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碧玉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西寧小學)
綜合實踐活動課這門課包羅萬象,綜合是其最主要的特點,實踐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二者結合可以改變學生的傳統(tǒng)思維,提升他們的動手能力。教師在課堂理論部分傳授過程中恰當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他們理清思維脈絡,因此其應用范圍和頻率越來越高。
思維導圖是英國人東尼·博贊創(chuàng)造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通過直觀形象的圖像使各個概念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使人的思維脈絡通過圖示得以清晰地展現(xiàn),思維導圖是發(fā)散性思維的表達,也是挖掘大腦潛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將思維導圖運用到教學中,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
小學教師想要教好綜合實踐活動課,就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學習工具的輔助。思維導圖通過圖文展現(xiàn)各級主題之間的復雜關系。一個好的思維導圖,可以提高人的發(fā)散思維,也可以供自己或他人了解其思維路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思維導圖,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綜合實踐課是一門跨學科的實踐性課程,將原來分散的學科有機地聯(lián)系為一個整體。因此,學好這門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還可以開拓他們的視野,培養(yǎng)其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我在開展綜合實踐課時設定的教學目標是教會學生設定目標、制訂計劃、分工合作、收集資料、設計制作等,這樣的多元化教學目標培養(yǎng)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深受學生歡迎。學生在學習綜合實踐課時,不僅動手操作了,還主動思考了,更與他人交流了,通過這樣的過程不僅認識了生活中的人和事,還提升了與人交往的能力,更開拓了思維,學會了多角度看問題。
綜合實踐課是一門具有獨特功能與價值的課程,整合性是其最重要的特點之一。所謂整合性是指該課程內容與組織形式的整合,也包括對學科教育、社會教育、德育等方面的整合。正是由于其整合性,才加大了教師的教學難度。為此,將思維導圖運用其中,通過圖文揭示各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既關注了學生的興趣、態(tài)度、發(fā)散思維,又降低了學習難度,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提升學習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如我在教學廣州版五年級(上)綜合實踐活動課第五單元《關于水的調查》時,就利用了思維導圖教學方法。我以水為中心,制作了一個簡易版的思維導圖課件。學生觀看完畢后,我讓學生對這個思維導圖進行補充和完善,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可以無限擴展,一堂課下來,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導圖中不僅有保護水資源的地理知識,也有關于水的科普知識、數(shù)學知識,通過這種形式,使綜合實踐課程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如圖所示:
學生做的思維導圖“水”
將思維導圖運用在小學綜合實踐課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在主題確定時盡情地聯(lián)想,既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又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謂一舉兩得。確定主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從而確定出解決問題的順序,這樣的過程也鍛煉了學生對事情輕重緩急的判斷能力。師生在確定研究主題時,其關系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不再是指揮者和命令者,而是學生的引導者和啟發(fā)者,這樣的師生關系更符合新課程的改革理念。
如在講授廣州版五年級(上)綜合實踐活動課《小當家》前,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眼里的一家之主的樣子以及他們的主要工作。學生圍繞這個主題盡情地展開想象,并將其相關事項通過思維導圖一一羅列出來,幾經(jīng)討論后確定了研究的主題《今天我當家》。課前我讓學生先了解自己家人的飲食習慣,并做好記錄,之后根據(jù)這份記錄清單進行物品的采購,最后便是準備一家人的飯菜。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不僅了解了父母的辛苦,也知道了錢財來之不易。在記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細心和耐心。課后的交流和分享,不僅提高了學生的交流能力,還使他們對家人多了一份關心和愛護。如圖所示:
學生做的思維導圖“今天我當家”
思維導圖的放射性思維方式,有利于學生對一個主題進行深入研究,通過相互關聯(lián)的分支,使學生的思維之路四通八達,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教材為基點,以學生生活中相關聯(lián)的事務為抓手,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fā)散,繪制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使學生研究的問題更為深入,不僅擴大了學生視野,還在潛移默化中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如在講授廣州版五年級(上)綜合實踐活動課第一單元《請到我的家鄉(xiāng)來》時,我就利用了思維導圖。引入新課環(huán)節(jié)中,當多媒體中出現(xiàn)廣州的十大地標建筑之一——廣州新電視塔海心塔時,學生就已經(jīng)開始議論紛紛了。我便問道:“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這是海心塔。我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后繼續(xù)問道:“海心塔總高度是多少米?塔體是多少米,天線桅桿多少米?大家知道嗎?”看著學生迷茫又渴求的眼神,我便知道這個問題已經(jīng)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時我告訴大家:“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你們自己去尋找,而且根據(jù)這個問題,大家還能想到其他問題嗎?”于是,按照習慣,學生自然成組,我要求每個小組根據(jù)海心塔進行思維擴散。在讓小組合作研究之前,我繼續(xù)用多媒體播放了一些思維導圖,告訴他們在問題羅列時也可以采用此方法。學生看了之后,紛紛在紙上開始畫圖、羅列,這樣的一堂課不僅趣味性十足,還頗受學生喜歡,學生呈現(xiàn)的結果也是精彩紛呈,有的小組通過思維導圖羅列的問題竟然多達百種,如海心塔名字的由來、廣州的其他地標性建筑都是什么等,不一而足。而沒有使用思維導圖的小組,用時最長,羅列的數(shù)目最少……由此看來,思維導圖的合理運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對羅列最多的小組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他們羅列的內容包羅萬象,內容寬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極大的延伸和擴展,對拓展學生空間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如圖所示:
思維導圖的呈現(xiàn),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思路,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了進一步激發(fā),新的疑問促使新的活動目標和活動主題不斷生成,從中選擇有意義的題目繼續(xù)深入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可能又會出現(xiàn)新的問題、新的角度……這樣的一個過程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形態(tài)不斷完善的過程,也是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的過程。
如我在講授廣州版五年級(上)綜合實踐活動課第一單元《請到我的家鄉(xiāng)來》的主題一《名城廣州》時,我為學生設定的問題是“請說出廣州最令你心動的五點理由”。問題設定后便將學生分成了6個小組,每組7個人。每個小組選定一名組長,組長負責分配任務。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課前我要求每個小組都要制作關于該課題的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的前期鋪墊,學生的設定目標、制定計劃、分工合作、收集資料、設計制作等過程進展都非常順利。在合作過程中,大家對思維導圖不斷進行補充、完善,在各個小組合作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時而熱烈討論,時而低頭沉思,雖然偶爾也有爭吵,但爭吵過后依然親密無間,最后各個小組均呈現(xiàn)出了個性十足的作品,通過這樣的設置,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看問題的角度也變得更多元,最為重要的是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和愛學習。如圖所示:
學生做的思維導圖“名城廣州”
學生做的思維導圖“海心塔”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運用思維導圖,簡化了課本知識的傳授,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利用綜合活動課整合性特點,揭示了各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自信心。除此之外,思維導圖還對轉變教學理念、拓展學生學習空間、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小學綜合實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和推廣。
[1][英]東尼·博贊,巴得·博贊.思維導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英]東尼·博贊.啟動大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康敏.研究性學習與學科教師素質提高[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