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第三幼兒園 張雯詩
在一次音樂活動中,小朋友們的興趣盎然,在集體表演時,大家都很主動活躍,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當我邀請小朋友單獨表演的時候,不到一半的小朋友舉手。我開始反思,是什么原因讓大部分的孩子們都不愿單獨表演?歸根結底,是孩子的自信心沒有培養(yǎng)好。一個自信的孩子,無論做任何事情,他都是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因此,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對其各方面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環(huán)境是孩子的老師,對孩子起著教育熏陶的作用。比如,我們的活動室里創(chuàng)設一塊作品墻,孩子每次的作品都能展示出來,一來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幼兒園有讓他驕傲的東西,二來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再比如,我們有飼養(yǎng)角,孩子們可以養(yǎng)著自己喜歡的動植物,他們就是小主人。在如此寬松、自由、愉快、自然的環(huán)境下學習和生活,孩子不是受拘束的,不是受控制的,他們就是環(huán)境里的主人翁,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和興趣去學習和探索。在寬松的幼兒園環(huán)境里他們就是自信的。
現(xiàn)在有不少老師“高控”的現(xiàn)象,即孩子要完全按照老師的意愿去執(zhí)行任務,不然會受到老師的批評。長此以往,孩子的心靈一定是受到挫傷,他們會逐漸對自己的行為和想法失去信心。從這個實際出發(fā),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必須意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能把孩子變成工具去執(zhí)行自己的命令和要求,而是要成為孩子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原則,幫助他們搭建知識的支架,多創(chuàng)設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和展示,多讓孩子體驗成功的滋味。孩子的自信就像一個空的杯子,是在一次次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某個動作中得到累積的。如果我們一滴水都不裝進去,孩子的自信從何而來?所以,我們要鼓勵孩子自己去嘗試,大膽發(fā)揮想象,體驗成功的喜悅。
起先是我們造成習慣,后來是習慣造就我們。幼兒期是孩子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包括作息習慣、用餐習慣、學習習慣、閱讀習慣、游戲習慣、如廁習慣等方方面面。在這個階段,孩子的習慣養(yǎng)好了,那么他在以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當中是可以自覺地去完成他的任務,不需要家長和老師操碎心的。如何利用習慣來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呢?很簡單的,有良好習慣的孩子不論在哪里都是受到老師和同伴的喜歡的,比如在上課的時候,先舉手再發(fā)言,不隨意打斷別人的話,肯定會受到表揚;在吃飯的時候不大聲喧嘩,輕聲說話,吃完后自己收拾,肯定會受到表揚和贊賞;在睡覺的時候很自覺,安靜入睡,不打擾別人休息,肯定會受到歡迎。孩子不僅自信了,還會繼續(xù)保持著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因為他知道這是讓他自信的原因。
一個人自不自信,有很多時候是來自于他人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如果朋友們見面的時候你擁我抱的,什么時候都有聊不完的話題,而且聊得特別起勁,那我們也會自然地認為自己很受大家的歡迎,肯定自己的優(yōu)秀。所以,在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的時候,我們也要關注到他的交往方式。給予孩子正確的交往引導,鼓勵孩子用語言大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大家都知道他的內(nèi)心,了解他,那么就會有更多的小朋友愿意與他交往,他的交往自信自然增強了。
孩子天生就是愛探索的,在保證安全與衛(wèi)生的前提下,我們鼓勵孩子多角度去探索學習。例如,在開展區(qū)域活動的時候,在一次建構活動中,有的孩子用小積木搭成了城堡,有的孩子用紙皮搭建了馬路,有的孩子用紙杯壘高,有的孩子則扮演安全防衛(wèi)工人,負責到處巡邏,保證大家的安全。在簡單的游戲當中,孩子的角色和任務各不相同,并且值得一說的是,這些都是孩子自己想象并落實的,沒有老師的干預。此時,孩子的任何操作和探索都是在學習,搭積木的孩子感受著幾何圖形;玩紙皮馬路的孩子正在形成生活的常識;壘高紙杯的孩子掌握了搭高的建構技能;扮演防衛(wèi)工作的孩子已經(jīng)從小樹立了安全意識。所以,不要輕視孩子的游戲式學習,因為他們正在形成自己的學習品質,而是應當肯定和鼓勵孩子的各樣探究式學習,肯定他們的學習品質和方式,給予他們探索學習的信心。
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僅靠幼兒園單方面的努力是不會成功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說孩子的自信就像一個空杯子,要不斷地往里面加水才能把杯子裝滿,如果我們在幼兒園的時候給孩子的自信杯子加水,但是回到家以后,不斷地受到家長的謾罵和批評,那這個杯子就會漏水,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信,一回到家里就打回了原形。所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必須要家園緊密合作,因為家長在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的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與家長的聯(lián)系,向家長宣傳培養(yǎng)幼兒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取得家長思想上的認同及行為上的配合,了解其家庭教育的情況,及時改變家長不正確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教給家長正確的教育方法。如家長要尊重和信任孩子,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水平提要求,不能操之過急,期望過高,以至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家長要放手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一味包辦代替,以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家長要為孩子多提供一些與同齡伙伴交往的機會,讓他們自己解決遇到的矛盾和爭執(zhí),從而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工作,要真正實現(xiàn)這種教育的價值,就必須從兒童生活的具體問題出發(fā),讓幼兒在具體的生活中體驗自己的感受和變化,教師和家長應充分認識自信心對人的成長的重要性,保護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人人擁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