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慧
一、引言
人類交際是言語和非言語交際的結合,非言語交際是整個交際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在兩個人之間的面對面的溝通過程中,50%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過無聲的身體語言來實現(xiàn)的。身勢語作為非言語交際的一種重要手段,在人類交際過程中起著言語交際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身勢語是指由人體發(fā)出的具有表情達意功能的一套圖像性符號,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體姿勢、肢體動作和身體位置的變化。
二、身勢語的特點
1、多義性
在日常交際過程中,我們經常可以發(fā)現(xiàn)一種身勢語可以表達多種意思。例如:擺手這一身勢語可以表達你好,再見,不要,不知道等多種含義。
2、同義性
在日常交際過程中,我們經??梢园l(fā)現(xiàn)不同的身勢語可以表達相同意思。例如:搖頭,聳肩,擺手都可以表達不知道的含義。
3、文化性
由于各個國家的文化環(huán)境、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宗教禮儀、思維習慣等存在差異,相同的身勢語在不同的文化中常具有不同的含義。例如:豎大拇指這一動作,在我們看來表示太棒了,真厲害;而在日本卻是表達數(shù)字五;在中東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則有冒犯的意思在里面。
4、時間性
隨著文化的發(fā)展,身勢語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某些身勢語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含義也逐漸消失。例如:在我國古代,人們打招呼需握拳行禮,但現(xiàn)在這一身勢語已幾乎不存在了。
5、地域性
生活在相同地區(qū)的人們由于所處的文化背景相同,他們通常用同樣的身勢語表達同樣的情感和含義,而其他地區(qū)的人們卻沒有相同的身勢語。例如:藏民會向客人獻上哈達表示祝福,而不知道這一習俗的人們就會茫然無所知。
三、身勢語在不同文化中的對比
身勢語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媒介,是情感的表露;是心理活動的反映;是雙方交流的紐帶。身勢語之所以能成為有效的交際手段,是因為動作可以代表某種約定俗成的意義。某種姿勢表達某種含義已成為共識。但不同的國度有不同的文化,相同的身勢語在不同的文化中常有不同的含義。
1、目光接觸
目光接觸是非言語交際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與交際對象保持目光接觸是十分必要的。
有教養(yǎng)的英國男子認為直接凝視與之交際的人的眼睛是一種紳士風度。在北美,如果不看著對方,則通常被認為是羞怯或是缺乏熱情,甚至是懦弱。但從美國文化角度來看,這種目光是不適用于兩個男人之間的,這種長時間凝視常常是同性戀亞文化群使用的非言語代碼的一部分。日本人與人交談時的目光一般落在對方的頸部,而對方的臉部和雙眼要在自己眼簾的外緣,他們認為對眼是一種失禮的行為。中國人則把緊盯著自己看的目光當成不懷好意或是一種挑釁。
西方國家的人認為缺乏目光交流就是缺乏誠意;亞洲國家的人卻為了表示尊敬和禮貌而避免一直直視對方。目光在交際過程中的功能反映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即使是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不同地域、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人在目光接觸的使用中都會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我們認真觀察,仔細琢磨。
2、面部表情
相對目光而言,面部表情是更容易辨別對方心情和態(tài)度的線索。面部表情是形體動作中最能表現(xiàn)人的情緒的非言語行為。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貝恩認為:信息的總效果7%來自文字,38%來自音調,55%來自面部表情。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表情展示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限定人們在某時某地如何表現(xiàn)自己的情緒。
中國人在貴客到來時,笑臉相迎才合情合理;而美國的印第安部族卻用大哭來迎接客人的到來。咂嘴唇,在某些文化中表示認可;在中國文化中表示有滋有味;在英國文化中表示沒滋沒味;在許多地中海國家則表示痛苦和悲哀。
在西方國家,人們通常將自己的情緒通過面部表情明顯地表示出來;但中國人比較含蓄,通常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
3、手勢表達
手勢是非言語交際中使用最廣泛的非言語行為之一。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不同的手勢表達不同的含義。
拇指與食指捏成一個圈,其他三指分開向上伸直。這一身勢語在美國和英國表示“OK”;在日本表示錢;在法國表示零或無意義。將手掌平放在脖子的下方。這一身勢語在西方國家表示吃飽了;在中國則表示殺頭的意思。
手勢在各國有不同的表達意義,不同的文化背景賦予了手勢不同的交際功能。
4、身體姿勢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國家的人們所習慣的姿勢也是不同的。美國人類學家戈登休斯提出,人們采用何種姿勢傳達情感意義在很大程度上由文化決定。
西方人著重隨性,人們的站姿和坐姿相對輕松自由;而中國文化強調“坐如鐘,站如松,行如風,睡如弓”。在西方國家,處于支配地位的人往往傾向于站著,以空間高度顯示其地位高度;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坐著的人往往處于統(tǒng)治地位。
5、肢體接觸
肢體接觸的合適性因文化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在英語國家,普通朋友間的談話要避免肢體接觸,觸摸到他人可能會引起他人不愉快的反映。因此,如果不小心肢體接觸到他人,要說對不起。在中國,喜愛小孩時會撫摸他的頭部;而在泰國,小孩的頭部是不能觸摸的,在泰國文化中認為觸及孩子的頭部會帶走其靈魂。
因此,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要認真了解肢體接觸的文化差異,謹慎對待。
6、體距行為
談話人之間的距離也是一種身勢語。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把距離劃分為四種情況:(1)親密距離(0-45cm),這種距離適用于關系密切的交談雙方;(2)私人距離(45-120cm),限于朋友、熟人或親戚間的往來;(3)社交距離(120-360cm),用于處理非個人性事物的場合中;(4)一般距離(360-750cm),適用于非正式的聚會。
由此可見,西方國家的人在交談時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而大多數(shù)亞洲人在個人空間要求的方面要比西方人小的多。
四、結語
身勢語是非言語交際的重要形式,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身勢語受文化的影響,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具有不同含義。因此,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要注意身勢語的對比研究,正確理解文化差異,排除文化差異帶來的干擾,從而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