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寧南縣民族小學校 楊此作
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而且彝語文也越來越得到重視,但學習與生活同樣離不開漢語言。學齡兒童因為從小已經(jīng)習慣了使用母語——彝語言進行交流和思考,當他們進入學校面對一門新的語言,運用新語言思考與交流時自會感到吃力,不少學生來到學校必須先過漢語的語言關,才能進行正常的學習生活。而漢語與彝語在發(fā)音、構句方式、語調(diào)上的不同點,更是讓彝族孩子漢語表達能力難上加難。
彝文有43個聲母,10個韻母,韻母中很沒有前鼻音和后鼻音之分,但彝文聲母卻有自帶鼻音的多個聲母。彝族孩子們在長期的母語交流中形成了鼻音重、吐字不清的情況,在初學漢語時,前鼻音與后鼻音、發(fā)音相近的聲母韻母的區(qū)分發(fā)音,對彝族小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座大山。例如:聲母n 和l,孩子們總是掌握不準,總是出現(xiàn)類似把“劉老師”喊成“牛老師”的情況,韻母的發(fā)音同樣存在把“安老師”說成“昂老師”或者“阿老師”,把“街道”說成“機道”,把“說話”說成“收話”,甚至到了高年級,孩子們就算能準確無誤地寫出音節(jié),同樣存在發(fā)錯音的情況。
彝語言有謂賓倒置的表達習慣,比如:漢語中的“吃飯”,用彝語表達就變成了“飯吃”;“我吃的饅頭”變成了“我饅頭吃”……小孩子在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時,免不了憑借母語的表達來進行想象、翻譯。比如:從未學過英語的孩子,看到蘋果,你告訴他“apple”這個單詞后,他大腦首先的反應是——這是蘋果,蘋果的英語單詞是“apple”。彝族孩子學習運用漢語也同樣如此,字詞如此,句篇如此。也就出現(xiàn)孩子們記字花費精力大、語句不通順、敘事不具體的情況。記得,二年級時,班上有個小孩子寫道:兇猛的大狼狗追來了,媽媽一把抱住我,另一只手不停地抓起石子趕狗,大聲吼著:“狗走!狗走!”這是孩子對對他媽媽當時的語言的直接引用,他把媽媽彝語直接翻譯成漢語,這就是典型的表達方式的不同造成的尷尬。在表達時語句不能通順,詞語搭配不當,口語與書面語出現(xiàn)混淆等,使口語交際不能順利進行。由于類似的明顯的語誤,不少彝族學生對學習漢語產(chǎn)生了畏懼、自卑心理。
拼音教學是學習漢語的入門,是學習語文知識的起點,更是漢語表達能力的奠基石。而作為彝族學生,受到母語的影響,一開始牙牙學語,接觸的就是自己的母語,導致入學后漢語發(fā)音不準。只有加強一年級的拼音教學,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彝族學生發(fā)音難、發(fā)音不準的問題,為后階段的學習漢語和提高漢語表達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提高和加強學生的拼音時,一定要把聲母和韻母讀法標準化。在教學聲母時,從字形和發(fā)音方法上教學生多加區(qū)別,也較容易區(qū)分開。比較難的是韻母,特別是復韻母,前后鼻韻母。由于受彝語的影響,彝族學生經(jīng)常容易把把a讀成 an,把ang讀成 an,所以,在教學韻母時要多作對比練習。在教學中,可以把單韻母、復韻母和前后鼻韻母編成組。
由于彝族學生受彝語的影響,韻母單獨讀時還可以,可在字詞中就容易混淆,就會鬧笑話,如把“一片一片又一片(piàn)”讀成“一片一片又一片(pià)”,把“an”讀成“a”,“樹葉黃(huǎng)了”讀成“樹葉黃 (huǎn)了”,又把“ang”讀成了“an”;還有“陽光 (guāng)”讀成“陽關(guān)”等。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老師要及時糾正,并要多次范讀容易讀錯的字,讓學生仔細觀察老師的口形,體會 “a----ai----an----ang”的發(fā)音,然后由學生反復地讀,去體會。教師就要從點滴抓起,隨時注意查漏補缺,以免日后成為“攔路虎”。
彝族學生之所以漢語表達能力不高,除了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外,就是受到交流環(huán)境的限制,因此要創(chuàng)造學生的交流環(huán)境,除了上課聽漢語、說漢語外,鼓勵引導學生在和周圍同學、好朋友,老師交流時盡量用漢語。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同樣的道理,漢語說多了,就會在無形中改變彝族學生說漢語主謂賓不分、顛三倒四的習慣,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課堂分組交流中,讓漢語表達力強的、表現(xiàn)欲強一點的學生帶動較弱的學生,用榜樣的力量引導、感染他們的表達欲。
彝族學生由于受到母語發(fā)音和構句模式的影響,害怕說漢語,羞于說漢語,如果想讓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得以提高,就得先克服學生的運用心理障礙——鼓勵他們多看有關漢語言的書籍和電視節(jié)目,在和同學老師交流時,要用漢語來表達自己的心里想法,喜怒哀樂,平時要多讀多聽,都說。很多小學生會對老師天生產(chǎn)生信任感、敬畏感和親切感,而從小生活在閉塞村莊的彝族學生的表現(xiàn)更加明顯。所以教師要更加關心學生,愛護他們,以活潑開朗的姿態(tài)和他們相處,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使師生關系更加密切。教師要在學生“說”的過程中給與鼓勵,鼓勵他一次比一次更好,給他信心。然后多給他們表現(xiàn)的機會,讓敢于開口的孩子越來越多并帶動還不敢開口說的孩子。
利用學校開展的日有所誦、整本書閱讀為平臺,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理解漢語的構句模式,在讀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漢語表達能力。為了加強對學生的語感訓練,可以對朗讀進行有目的的訓練:首先: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字音就能改觀彝族學生說普通話帶彝音的現(xiàn)象。然后:要求學生讀通順、讀流利,這就為彝族學生在口語交際時語序不混亂打下了基礎。接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孩子要想有感情的朗讀就必須深入理解課文才能做到,這不僅訓練了閱讀能力還訓練了學生分析能力,這樣孩子的漢語表達邏輯能力就大大加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