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媛媛,張馥緋,黃麗萍
(東莞衛(wèi)生學校,廣東 東莞 523186)
中職衛(wèi)校護理學基礎(以下簡稱護基)是護理學專業(yè)的主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該課程教學旨在培養(yǎng)護生護士的基本功,因此實訓教學尤為重要,實訓課時占護基總課時的50%以上。實訓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對護理學專業(yè)其他課程的學習及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評價。但目前護基實訓教學效果欠佳。筆者憑借多年的護基實訓教學經驗,剖析了中職衛(wèi)校護基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探索和實踐了改革措施,以期提高護基實訓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以滿足臨床護理工作需要。
教師與學生普遍重理論而輕實訓,實訓只是作為理論教學的一個輔助部分,因此師生對實訓課不夠重視,對操作技能一知半解。教師在護基實訓教學中仍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即“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示教、學生練習”,教學模式單一、枯燥,導致學生缺乏主動思考、解決問題能力,從而影響了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而興趣和熱情正是實用型人才能力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源泉。實訓課上,教師過多的批評指責、給學生設置較高的技能考核標準等,會讓學生產生不耐煩或者逆反的心理超限效應[1],進而導致學生厭倦護基實訓。
目前,護基實訓教學內容枯燥,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造成學生只會死記硬背,不會靈活運用,只按流程操作,不會考慮病人的個體差異,只求考試過關,不求創(chuàng)新、實用。采用的實訓教學方式是實訓課前,實訓指導教師提前為每位學生準備好操作用物,課上教師按照操作流程一步步示范,學生機械模仿教師動作,這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導致學生被動學習知識與技能,效果欠佳。在實訓課上,教師過多地強調操作流程的準確性和動作的標準性,導致學生在練習時一味模仿教師的動作。這種傳統(tǒng)的實訓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導致學生操作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整體護理觀念,不能因人施護,動手能力差,面對復雜問題時易束手無策。
一直以來,護基實訓課的成績依附于理論課,常常只占總成績的30%,這樣的考核方式易使學生產生輕實訓、重理論的學習心理,從而降低實訓熱情。此外,現(xiàn)行操作考核標準是以護理技術操作為標準的,以肌內注射評分標準為例,滿分100分,設二十多個評分項目,包括操作者評估、用物準備、環(huán)境準備、操作過程、記錄、整理、操作時間等,這種考核方式易使學生只顧機械完成操作,缺乏對操作的理解和創(chuàng)新,不能真正考慮操作對象的感受,達不到臨床要求的以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教學目的,造成學生進入臨床后缺乏人文關懷能力,進而引發(fā)一系列醫(yī)療糾紛。
護基實訓教學設備陳舊,與臨床先進的儀器設備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另外護基實訓課的操作訓練是為學生今后的臨床工作打基礎的,而大部分實訓項目需要學生先在模型人或者模具上反復練習,之后在同學身上操作,例如鼻飼法、洗胃法、灌腸法、各種注射法等,但模型人的模擬功能差、數(shù)量不足、功能結構受損,不能很好地讓學生進行項目操作。除此之外,一些教學錄像、視頻所錄制的技術落后,有的甚至是十幾年前的方法,與現(xiàn)行的臨床技能要求嚴重脫軌,不能適應現(xiàn)代護理工作需求。
傳統(tǒng)的觀念認為護士的工作主要是打針、發(fā)藥、給病人擦身、倒大小便等,護士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類似于保姆,這種觀念影響了護理學專業(yè)學生對護理職業(yè)的認同感,導致學生對護理技能的學習缺乏熱情,進而導致學生在操作時只注重操作手法和步驟,忽視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而且這種操作機械、無針對性,護生自身無成就感。待護生進入臨床工作后,常會因一點小挫折而放棄護理工作,從而導致護理人才的流失。
護基涉及社會、人文、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和素質的培養(yǎng)不能僅靠單純的理論教學,所以教師必須明確實訓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遵循“以學生為本,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素質提高為一體”的理念,突出技能培養(yǎng)。摒棄“滿堂灌”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合理組織教學活動。為改變學生自主行為較少、機械行為較多的現(xiàn)象,可采取有些操作只講原則、不講具體做法的方式,讓學生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床上擦浴、洗頭等。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對每個概念、每點注意事項都應結合典型臨床事例幫助學生理解,例如在講“三查七對”時,要向護生強調因不注重查對而造成的嚴重差錯事故,以引起重視。
