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惺惺
(江西省崇義縣橫水中心小學,江西 崇義)
古詩作為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其教學策略應體現(xiàn)其新理念和新方法。在教學中應重視古詩“背景”的價值,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詩境。
理解古詩要與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生活背景和社會經(jīng)歷進行緊密的聯(lián)系,這些詩作大部分是詩人在遭遇不平、仕途不順、喜出望外時有感而發(fā),所以大部分詩詞都反映了詩人的生活經(jīng)驗和思想感情。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古詩時要結(jié)合詩人的生平、寫作背景,當學生對作者的人生閱歷和思想感情有所理解和掌握后就能體會到詩詞中作者的性格特點和寫作風格。由此一來,學生也能更準確、具體、全面地把握詩詞中所涵蓋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底蘊,在后續(xù)的鑒賞和學習中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解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時,這首詩主要講述了詩人的愛國和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師在授課中不花費大篇幅講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和人生經(jīng)歷,那么這首詩想要表達的深刻意義學生是無法準確理解的。在講解中要先為學生介紹陸游是南宋杰出的詩人,他一生創(chuàng)作詩歌9300余首,他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tǒng)一,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南宋時期,金兵占領了中原地區(qū)。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qū)已淪陷于金人之手60多年了。此時愛國詩人陸游被罷斥歸故鄉(xiāng),在山陰(今浙江紹興)鄉(xiāng)下向往著中原地區(qū)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qū)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夠盡快收復中原,實現(xiàn)統(tǒng)一。當學生了解了陸游的生活背景、經(jīng)歷后,才能更準確地領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由于古詩學習屬于脫離日常語言規(guī)則的學習,其中一些古詩文言的認知與理解如果僅僅通過教師進行口頭描述很難讓學生進行有效的理解,教師僅僅通過講述來進行表達很難把一些古詩知識表現(xiàn)得直觀易懂,而通過多媒體情境教學的運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使用影像、動畫等形式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來表現(xiàn)一些古詩知識,遠比教師只進行語言描述要直觀得多,可以讓古詩知識更加容易被學生理解。同時也可以打破傳統(tǒng)的課堂教育中教師自始至終進行講述而學生只能被動聽講的單一模式,讓課堂教學措施更為豐富,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各方面的感官投入到古詩學習中來,從而更有效地激活古詩課堂學習氛圍。
例如,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課件的播放讓學生了解陸游所處的時代背景、寫作詩歌的目的以及詩歌中所表現(xiàn)的情感,教師還可以利用播放背景音樂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共鳴,也能夠更好地融入古詩的意境。
指導感情朗讀,讓學生體會音樂美。感情朗讀,能再現(xiàn)詩的意境,加深體會詩的含義與感情。因此應在學生理解詩的內(nèi)容的基礎上重視朗讀,強調(diào)背誦。指導朗讀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感情朗讀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導確定感情基調(diào),然后指導處理重音與節(jié)奏。如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是首抒情詩,全詩充滿了雄壯、悲憤之情。一、二句寫祖國的壯麗河山,要讀出激動自豪之情;三、四句寫祖國的大半土地被金兵占領,要讀出悲憤之情;“入”“上”“盡”“又”讀重音。這樣朗讀抑揚頓挫,學生的感情自然與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
古詩的美不是憑空而來的,也不是靠繁多的字數(shù)堆砌的,相反,古詩文字精練,詩句中的每一個字都是經(jīng)過仔細推敲而來的,精致而富有內(nèi)涵。古詩具有朦朧美,需要我們反復體味、反復琢磨,才能更好地理解詩句,更好地品味出古詩當中的意境美。教師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進入古詩的意境,才能使學生領會到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真正地領悟到古詩之中的美妙意境,畢竟有些時候,古詩的意境“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例如,在講解《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時,要抓住詩的后兩句來體會詩人的感情,“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奔卸羁痰乇憩F(xiàn)了詩人懷念北方人民,渴望收復失地的心情。但不是從主體角度直抒感情,而是從客體一方下筆,寫遺民“南望王師”。敘事富于變化,構(gòu)思頗費匠心。胡塵,即胡馬揚塵,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侵略者統(tǒng)治的橫暴?!皽I盡”的“盡”,表明遺民受蹂躪極深,以致欲哭無淚?!澳贤钡摹巴保憩F(xiàn)出沉淪半個多世紀的遺民翹首盼望的心態(tài)。兩句用詞確有“言簡意深,一語勝人千百”的效果。
總而言之,古詩在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思維品質(zhì)、文化品味上都有重要的作用。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引導學生學習和傳承祖國經(jīng)典文化,并使其學會吸收詩歌中的精華,不斷積累沉淀,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