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方
1. 山池全景圖
山池景致勝非常,田心峎里睡草羊。
半嶺芝蘭千載秀,羅婆桃李萬年芳。
—李伯遇
在龍川縣北部延綿的龍池山腹地、風(fēng)光旖旎的青龍湖(如今的楓樹壩水庫)畔,有一座美麗的村莊,四周山巒疊翠,地勢平坦,五條小河蜿蜒流經(jīng),其形狀似“池”。古代鄉(xiāng)賢引用唐初詩人沈佺期的詩句“山出盡如鳴鳳嶺,池成不讓飲龍川”,稱其“山池”。
山池村從屬龍川巖下鎮(zhèn)(現(xiàn)稱巖鎮(zhèn)),居?xùn)|江上源,為古代中原通往南越的重要水路通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據(jù)文獻記載,古時南越王趙佗以“座巖下、擁龍川、得百越”的謀略,屯兵于此。太平天國將領(lǐng)趙金福率軍退守巖下,遭清軍四面合圍,全軍覆沒。同治年間,清軍總兵曾率數(shù)十萬重兵進駐龍川,坐鎮(zhèn)巖下。
自趙佗屯兵,山池便有人居住,因處龍池山腹地,當(dāng)?shù)鼐用褡苑Q山池龍人,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如今的山池村中,仍有近十座古老的炮臺,雖因年久失修,已成廢墟,但仍有三座保存完好,讓人們感受到那古老而悲壯的氣息。
山池村的人文歷史,自族譜記載已有800年以上,宋、元朝起先后有羅、許、鄺、張、李、薛、華、鐘等姓氏后人居住,至今尚存部分祠堂遺址。龍池山的靈氣吸引了客家先祖在此繁衍生息、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亮麗詩篇,同時也孕育了無數(shù)才子名流。
6. 山池風(fēng)光
據(jù)記載,明、清兩朝,山池有舉人20多名,秀才100多名,監(jiān)(貢)生100多名,侍郎、知府、同知、州同富商層出不窮。南宋民族英雄、詩人謝疊山的后裔搬遷山池,創(chuàng)建了25畝的賽興圍、18畝的崇興圍、15畝的雪亭公祠、溫侯第、延桂居等,并捐資修建粵贛商貿(mào)要道。200多年前修建的崇興圍如今已成為山池的標志建筑,是龍川縣現(xiàn)存規(guī)模較大,保存較完好,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古圍屋。
2. 青龍湖風(fēng)光
3. 護龍橋
作為歷代南北往來的咽喉要道,山池曾是粵贛商貿(mào)集散地和大口岸,村南有當(dāng)風(fēng)凹驛站,村中有牌坊下大街,村北有茶亭,供往來商客歇腳。清朝乾隆年間兵部右侍郎謝裕容曾為山池題詩:“五馬歸朝望京城,護龍橋上客如云。梅花落地化七星,八仙過海拜觀音。”
走過古老的護龍石橋、觀過莊嚴的宗祠、瞻仰過侍郎古墓、探過古石灰窯遺址、撫摸過百年古樹……站在崇興圍的門前,記者仿佛感受到千百年來,山池上空的風(fēng)云變幻,每一座古屋、每一條古道、每一棵古樹,都引領(lǐng)著人們前往傾聽這塊古老土地上的故事。
4. 崇興圍
5. 質(zhì)野謝司馬書舍
7. 8. 重修謝氏文申公(超公)墓竣工祭祖典禮
7. 8. 重修謝氏文申公(超公)墓竣工祭祖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