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林
【摘 要】中國新聞獎是全國優(yōu)秀新聞作品最高獎,也是我國新聞工作者的最高榮譽。網絡新聞評論自2006年第十六屆中國新聞獎開始進入其評獎范圍,至今已評選12屆。12年間我國社會發(fā)展突飛猛進,網絡環(huán)境風云突變,這期間有哪些網絡評論作品最受中國新聞獎青睞?這些作品有何特點?本文將以詞頻分析法為主要研究方法,運用NLPIR大數據平臺對一等獎獲獎評論展開數據挖掘,勾劃中國新聞獎網絡評論獲獎作品脈絡,并對未來評選提出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中國新聞獎;網絡評論;詞頻分析
中國新聞獎是全國優(yōu)秀新聞作品最高獎,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組織評選,每年評選一次,自1990年開始評選,至今已評選27屆。[1]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新聞生產的環(huán)境發(fā)生重大變革,中國新聞獎的評選項目也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目前共設立29個評選項目,分文字類、廣播電視類、網絡作品類、綜合類四大類參評項目。中國新聞獎于2006年首次將網絡新聞作品納入參評項目范圍,目前包括網絡新聞評論、網絡專題、網絡訪談和網頁設計四個獎項。本文分析的正是2006-2017年獲獎網絡新聞評論中的11件一等獎作品以及1件特別獎作品。
一、2006-2017年中國新聞獎網絡評論一等獎(特別獎)統計分析
(一)文本特點分析
2006年至2017年,中國新聞獎共評選出網絡評論一等獎作品11件,特別獎作品1件。除2015年第二十五屆出現空缺,其他年份平均每年評出1件一等獎網絡新聞評論作品,并有1篇特別獎。而作為類比,報紙評論方面,同時期共評選出一等獎作品23件,特別獎11篇。
從評論字數來看,網絡新聞評論獲獎作品字數較少,篇幅短小。12篇作品平均為1328字,這符合中國新聞獎評選規(guī)則中規(guī)定的網絡新聞評論2000字以內的字數要求。其中字數最多的是《網上惡搞有悖和諧理念》為1883字,字數最少的是《誰代表網友給小慧媽媽道歉》,全文僅僅749字。而在報紙新聞評論一等獎獲獎作品中,不乏篇幅較長的理論評論性文章,《在轉變中贏得大發(fā)展——九論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fā)展方式轉變》一文超過3萬字。另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從點題到破題》《改寫歷史的“北京時間”》兩篇評論字數也都過萬。單看字數,網絡新聞評論和報紙新聞評論差異明顯,前者更注重信息的及時傳播,后者偏重于細致的說理。
從主題來看,主題單一,表現重大主題。12篇作品中,有7篇屬于政治性主題,以58%的比重絕對領先,另外零散分布網絡生態(tài)、經濟、社會民生、文化道德等其他主題。而在報紙方面,政治主題在23篇獲得一等獎的評論中占據10席,占比45%,這低于網絡新聞評論的58%。可見,網絡新聞評論和報紙新聞評論一樣,在評選過程中都偏重于政治議題,某種程度上,網絡新聞評論的宣傳色彩更強于報紙。
從獲獎單位來看,獎項被優(yōu)勢傳統媒體主辦網站包攬,中央級媒體網站優(yōu)勢明顯。人民網、中國經濟網、新華網等6家中央級媒體的10篇作品獲得一等獎,而地方級媒體只有荊楚網和中國寧波網2家媒體獲獎。報紙方面,中央媒體13篇獲獎,省市級媒體10篇獲獎。同報紙相比,網絡新聞評論的獲獎單位更集中于中央級媒體,在獲獎主體上大同小異。
(二)基于NLPIR的詞頻分析和情感態(tài)度分析
NLPIR是一套專門針對原始文本集進行處理和加工的軟件,由張華平博士發(fā)起,北京理工大學大數據搜索與挖掘實驗室運營。[2]本文運用該平臺的詞頻分析和情感態(tài)度分析功能對目標文本進行分析統計,列出每篇評論中詞頻數量前三的名詞和形容詞,情感態(tài)度分析用百分比表示正負態(tài)度。
詞頻方面,政治性詞匯突出。首先是名詞詞頻,出現次數最多的是“中國”,在全部12篇評論中,“中國”出現在6篇評論的高頻詞名詞統計中,“社會”、“網絡”出現在2篇評論的高頻詞統計中。另外,黨中央、改革、社會、市場等名詞分別進入單篇評論高頻詞中。形容詞中,全面、重要、和諧、愛國、團結、合理、自由、強大、公正等也分別進入單篇高頻詞統計中。
情感態(tài)度方面,篇章之間情感態(tài)度呈現兩極特點,但總體呈正面態(tài)度。12篇評論中正面態(tài)度最高的是《每一名黨員都要牢固樹立“核心意識”》(正面態(tài)度91%),負面態(tài)度最高的是《國際金融危機暴露美式經濟弊端》(負面態(tài)度74%)。綜合全部,平均正面態(tài)度為68%,整體上呈正面評價態(tài)度。這一特點在報紙評論中更加明顯,報紙評論平均正面態(tài)度為78%,負面態(tài)度僅為22%。
二、網絡新聞評論一等獎作品的不足
