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慶
(江蘇省鄭集高級中學城區(qū)校區(qū),江蘇 徐州)
小說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之一,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內容。最新頒布的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這樣說:“鑒賞文學作品,感受和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賞鑒別和評價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作品。具有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品味?!边@是針對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在鑒賞文學作品方面提出的目標。江蘇高考說明明確指出:“閱讀文學類文本、論述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文學類文本包括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考查材料以小說、散文為主,也可以選擇合適的詩歌或戲劇作品。”主要考查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探究等能力。高考小說閱讀題是對新課標要求的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方式。而現(xiàn)行的高中語文小說鑒賞的學習方式不是為了能力而提高分數(shù),而是為了分數(shù)而提高分數(shù),本末倒置,南轅北轍。針對這種現(xiàn)象,作者提出要改變現(xiàn)行的教學方式,實行有效的小說閱讀策略,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進而提高學生的高考分數(shù)。
蘇教版以“模塊+專題+板塊”的方式編排教材,每一模塊有不同的專題,每個專題都以人文為話題兼顧能力訓練,每一專題包括“文本研習”“問題探討”“活動體驗”不同的板塊,這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可弱化了針對文體特點進行能力訓練的教學方式。同時在必修課本中,小說的選文較少且較分散,教師易忽略對小說的專題訓練。
日前,以成績論英雄,使教師教學“快餐化”和“考點化”,提高課堂效率的評價標準表面化,沒人沉下心來逐步系統(tǒng)訓練學生的能力,雖然提高了學生的分數(shù),但學生無法從經典小說中感悟到美。教師只是根據(jù)練習講小說,缺少系統(tǒng)賞析小說的教學過程。
學生缺少閱讀經典小說的興趣,缺少挖掘小說深刻意蘊的探究精神,只是把小說閱讀當成娛樂消遣的方式。閱讀的內容低俗化,閱讀方式快餐化,閱讀目的功利化,從而影響了小說閱讀能力的提高。還有一部分學生對小說閱讀感興趣,也認識到小說閱讀的重要性,但缺乏教師對閱讀方法的有效指導,因而影響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大部分語文老師都喜歡通過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圖片和視頻,向學生展示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可以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但是阻礙了學生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通過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帶來了直觀的視覺體驗,同時也缺少了學生在讀文章的時候把文字轉變成鮮活形象的過程。缺少了這一思維構建的過程,就會大大降低學生對小說的閱讀鑒賞能力。
小說含有許多意義空白與未定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與創(chuàng)新能力,能使正處于成長階段的高中學生了解到深邃的人生哲理與社會道德,對學生的持續(xù)、健全發(fā)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高中階段,語文老師想要有效提升學生對小說的閱讀鑒賞能力,就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下面我就淺談一下我在小說閱讀教學中嘗試的幾點策略。
德國哲學家狄爾泰認為,體驗是一種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體驗者和被體驗對象緊密融合在一起,相互依賴,不可分割。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學生就是體驗者,小說文本就是被體驗者。在小說閱讀過程中,只有學生這個體驗者和小說文本這個被體驗者緊密結合,學生才能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和小說的作者對話,碰撞出審美的火花。體驗式閱讀要求教師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調動自身的各種情緒去揣摩、欣賞文本,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構建和諧的個體精神世界。而傳統(tǒng)的小說閱讀教學方式教師只從情節(jié)、環(huán)境、人物、主旨的分析套路上著手,學生被動接受,難以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難以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能力。
華東師范大學語文教育家方智苑先生說:“最好的閱讀境界是身臨其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蔽矣X得誦讀教學是體驗式教學的組成部分,學生在反復誦讀過程中,能夠把自己帶入他所誦讀的情境中去,從而有身臨其境之感,充分揣摩人物的心理。如在《林黛玉進賈府》的學習中,分析王熙鳳的形象要抓住王熙鳳的出場及出場時的穿戴反復誦讀。在反復誦讀中學生能感受到鳳姐的那句“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的與眾不同,能讀出“一群媳婦丫鬟圍擁著一個人從后房門進來”鳳姐的排場,也可以從她的穿著“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帶著赤金盤螭(chī)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kèn)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斌w驗到王熙鳳的貪婪與俗氣。在誦讀中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能感受到王熙鳳在賈府的獨特地位。
