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合肥市行知學校,安徽 合肥)
情感是一種人類心理對外在事物心理反應,包括喜、怒、哀、樂等等。情感教育指的就是老師通過采取一定的教學方法,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教學過程中,來引導學生情感的變化,并慢慢養(yǎng)成一種好的情感品質的過程。
在新課程標準中對于情感教育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老師在授課過程中,不但要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同樣還要引導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情感,最終實現(xiàn)學科教學目標。在新課標中,對于情感教育更為重視,要求老師不但要完成該學科的能力教育,還必須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
語文學科最大的屬性就是將工具性以及人文性融合在一起,在教學過程中,在提升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道德素養(yǎng)。語文教師在實現(xiàn)后者的教學目標時,其中的情感教育起到了關鍵作用。除此之外,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老師關注學生情感變化,能夠促進學生養(yǎng)成好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以一種更為積極的心態(tài)去看世界。
初中生正處于一種心理變化的關鍵時期,此階段的情感變化比較大,而且部分學生會出現(xiàn)很強的自我觀念。語文學科是一種人文學科,對于轉變學生心理觀念有著積極的影響,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以一種更為積極的態(tài)度來引導學生情感的發(fā)展。
初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的身體也會發(fā)生很大變化。此時的孩子心理往往都非常脆弱、敏感、焦慮,很容易受到周遭環(huán)境的影響,同樣也很容易被外界觀念影響。在實際教學中,語文老師要認真觀察學生,和學生做知心朋友,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幫助他們度過這個時期。老師在與學生交流的時候,要及時轉變角色,做一個好的聆聽者,讓學生把自己的疑惑全部說出來,同時老師一個個去解決,幫助他們成長,積極引導學生,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不管是課堂還是私下溝通,老師都要有意識地放大學生的優(yōu)勢,多表揚學生、多鼓勵學生、多激勵學生,讓學生能感覺到老師、朋友對他的信任,在這種氛圍下,學生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會非常自如、輕松。在課堂上學習效率高,老師也可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但是,在贊美學生的時候,要把握好度,對于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老師要做好賞罰分明,學生做錯了該批評還是要批評,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真正為了他們好,只有這樣老師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語文老師在授課時要做到有感情地導入,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來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當前初中語文課本里面的文章都是語言非常精練、內容積極向上的文章,老師在上課時,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這些作品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引發(fā)學生的共鳴。除此之外,還要綜合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強化這種情感。多媒體技術現(xiàn)在已經非常普遍,老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資源將和文章有關的圖片、視頻以一種更為直觀的方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以此來提升語文情感教育效果。
在語文教學里面,寫作是一個極其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也是一種語文教學效果的展示。寫作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對生活有更深的領悟,讓學生更為細致地去觀察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學習學科相關能力,另一方面則是老師要通過教學的方式來激勵學生。在課堂上,老師要采取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教學主體,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營造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老師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時候,要盡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好,同時也為情感教育打下基礎。
總之,在新課改下初中語文的教學目標不但有知識目標,同樣還有情感教育目標,情感教育已經成為教學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作為老師要引起注意,尤其是初中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索、實踐,找到更合適的教學方法去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做到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