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鴻
高溫干旱是主要的環(huán)境脅迫因子之一,它嚴(yán)重的影響著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因而,在全球日益變暖的今天,對在高溫干旱條件下的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生長狀況、生理生化反應(yīng)等進行觀察、分析和比較的工作,是十分有意義的。它對指導(dǎo)園藝育種,植物合理配置以及日常養(yǎng)護管理非常有幫助。因此,本文通過田問直接鑒定的方法,觀察并定性比較了泰州姜堰地區(qū)6種常見地被園林植物在今夏的抗高溫干旱的特性。
1觀察品種及特征
1.1金葉大花六道木(Abelia grandifloraFrancis Mason)
忍冬科六道木屬,多年生常綠灌木,是糯米條與單花六道木的雜交種,在陽光下呈金黃色,光照不足則葉色轉(zhuǎn)綠。圓錐狀聚傘花序,花小,白色帶粉,繁茂而芬芳,花期6~11月。我國華東、長江以南各地均有分布。
1.2金葉過路黃(Lysimachianummularia‘Aurea)
報春花科珍珠菜屬,多年生蔓性草本,常綠,株高約5厘米,枝條匍匐生長,可達50~60厘米,單葉對生,圓形,基部心形長約2厘米,早春至秋季金黃色,冬季霜后略帶暗紅色;花期6~7月。我國華東各地均有栽培應(yīng)用。
1.3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Hand.-Mazz.)
衛(wèi)矛科衛(wèi)矛屬,常綠藤本灌木,葉薄革質(zhì),橢圓形、長方橢圓形或長倒卵形,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邊緣齒淺不明顯,側(cè)脈細微和小脈全不明顯,花白綠色,4數(shù),花盤方形,蒴果粉紅色,果皮光滑,近球狀,花期6月,果期10月。分布于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陜西等省。
1.4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K,Koch vat.sin ensis[Tobl.]Eehd)
五加科常春藤屬,常綠攀援藤本,枝蔓處生有氣生根。葉革質(zhì),深綠色,有長柄,營養(yǎng)枝上的葉三角狀卵形,全緣或三淺裂;花枝上的葉卵形至菱形?;ㄆ?~11月。分布于我國華中、華南、西南及陜西、甘肅等省。
1.5花葉蔓長春花(Vinca majorL.cv.Variegata)
夾竹桃科長春花屬,多年生常綠草本。矮生、枝條蔓性、匍匐生長,葉橢圓形或卵形,先端急尖,對生,有葉柄,亮綠色,有光澤,葉緣乳黃色,分蘗能力十分強。高腳蝶狀花冠,花單生,紫羅蘭色,花期4~5月。原產(chǎn)歐洲地中海沿岸、印度和熱帶美洲。我國華東各地均有栽培應(yīng)用。
1.6花葉絡(luò)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Flame)
夾竹桃科絡(luò)石屬,常綠木質(zhì)藤蔓植物,莖有不明顯皮孔。小枝、嫩葉柄及葉背面被短柔毛,老枝葉無毛。葉革質(zhì),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或?qū)挼孤研危先~近綠色或淡綠色,第一輪新葉粉紅色,少數(shù)有2~3對粉紅葉,第二至第三對為純白色葉,在純白葉與老綠葉間有數(shù)對斑狀花葉,整株葉色豐富,可謂色彩斑斕。我國華東、長江以南各地均有分布。
2.6種地被植物耐高溫耐旱性的鑒定方法和結(jié)論
當(dāng)發(fā)生高溫干旱時,植株會因失水而逐漸萎蔫,葉片也會變黃并干枯。因此,在今年持續(xù)高溫干旱的夏日里,筆者選用田問直接鑒定法,對以上6種處于生長階段的多年生地被植物進行持續(xù)的觀察,并分級記載其在午后日照最強、溫度最高的高峰過后的葉片萎蔫的程度和情況。
通過對以上6種地被植物觀察,筆者得出以下結(jié)論:6種地被植物均具有一定的抗高溫干旱性,但強弱不同,其中以花葉絡(luò)石的抗高溫干旱性最強,其余品種的抗高溫干旱性則不及花葉絡(luò)石。經(jīng)綜合評價,6種地被植物的耐高溫抗旱能力大小為:花葉絡(luò)石>花葉蔓長春花>扶芳藤>金葉大花六道木>常春藤>金葉過路黃。當(dāng)然以上的比較和分析過程還只是停留在定性的觀察和比較上,并未能進行定量的測量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標(biāo),待日后利用更科學(xué)的數(shù)據(jù)來進行分析比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