孔子說:“不觀高崖,何以之顛墜之患;不臨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巨海,何以之風波之患。”學生在閱讀小說時要喚醒自己的記憶,激活自己的情感體驗,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小說人物的內心產生共鳴。如在《林黛玉進賈府》中體會黛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人物形象,可以調動自己到別人家做客的經歷,尤其是到規(guī)矩很多的家庭里去做客的經歷去感同身受黛玉的內心。在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時同樣也可以運用體驗式閱讀方式來理解。如在學習《祝?!窌r,欣賞魯鎮(zhèn)在年關準備祝福的社會環(huán)境的描寫:“殺雞,宰鵝,買豬肉,用心細細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紅,有的還帶著絞絲銀鐲子。”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過年熱鬧氣氛的生活體驗感受魯鎮(zhèn)過年的隆重氣氛,更能感受到后來祥林嫂祝福之夜的悲慘。
體驗式小說閱讀不是放任自流地讓學生隨意發(fā)揮,而是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主動閱讀。
小說是語言的藝術,蘊含著作家的人生體驗和對生活的感悟,需要學生深入細讀才能有所收獲。高中語文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而細讀文本是鑒賞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留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深入閱讀小說。這里所說的細品式小說閱讀不是說讀小說時不要粗讀、瀏覽,而是在粗讀、瀏覽的基礎上,需要聯(lián)系上下對人物語言、人物形象、環(huán)境、主旨等文細讀品味。比如在《祝?!返膶W習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充分了解時代背景的基礎上,仔細品讀、揣摩魯四老爺?shù)恼Z言。祥林嫂首次到魯家做工,中途被婆婆劫走后,魯四老爺說:“可惡!然而……?!甭?lián)系品讀上文作者初到魯家時和魯四老爺?shù)膶υ捯约棒斔睦蠣數(shù)臅棵鑼懣梢缘弥斔睦蠣斒且粋€地主階級的代表,是因循守舊的封建衛(wèi)道士??梢云纷x出這個“可惡”是憎恨祥林嫂的婆家把她劫去有損自己的家門體面和尊嚴。說“然而……”,在他這個封建衛(wèi)道士看來,婦女出嫁從夫,被婆婆劫去也是符合禮法要求的。通過細讀課文可以發(fā)現(xiàn)第二個“可惡”“然而”是對衛(wèi)老婆子說的。這個“可惡”是罵衛(wèi)老婆子既當介紹人又合伙劫祥林嫂去是不道德的,介紹“逃婦”到自己家敗壞自家門風,是不應該的。這次的“然而”是在衛(wèi)老婆子說了一堆好話之后,認識到這也符合封建禮法的無可奈何的態(tài)度??此坪唵蔚陌藗€字極能表現(xiàn)魯四老爺面對事件沖突時的心理活動,揭示其性格本質,有中小地主對家門面子維護的虛榮,也有對祥林嫂被抓時只關注自家面子而不顧祥林嫂死活的冷漠,也有其對封建禮法制度的順從和護衛(wèi)。
這樣細讀式閱讀方式同樣適合品讀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小說主旨的挖掘。
探究式小說閱讀教學的策略契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理念。探究式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使用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自身能力的實踐活動,它的目的是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知識能力的獲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師強制性的填塞與塑造,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積極思考、親身體驗而獲得的。如探究《最后的常春藤葉》的主人公到底是誰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根據(jù)描寫文字的多少來判斷誰是主人公,學生會認為是瓊珊。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小說的主人公是根據(jù)什么確立的。學生探究談論后能夠明確,主人公要具有典型意義、性格發(fā)展直接推動情節(jié),并對主題思想的表達具有關鍵作用。文章雖然對貝爾曼描寫的文字較少,但是他的外貌、性格以及有愛心、自我犧牲精神顯露無遺,他體現(xiàn)著窮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貴友情和普通人的心靈美。這是作者生活的時代所稀缺的人文情感與人性內涵。貝爾曼更是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的。從這一層面上,貝爾曼就是小說的主人公。如此,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一步步主動探究,在生命體驗閱讀交鋒中,讓閱讀分析能力得到了提升,使得合作探究更具人文精彩。
當然,小說閱讀教學這幾種策略不是單獨存在的,它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是相互關聯(lián)、交互存在的。同時小說閱讀的教學策略也不僅僅是這幾種,還有其他的一些方法,我們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要選擇能夠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方法,而不是機械套用、枯燥講解三要素的作用。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苯處熞粩嗟貙W習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要深入研究語文課程標準,研究考試說明,要研究它們對于學生能力的要求、素養(yǎng)的要求,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分數(shù)的提升,不顧人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在高中時期,中國小說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高中語文老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心理,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