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蘭
(吉林省德惠市第二十八中學,吉林 長春)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網(wǎng)絡信息化的普及,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已屢見不鮮。自從手機成了生活必需品之后,關于學生是否該帶手機的討論一直沒有停過,但從目前形勢來看,誰也沒能拿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我認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使用手機弊大于利,更不應該帶手機進校園。
筆者認為,學生熱衷于手機游戲已經(jīng)導致部分學生出現(xiàn)了極度的厭學情緒甚至是精神問題。
例如,××班的小宇同學在剛升入初中時學習熱情很高,被老師安排在前排聽課。這個孩子學習基礎不差,而且頭腦靈活,各科老師都比較喜歡他,在課上更是關注和重視他。但是,升入初二后,小宇同學迷戀上了手機,不但課余時間玩手機游戲,而且把手機帶進了課堂。這下他無心學習了,上課不認真聽講,把頭埋在桌堂里偷偷地翻看手機。一學期下來,成績極不理想,一來二去,他也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后來,干脆坐到了教室的后面專注于手機游戲,可謂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今年中考填報志愿時,小宇犯難了,看著以前不如自己的同學都信心滿滿地填報自己心儀的學校,他痛恨自己太迷戀手機游戲而誤了學業(yè)。
像小宇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shù),有的班近一半學生有自己的手機,他們課上課下手機不離身,只要耳機插入耳朵,就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同學對手機游戲癡迷到一定程度了,常常充著電也在玩,以前就有一例因充電玩手機而導致爆炸的事件,為此還有人身傷亡。對于手機的依賴我們成年人都欲罷不能,何況是未成年人呢?
學校對學生經(jīng)常私帶手機的問題非常的撓頭,一再整治可收效甚微。學校的辦法是搞“突然襲擊”,由團委書記和保安科長及相關人員直插班級,對可能帶手機的學生進行搜身,帶手機的學生猶如驚弓之鳥,人人自危。這些人檢查后,好長時間課堂恢復不了秩序;而且即使搜到了手機,教育一番還得歸還學生。這樣,帶手機的學生平時依然我行我素,和學校玩起了“貓和老鼠”的游戲。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guī)定,人格權和受教育權不能受到侵犯,以上教師的行為實際上是侵犯了學生人格尊嚴權的表現(xiàn)。
有一部分家長是出于和孩子聯(lián)系方便而給孩子帶了手機。家長認為學生在課堂上有老師盯著,不會有什么事,更不會影響學習。這部分家長過于信任校方,平時對孩子的在校表現(xiàn)不和老師及校方聯(lián)系,本著不出事即萬事大吉的想法來對待孩子的成長。
目前,中小學包括農(nóng)村的學校也都有了多媒體的教學資源,但多數(shù)還在“睡大覺”,成了擺設。這跟部分教師不會使用或者不習慣使用有關,老師們還習慣于一只粉筆、一本書、一張嘴式的灌輸式教學,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堂就是教育的陣地,教師是“統(tǒng)帥”,學生是“戰(zhàn)士”,我們應該對每一個學生負責,尤其是對學習失去興趣的孩子負責,不能放任自流。為此,積極尋求和探索解決途徑才有出路。
加強師德修養(yǎng),例如:在課上教師不看手機或者不帶手機進課堂。另外,朋友圈師生互動的也多,教師要潔身自愛,不發(fā)不良信息。
注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行為引導,使學生思想上真正得到轉變,行為上得到糾正,把絕大部分精力用到學習上。我們本著解決問題要從根本抓起的理念,要讓學生上課不玩手機,首先必須讓他們自己認識到不分場合地玩手機不好,建立是非觀并能自我約束。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許多家長對手機輻射危害人體健康知之甚少,尤其是對青少年的危害更大。對學生用手機多數(shù)時間是發(fā)短信和玩游戲,他們也是半信半疑,而對打手機說謊更是無可奈何。
為此,學校和教師要通過一些積極健康的校園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另外,讓家長充分認識到學生佩帶手機的危害。這樣,家長能主動配合學校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如限制電話費,必要時調取通話記錄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和家長經(jīng)常保持聯(lián)系等。
其實要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關鍵是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就鞏固一個好習慣,做到持之以恒,不搞“一刀切”,不刮“一陣風?!睍r代在進步,手機問題在以后也許不是困擾我們的問題,凡事都有兩面性,只要我們加以正確的引導,祖國的花朵一定能向著陽光成長?!皼]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辈槐負囊?guī)則來約束你,遵守規(guī)則換來的是更大的自由。規(guī)則與自由的關系就是這么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