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韜
摘 要:“弱德之美”是詞學名家葉嘉瑩先生針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美感特質而提出的一個概念,是詞人精神內涵和文化人格在詞體上的具體呈現(xiàn)。通過仔細比較分析秦觀詞和辛棄疾詞在內容維度,包括題材方面和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異同,可以發(fā)現(xiàn)二位詞家在內容上流露出不同類型的“弱德之美”:淮海詞以其多敘兒女艷情的題材以及隱忍悲苦的精神內核鮮明地體現(xiàn)了“弱德之美”;而稼軒詞則以多懷家國天下的題材、以及在屈心抑志的環(huán)境下不失豁達意氣的情感態(tài)度亦體現(xiàn)出有別于淮海詞的“弱德之美”。
關鍵詞:宋詞;秦觀;辛棄疾;弱德之美
著名詞學家葉嘉瑩曾率先提出了“弱德之美”這一概念,她這樣闡釋這一概念的含義“這種美感所具含的乃是在強大之外勢壓力下,所表現(xiàn)的不得不采取約束和收斂的屬于隱曲之姿態(tài)的一種美?!?,同時,葉嘉瑩先生亦言,所謂弱德之美,“雖然是弱,但亦是一種德。弱德之美,而弱德是我們儒家的傳統(tǒng),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躬自厚而薄責于人,是我在承受壓抑之中堅持我的理想、我的持守,堅持而不改變?!痹~這一體材往往以含蓄深隱的風格見稱,或許是“由于男性作者在使用女性語言女性形象來敘寫女性情思的時候,由于受到儒家傳統(tǒng)文化或者外在世變的影響,使詞中具含了可供聯(lián)想生發(fā)的質素”[1]之故。
而秦淮海身為“婉約詞人之宗”,其詞作的內容和題材符合“花間詞”的傳統(tǒng),大部分是“以男子做閨音”,結合其位卑而才高的現(xiàn)實處境,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獨居特色的作品,能夠恰到好處地體現(xiàn)出詞作的“弱德之美”。
發(fā)展到辛稼軒一脈,詞作風格有異于五代浮艷之風,不擬作閨音,而將男子氣概融入全詞,但顧隨先生也曾有言“稼軒乃詞中霸手、飛將,但說到無可奈何,還是傳統(tǒng)的?!盵2]在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陰霾中,辛棄疾和屈原、賈誼這樣的大家一樣,時常陷入文統(tǒng)與道統(tǒng)的矛盾之中、面臨著難以承受的痛苦。在屢屢遭挫之余,辛棄疾便將滿腔不平之意融入筆墨中,其詞作呈現(xiàn)出了滲透著豪杰意氣的“弱德之美”。
那么,淮海詞、稼軒詞的“弱德之美”又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就同一維度,如內容維度而言,二者又有著什么樣的區(qū)別呢?接下來,筆者試從題材、情感態(tài)度兩個層次來比較分析秦觀詞和辛棄疾詞在內容上所體現(xiàn)的“弱德之美”。
一
就題材而言,淮海詞和稼軒詞雖同現(xiàn)弱德之美,然秦觀詞多從兒女艷情處著筆,而稼軒詞則多懷家國天下,二者雖“同歸”,然“殊途”。
(一)淮海詞:“弱德之美”現(xiàn)于旖旎閨音
據(jù)考,秦觀存詞約有87首,但“其中近50首是以女性為抒情主人公所作的”[3],詩人主體則往往暗隱于閨閣怨情之下。有人曾對秦觀創(chuàng)作風格的形成原因作了推析,即“少游屢困京洛,故疏蕩之風不除”[4],倒也有合理之處。相對于少年得志的蘇軾而言,秦觀則常年處于不遇之境,落魄京洛數(shù)余年,只能流連于瓦寨勾欄中尋求慰藉,與此同時也與歌姬們有了交情,當秦淮海把這些不乏“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的情懷凝化成詞時,便形成了溢著“弱德之美”的艷情詞。具體地,周濟在《宋四家詞選眉批》中評價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之時,別具慧眼地指出:“將身世之感打入艷情,又是一法。”[5]?!稘M庭芳》(山抹微云……)作于宋神宗二年(1079),乃秦觀贈歌女盛氏之作,當是一首標準的艷情詞。詞的開片即奠定全詞凄婉的情感基調。“抹”、“粘”二動詞,用筆甚妙,似有作風景圖之既視感,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副夕陽惜別圖。后續(xù),詩人選取了斜陽、寒鴉、煙靄、黃昏燈火等意象,營造了惜別時凄清哀婉的氛圍,暗含無盡不言之情。總之,在這首詞中,詞人將自己的傷離之情和身世之感緊密結合,敘述酣暢淋漓,卻又不失含蓄蘊藉;雖敘艷情之事卻不失清麗動人;旖旎委婉卻又不顯頹廢,顯示出典型的“弱德之美”。
此外,秦觀《八六子》、《風流子》亦將艷情與身世之感交混,情愛與生命痛苦交織,在選材上雖與“花間派”一脈相稱,但更流露著一種身世之傷的蒼涼厚重,一種雖遭久抑但仍有所追尋、不過分頹喪的書生情懷,是為弱德之美。
(二)稼軒詞:“弱德之美”現(xiàn)于家國之念
