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一群孩子歪著身子、微笑著,在當?shù)卮汗?jié)文藝匯演上拍下一張劇照。不久后,舉世矚目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他們的成長軌跡將契合并見證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主旋律。
笑臉還出現(xiàn)在1987年的北京街頭,身著西服的青年拿著瓶裝酒欣喜不已。彼時消費品類日漸增多,但數(shù)量仍顯供不應求,幾位青年的喜悅背后,是剛剛經歷了長時間的排隊搶購。
再到1998年春節(jié),有人在電腦屏幕前,與伙伴一起制作電子賀卡,技術進步為拜年這一傳統(tǒng)增添了數(shù)字趣味。那時有誰會想到20年后,互聯(lián)網經濟造就了馬云、馬化騰等首富。
如今,一部智能手機的運算能力就可以超越曾經價值不菲的微機。大齡單身男青年王全明拿著手機給趙宇晴照相,她是他租來的“女友”。面對催婚,租個情侶回家過年,成為社會新現(xiàn)象。經濟發(fā)展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孤獨在熱鬧的春節(jié)里顯得不合時宜。
貼春聯(lián)仍是傳統(tǒng),手寫的春聯(lián)卻越來越少,因而一位老先生在街頭執(zhí)筆書寫的鏡頭,才更顯舊時光的靜謐美好。但傳統(tǒng)與經濟發(fā)展并不對立,河北鄉(xiāng)間的燈籠制作也因春節(jié)來臨而忙碌起來,非物質文化需求成為老百姓的致富經。
真心投入也好,假意忙碌也罷,春節(jié)總為每一年留下某種儀式感。在北京站,人們的奔波踩出一道春運的光影,他們的心情關于回家、團圓、一頓年夜飯。
這種心情在中國,也在海外。戲服、旗袍、中國鑼鼓……巴黎華人每年必在春節(jié)游行上秀出這些符號。祖國在改革開放中獲得發(fā)展,也不斷向開放的世界展示她的傳統(tǒng)魅力和勃勃生機。這是中國的40年,也是世界更加多姿多彩的40年。
1 / 2015年2月19日,北京,民眾慶祝農歷新春。
2 / 2012年1月20日,中國青島,市場上的小販在烹煮食物。這個傳統(tǒng)露天市場已有120年歷史,吸引了超過10萬民眾前來挑選年貨。
3 / 2018年1月11日,有“中國宮燈第一村”之稱的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qū)梅花鎮(zhèn)屯頭村,工人趕制燈籠迎新春。農歷新年臨近,燈籠迎來銷售旺季。
4 / 2017年除夕夜,福建省安溪縣,王全明為點燃煙花的趙宇晴拍照。一些大齡單身青年為躲避家人催婚,選擇租個女友或者男友回家過年。23歲的趙宇晴被30多歲的王全明租回老家,身份是他的女友。
5 / 2008年2月10日,黑龍江省寶清縣,村里的一戶人家在吃團圓飯。
視覺中國
1 / 1993年1月20日,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qū),老人在街頭寫春聯(lián)。
2 / 1987年1月,北京春節(jié)前夕,經歷排長隊之后,買到酒的年輕人喜出望外。
3 / 1998年2月,上海,通過互聯(lián)網給親友發(fā)一張電子賀卡,成為過春節(jié)的時尚。
4 / 1978年春節(jié)期間,山西省昔陽縣鳳居公社黃巖大隊的小學生表演童話劇《小兔搬家》。
5 / 2017年春運第一天,北京站人來人往,對于許多外出謀生的中國人,春節(jié)是一場關于回家的期盼。
圖片來源: 新華社、FOTOE
當?shù)貢r間2014年2月2日,法國巴黎的一場中國新年慶祝游行。1.對于在海外奮斗了一輩子的華人華僑,敲中國鑼、打中國鼓,是他們身份的標識,更濃縮著他們的鄉(xiāng)愁。2.彩車上身穿旗袍的華裔少女,向人群拋撒彩紙和紅包。3.一位觀眾闖進春節(jié)慶祝游行隊伍,與一位游行者合影?!吨袊洕芸窋z影記者 胡巍I攝
責編:胡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