(一)對網絡新聞評論重視不夠,成為傳統報紙評論“配菜”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7.51億,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7.24億。通過網絡獲取新聞信息已然成為人們生活的常態(tài),網絡上不乏讀者歡迎又專業(yè)水準較高的評論作品。而在中國新聞獎評選中,不單單對網絡新聞評論重視程度不夠,對整個網絡新聞的重視都明顯弱于報紙和電視。這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評選單位重視不足。特別獎的份量和一等獎份量等同,在特別獎評選中,從2006年網絡新聞進入評選范圍開始,只有《限制“公款消費”本質是制約權力尋租》一篇評論獲得過特別獎,而同期報紙評論有11篇獲特別獎。一等獎評選同樣如此,網絡評論一等獎11件,而報紙評論一等獎有23件,重視程度一目了然。其次是參評單位重視不足,以2017年為例,網絡新聞評論參評數量僅14件,而報紙新聞評論參評數卻達52件之多,參評數量差距懸殊,這體現出參評單位更加注重傳統報紙評論,無形之中,網絡新聞評論成為“配菜”。
(二)與報紙新聞評論同質化,重宣傳輕監(jiān)督
網絡新聞評論一等獎作品同報紙新聞評論在報道主題、獲獎單位、詞頻統計、情感傾向等方面呈現同質化,都突出強調政治層面的重大意義,宣傳色彩較濃。根據上文的統計,網絡新聞評論在報道主題和獲獎單位兩方面甚至更窄于報紙,網絡新聞評論的手腳被束縛,不利于新聞評論的多樣化發(fā)展。endprint
(三)獲獎作品網絡特色不明顯,網絡新聞評論不“網絡”
中國新聞獎評選規(guī)則明確寫道:“評論類作品要求觀點鮮明,論點正確、有新意,論據準確,論述精辟,論證有力。網絡評論要求具有鮮明的網絡特色”。[3]網絡特色何以體現?信息多元性、表現形式立體化、傳播互動化是網絡傳播最顯著特征,放在網絡新聞評論中,就要求其能在新聞事件發(fā)生時迅速反應,通過多元個性化的表現形式進行評論,發(fā)表觀點,并且要求能和受眾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在互動中激濁揚清。反觀中國新聞獎網絡評論獲獎作品,只有《網上惡搞有悖和諧理念》《誰代表網友給小慧媽媽道歉》兩篇評論體現出網絡特色,其他評論更準確地說是傳統報紙新聞評論的網絡版。
三、對未來中國新聞獎網絡評論評選的建議
(一)更新觀念,加強對網絡新聞評論的重視
評審單位和參評單位要更新觀念,把網絡新聞評論放在同報紙新聞評論同等重要的位置。首先,評審單位要多加鼓勵網絡新聞評論參評,在評審時同等對待網絡新聞評論和報紙新聞評論,評獎時不拘一格,對優(yōu)秀的網絡評論作品積極獎掖,自上而下形成重視網絡新聞評論的氛圍。其次,參評單位要積極參與評審,鼓勵多創(chuàng)作精品網絡新聞評論。從歷屆參評數量來看,參評單位積極性并不高,參評作品質量參差不齊。
(二)注重區(qū)分,強化網絡新聞評論輿論監(jiān)督功能
輿論監(jiān)督是新聞評論的社會功能之一?;ヂ摼W的發(fā)展,突破了傳統媒體在輿論監(jiān)督方面的某些顧慮,消解權威,弱化導向,強烈地沖擊著傳統的輿論監(jiān)督體系,使得輿論監(jiān)督向更廣、更深層次發(fā)展。[4]網絡傳播的及時便捷、互動多元特征使得其在輿論監(jiān)督方面具備傳統紙媒不具備的天然優(yōu)勢。在我國,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新聞評論作為重要的新聞載體,是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重要窗口,中國新聞獎在評審時強調評論作品的政治性和宣傳效果時,不能忽視新聞評論的輿論監(jiān)督功能,讓網絡新聞評論發(fā)揮其輿論監(jiān)督的社會作用。
(三)多方面容納網絡評論作品,突出網絡特色
首先是向所有優(yōu)秀網絡新聞評論開放。雖說目前中國新聞獎開設自薦渠道,但是可操作性并不強。正如中國新聞獎評委所說:新聞評論要大有作為,首先就要打破中國新聞獎現有的“組織”界限,開放評選對象,向更廣的網絡空間延伸,向一切依法成立的網站拓展。[5]其次是鼓勵多種形式的新聞評論進入評審范圍。網絡新聞評論并不一定必須是一板一眼的作品,像人民日報官方微博“你好,明天”的簡短微博評論,雖簡短但評論有力同樣可以入選。
注釋:
[1]中國記協網,http://www.xinhuanet.com/zgjx/jiang/zgxwj.htm.
[2]漢語分詞系統網站,http://ictclas.nlpir.org.
[3]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細則,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7-09/12/c_136593864.htm.
[4]黃昕.網絡評論的輿論監(jiān)督功能[J].青年記者,2009(23):29-30.
[5]謝新洲.網絡新聞獎能否多一些“網味”?——兼析第二十三屆中國新聞獎網絡獲獎作品[J].新聞戰(zhàn)線,2013(11):22-26.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責編:周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