物權益的絕對平等,是典型的“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謬誤”。人類必須尊重動物的生命,但人類的利益無論如何也高于動物的利益,這是毋庸置疑的。促進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歸根到底也是為了更好地維護人類的利益。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這也是需要在適當?shù)臅r候,以適當?shù)姆绞?,教會孩子的道理。(附注:作者系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編輯:李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