與秦觀之詞多涉兒女艷情不同的是,辛棄疾詞則往往從“大處”著筆,或敘故國之思,或抒報國豪情。稼軒現(xiàn)存詞六百余首,最廣為傳頌的,便是有關這類題材的詞作。在遭遇報國無門、才高不遇的苦難之后,辛棄疾遂將其一腔忠憤之情盡入詞中,其詞敘久抑之情;是為“弱”;其詞亦堅守操守,故謂之“弱而有德”。且以稼軒詞名篇《水龍吟》(舉頭西北……)為范例——這是辛棄疾仕途不順、遭奸人所害而慘被貶謫時期的作品。在這首詞中,稼軒的幽約怨悱而不能自言之情,重壓之下而不得自我實現(xiàn)之苦,困厄之中仍堅持操守、不與當局主流同流合污之志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除了這首《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在《水龍吟·登健康賞心亭》、《永遇樂》等多首涉家國之思的詞作當中,辛棄疾堅持以其豪杰意氣入詞,故其筆下之詞既富含“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品德之美,又因其重復著歷代賢人志士在君主政體下的坎坷命運,具含了詞之要眇幽微之美感特質,弱而有德,是之謂弱德之美。
二
就情感態(tài)度而言,淮海詞多為“悲苦中的隱忍”,是為壓抑悲涼,怨而不怒;而稼軒詞則多為屈抑下的抗爭或是自解,在蒼涼中又多了幾分豁達、幾分壯烈、幾分激昂。二者雖同現(xiàn)弱德之美,然情感基調有異。
(一)淮海詞:“弱德之美”現(xiàn)于隱忍悲愴
以秦觀名篇《鵲橋仙》為例,此作中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便細密深隱地表達了詞人對世間情愛的真切體悟。在兩情相悅卻又不能如愿時,他選擇了隱忍、暗嘆。在面對各種外在壓力時未曾想過作任何反抗,又或是如太白、蘇辛般豁達以待。在長久屈心抑志的前提下,他雖堅持著自我的操守,堅持著士大夫之德,卻免不了隱忍與悲愴。而在《踏莎行》(霧失樓臺……)一詞中,詩人以問句作結,既有詰問之意,又含無盡慨嘆,“幸自”飽含無可奈何、無法挽回之哀,對時局、人生的無盡悲愴流露于字里行間。清人曾言,秦觀之詞延續(xù)了《小雅》一脈“怨誹不亂”的詩風[6]??梢哉f,秦觀之詞作乃壓抑隱忍下的切情之作,怨而不怒下的弱德之美。
(二)稼軒詞:“弱德之美”現(xiàn)于豁達意氣
和秦觀不同的是,辛棄疾雖同遭屈抑,然化而為詞之時卻少了幾分隱忍凄切,多了幾抹豁達激蕩。且以《沁園春》(老子平生……)為范例而言:
據(jù)考證,在創(chuàng)作這首詞時,辛棄疾因臺臣王藺彈劾罷職待業(yè)已六年之久,而邸報誤為引疾,竟污蔑他“以病掛冠”。而面對惡意與冷遇,稼軒又是如何處理的?在詞的上片,首句“老子……怨恩?!北悴辉偃缤~作大流那般代作閨音,而是毫不吝嗇地融入了男性主體,充滿豪杰剛毅之氣?!靶ΡM人間,兒女怨恩”,只一“笑”字,便境界全出,與初唐王勃“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有異曲同工之妙,渾然高渺,情懷豁達。其后“抖擻衣冠”之句則化用了左泰沖名句“振衣千仞岡”之句,體現(xiàn)了辛稼軒如魏晉名士般的風范,而“抖擻”二字更是流露出了一種豪杰意氣,同稼軒內心一貫之奮發(fā)向上的進取精神所相吻合。然而,即便豁達如稼軒,也難免遭遇精神苦境和政治苦境,也難免“凄涼顧影,頻悲往事”、難免“殷勤對佛,欲問前因”,難免不產(chǎn)生郁憤不平之氣。而當稼軒將這股不平之氣同其開闊胸襟、豁達性情結合于一物并外化成詞時,便在激昂意氣之時不乏幽情怨意,從而呈現(xiàn)了一種與秦淮海之詞情感基調不同的“弱德之美”。
三
通過以上兩個層次的比較和分析,我們可以初步認為,淮海詞和稼軒詞雖然在內容上共同體現(xiàn)了“弱德之美”,但在題材和情感兩大內容層次上又各有不同。如果說淮海詞所體現(xiàn)的是孕育于書生情懷的“弱德之美”,那么稼軒詞則流露了裹挾著豪杰意氣的“弱德之美”。葉嘉瑩先生認為,蘇軾的詞乃“弱德之美”中的達士,辛棄疾的詞是“弱德之美”中的豪杰,但朱彝尊的詞才是“弱德之美”中真正的弱者,因為他沒有主動去抗爭或者消解。[7]我想,把這個觀點中的朱彝尊替成秦淮海也是同樣成立的——以其在面對精神苦境和政治苦境時,同樣未曾自解更未曾反抗,而是隱忍以待,體現(xiàn)了一種典型的居于弱勢地位的書生情懷??傊?,無論是淮海詞的書生情懷,還是稼軒詞的豪杰意氣,都是道與勢的復雜關系與矛盾沖突下的幽眇真情的自然流露,是精神苦境和政治苦境的雙重逆境下個人操守的不懈堅持,雖居弱然亦有道,雖處弱然亦有德,是為詞的“弱德之美”。
參考文獻:
[1]葉嘉瑩.從文學體式與性別文化談詞體的弱德之美[J].天津:人文雜志,2007(05):103
[2]顧隨講.葉嘉瑩錄.顧隨詩詞講記[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120
[3]王兆鵬.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156
[4]吳文治.宋詩話全編:第3冊[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4199
[5]沈祖芬.宋詞賞析.北京:中華書局,2008:120
[6]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足本校注:上冊[M] .濟南:齊魯書社,1983.
[7]葉嘉瑩.清詞叢論[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