可采取導師負責制,將全班學生分成12個小組,每名教師負責4組學生,每次護基實訓課安排兩名實訓教師和一名理論教師進行帶教,所有的操作均由固定的教師負責指導。課前,教師進行集體備課,統(tǒng)一操作原則;課上,先讓學生根據(jù)教學內容自行準備實驗物品,然后教師強調本次課操作原則和整體護理理念,接著學生練習,最后學生回示教,由回示者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總結結束一次實訓課;課后,組織學生觀看省級護基操作大賽獲獎選手的操作錄像,以其為榜樣,鞭策學生努力向上。為使護基操作實訓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在幾次實訓課后可安排一次相應的臨床見習。在實訓教學中,教師應授之以漁,不斷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是臨床實踐對護理工作人員的要求,也是實訓教學的重點。
為了突顯護基實訓課的重要性,我校改進了護基實訓考核方式,改變了以往實訓課成績只占總成績30%的模式,而將護基實訓課作為一門單獨的科目進行考核,總分100分,合格線是85分,并且規(guī)定每次考核必須合格,否則進行一次補考,補考不及格則要求重修。以臨床操作技能考核標準為依據(jù),建立實驗考核辦法和評價體系,如采用情景模擬考核、標準化病人、案例導入考核、階段性考試與終結性考試相結合、小組考核與個人考核相結合等多種考核方式,使實訓考核既注重知識考查,又注重對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將人際溝通能力、人文素質作為重點納入實驗考核評價體系,提高學生護理技能和臨床綜合能力。
為實現(xiàn)護理實踐教學與臨床工作的無縫銜接,我校購買了一批先進的教學儀器設備。例如:高級電動床、全功能護理人、床邊呼叫系統(tǒng)、護理學情景仿真智能化訓練模型、虛擬成人靜脈穿刺訓練模型、開放式護理輔助教學系統(tǒng)等,這些護理教學設備總值約300萬,且功能齊全、仿真模擬效果佳,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手段。護理實訓室是學生進行技能訓練的場所,實訓室的建設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我校根據(jù)醫(yī)院病房設置建設護理實訓室,建有模擬病房3間、基礎護理一體化室2間、基礎護理實訓室5間、無菌隔離室1間、模擬注射室1間、模擬護士站2個,每層樓配備相應的用物準備室,護理實訓樓高達5層,建筑面積約2 000平方米。此外,要使學生正確且熟練地掌握護基的三十幾項操作技術,僅靠課堂訓練是不夠的,必須加強課后練習,可在課余時間開放實訓室,備齊用物,安排教師進行課外輔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糾正。
應將職業(yè)情感教育貫穿實訓教學始終,充分調動學生實訓熱情和積極性。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讓學生認識到靈活的工作技巧、端正的儀表、優(yōu)雅的舉止,有助于緩解病人的痛苦,消除病人對醫(yī)院的恐懼感,從而增強成就感,提高實訓積極性;其次,通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學習與“5·12”護士節(jié)的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深刻認識到護理事業(yè)的深遠意義,或定期安排學生到臨床進行調研,讓學生了解白衣天使的工作,培養(yǎng)專業(yè)認同感;最后,在實訓教學中讓學生了解護理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和社會對護理人員的高要求,促使學生樹立愛崗、敬業(yè)、競爭意識,為進一步學習專科護理知識奠定基礎。
2.6.1 嚴格實練,貼近臨床 為了讓學生對醫(yī)院及臨床護理工作有更深刻的認識,可在實訓室模擬醫(yī)院場景進行實練,學生互為病人,在教師的嚴密組織與指導下進行操作練習,實現(xiàn)逐人逐項把關。在護基實訓教學中,可把各種注射、輸液術、吸氧、霧化吸入、測量生命體征等十幾項操作列為實練項目。實踐證明,嚴格組織實練,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愛傷觀念,提高學生職業(yè)道德水平、語言表達能力,增加與病人的感情交流,還能培養(yǎng)學生臨床思維,提高為病人服務的能力。
2.6.2 拓寬教師專業(yè)視野 為使教師結合臨床實際情況進行實訓教學,可邀請臨床專家來校舉辦臨床護理講座,拓寬教師專業(yè)視野。此外,為了更好地將臨床最新進展引入教學,可鼓勵護基教師定期到臨床開展調研,了解臨床護理發(fā)展狀況及教學與臨床之間的差別,拓寬學生知識面。護基操作技能是臨床護理中應用最多的技術[2],為保證授課教師操作準確、規(guī)范且貼近臨床和促進教師提高自身操作技能,可定期邀請臨床一線護理專家對教師進行護基操作技能考核,以便教師在給學生示教時操作規(guī)范、嫻熟,從而縮短教學與臨床的距離。此外,教師可通過專業(yè)實踐發(fā)現(xiàn)臨床問題,與護士合作,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開展護理科研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解決臨床護理問題,還可以提高臨床護理人員和專職教師的科研水平,促進護理事業(yè)蓬勃發(fā)展。
中職衛(wèi)校要轉變實訓教學觀念,豐富實訓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實訓教學方法,改變實訓教學測評方法,重視實驗室建設,課余時間開放實訓室,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情感,優(yōu)化實訓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對護理操作技能學習的興趣,為培養(yǎng)適應臨床發(fā)展需求的能力型、實用型高等護理人才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