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必強,李美珍,周 英,詹育和
(湖南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湖南 株洲 412012)
中藥學是銜接中醫(yī)學基礎概要(包括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診斷學)和方劑學的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中藥專業(yè)的基礎課程。中藥學知識點繁多、系統(tǒng)性不強、容易混淆、記憶強度大,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枯燥乏味,難以理解和把握,學習效果差。當前我校選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藥方劑學》教材,明確要求學生掌握140味、熟悉100味常用(或有代表性)中藥的分類歸屬、性能、功效、應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項。但由于專科學制短,中藥學課程只有72學時,導致學生學習效果較差,無法滿足執(zhí)業(yè)藥師資格考試和上崗工作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不斷進行相關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和教學手段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對強化記憶法在高職高專中藥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索。
記憶是人腦對經(jīng)歷過的事情的識記、保持、再現(xiàn)或再認[1],對事情識別并形成一定印象是記憶的開始,再強化識記成為經(jīng)驗,最后對經(jīng)驗進行再現(xiàn),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記憶的基本過程可簡單分成“記”和“憶”,“記”包括識記、保持,“憶”包括回憶和再認[2]。教師在中藥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各種記憶方法,引導學生掌握記憶中藥學知識的技巧,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故事聯(lián)想記憶法是將中藥藥性知識融入故事情節(jié),引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增強知識的趣味性,提高記憶效果。例如講麻黃時引入以下故事:相傳古時有一個賣藥的老人收一徒弟,其剛學了一年半載就驕傲自滿起來,言行狂妄,最后不聽師傅勸阻決定行走江湖。臨別前,師傅難過地提醒:“有一種草藥不能隨便賣給人吃,病情辨別不清,吃了就會出問題的?!蓖降苈犃瞬灰詾槿坏貑柕溃骸笆裁床菟??”師傅說:“是無葉草。”徒弟滿不在乎地問:“這藥怎么啦?”師傅語重心長地說:“這種草藥的根和莖用處不同,有四句話你要牢記:發(fā)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蓖降軐煾档母嬲]置若罔聞,最終因用錯無葉草而鋃鐺入獄。徒弟出獄后向師傅承認錯誤,決定痛改前非。因無葉草使他闖過大禍,惹過麻煩,所以他就把無葉草叫“麻煩草”。后來又因為無葉草的根是黃色的,故改名叫麻黃。這樣有趣的故事使中藥學知識更加生動形象,學生理解更容易,且不容易忘掉[3]。
在講解中藥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每一章內(nèi)容的總論部分進行詳細講解,并歸納總結(jié)。例如,講到解表藥歸經(jīng)的時候,聯(lián)系中醫(yī)學基礎內(nèi)容中“因為肺合皮毛,開竅于鼻,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主一身之表,故解表藥的解表功效應歸屬太陰肺經(jīng)或太陽膀胱經(jīng)的癥候”。講到藥物以花入藥的藥性時,可歸納出“諸花皆升,旋復獨降”。講到藤類中藥時,可借用中醫(yī)意向思維“取象比類”法,說明藤類類似于人體的經(jīng)絡,故大多可治療風濕痹癥。這樣學生的記憶負擔就會明顯減輕,且舉一反三,提高記憶的有效性[4]。
教學中,最常用的就是功效對比,如金銀花和連翹都具有疏風散熱、清熱解毒的功效,用于熱毒瘡癰、風熱感冒、溫病初期等。不同點在于金銀花疏散風熱優(yōu)于連翹,連翹解毒消癰優(yōu)于金銀花,素有“瘡家圣藥”之稱;金銀花又入血分,能涼血止痢,治療熱毒血??;連翹又入心經(jīng),能清心開竅,治療溫病熱陷心包之高熱神昏,尚可散結(jié)、利尿,治療瘰疬、痰核以及熱淋尿少等。講解過程中,通過藥物之間功效、主治和適應證的比較,找出差異,容易激發(fā)學生記憶的熱情。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自古以來就講究文字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故我們可以借助古籍如《藥性賦》《藥性歌括四百味》等,增加記憶的趣味性[5]。也可采用自編歌訣和順口溜來記憶,學生很感興趣,記憶效果好。如寧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補腎祛風除濕,強身保健最佳;鐵腳威靈仙,砂糖加醋煎,一口咽入喉,鯁骨軟如綿。家有地榆皮,不怕燒脫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燒爛。有人識得半邊蓮,夜半可以伴蛇眠。屋有七葉一枝花,毒蛇繞著不進家。家有劉寄奴,不怕刀砍頭。打得滿地爬,快尋祖師麻;穿山甲、王不留,婦人吃了乳長流等。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會有愉悅感,學習過程不枯燥,且記憶深刻,學習效率高。
多年教學實踐證實,教師在中藥學教學中強化記憶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記憶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教學效果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