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除祓與祈子:中國古代寒食清明蕩秋千的文化闡釋

2018-02-24 21:31:24楊麗嘉
關(guān)鍵詞:寒食節(jié)寒食秋千

楊麗嘉

(江西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22)

一、關(guān)于秋千的文獻梳理與分析

據(jù)文獻記載,秋千在春秋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高承《事物紀原》卷八引隋煬帝編《古今藝術(shù)圖》云:“北方戎狄,愛習輕蹺之態(tài),每至寒食為之。后中國女子李芝蘭,乃以彩繩懸樹立架,謂之秋千?;蛟槐旧饺种畱蛞?。自齊桓公伐山戎,此游戲始傳于中國。一云正作千秋字,為秋千非也。本出自漢宮祝壽辭也。后世語倒為秋千耳?!盵1]

作為現(xiàn)存較早的一部考證事物起源、沿革的類書,《事物紀原》將散見于宋以前關(guān)于各種事物起源的歷代文獻搜集起來、匯集成書,為后代積累和保存了許多有價值的歷史資料。關(guān)于秋千起源和傳播,《事物紀原》提供以下有參考價值的信息:1.從地域上看,秋千,起源于北方山戎,最初功能發(fā)揮于軍事訓練,齊桓公伐討山戎將其帶回齊國。2.蕩秋千的時間多為寒食節(jié)。3.秋千游戲的主體為女性。4.秋千的形制之一,用彩色繩索系于樹上。5.漢代,秋千游戲流行于宮廷,其功能在于“祝壽”。

山戎,春秋時期活躍于河北北部、北京北部山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其生產(chǎn)方式以山林狩獵、高山游牧為主。先秦時期,中原的華族稱北方少數(shù)民族為戎,因其生活于山中,故稱“山戎”?!兑葜軙ね鯐酚涊d周初北方有孤竹、山戎”[2],《史記·五帝本紀》亦載堯之時,北方有“山戎、發(fā)、息慎”[3]。山戎族,以狩獵和游牧為生,民風驍勇善戰(zhàn)。蕩秋千要求參與者有較強的輕捷性和靈活度,游戲特性與山戎民族特質(zhì)相呼應(yīng)。在河北承德、豐寧、灤平、平泉等地考古發(fā)掘有山戎墓葬。齊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山戎代燕,燕告急于齊,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還?!盵3]145古代孤竹國的疆域,大致在今灤河流域,遼寧省的錦西和河北省的遷安、盧龍一帶[4]。春秋時期,齊伐山戎三次,魯伐山戎一次。齊桓公時,齊國的疆域,東不超過今山東半島西部的彌河,南不過泰山,西在今山東齊河縣一帶,北在今天津市南界以南[5]。彌河主體在今山東省濰坊市境內(nèi),濰坊市境內(nèi)至今仍有清明節(jié)蕩秋千的民俗[6]①。歷史地理考據(jù)和現(xiàn)代民俗學材料進一步佐證《事物紀原》所載的齊桓公討伐山戎將秋千帶回齊國,基本可信。

寒食、清明蕩秋千習俗屢見于歷代的筆記和詩文中。五代《開元天寶遺事》描寫了唐玄宗后宮寒食蕩秋千的盛況,“天寶宮中至寒食節(jié),競豎秋千,令宮嬪輩嬉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7]。杜甫《清明二首》“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秋千風俗同”[8]。韋莊《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滿街楊柳綠煙絲,畫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簾花樹動,女郎繚亂送秋千”[9]。則反映了民間蕩秋千的情狀。此時,秋千不惟北方地區(qū)所獨有,蜀地和江湘地區(qū)也存在。而荊楚地區(qū)蕩秋千的風俗,則可追溯到南朝的《荊楚歲時記》,“立春之日,……又為打球、秋千之戲?!盵10]“春時,懸長繩于高木,士女衣袨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盵10]不同之處在于,南朝時蕩秋千的時間多在立春日。

宋代描寫宮廷、貴族、民間女子蕩秋千活動詩詞不勝枚舉,如李清照《點絳唇·蹴罷秋千》、蘇軾《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張先《青門引·春思》、王禹偁《清明》、陸游《三月二十一日作》和《感舊未章蓋思有以自廣》等等。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詳細描述了北宋都城汴梁清明節(jié)金明池臨水殿的“水秋千”表演,“又有兩畫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戲人上竿,左右軍院虞侯監(jiān)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將平架,筋斗擲身入水,謂之‘水秋千’。”[11]“水秋千”與傳統(tǒng)蕩秋千游戲相異,帶有雜技色彩,大概為現(xiàn)代跳水運動的前身。蕩秋千為清明時節(jié)市民娛樂重要組成部分。此外,秋千還是宋代皇室祭祀先祖的慣例活動之一。紹興十三年,宋高宗采納大臣的建議重建景靈宮供奉祖宗衣冠,宮殿建成后,在殿內(nèi)設(shè)“掌官內(nèi)侍七人,道士十人,吏卒二百七十六人。上元結(jié)燈樓,寒食設(shè)秋千,七夕設(shè)摩睺羅。簾幕歲時一易,歲月酌獻二百四十羊?!盵12]寒食秋千和元宵節(jié)的燈彩、七夕的摩睺羅一起,作為祭祖儀式的組成部分。

元末,熊夢祥根據(jù)自己在京為官時對北京的了解,撰寫了現(xiàn)存最早的專寫北京地方史地的《析津府志》。明末此書亡佚,后代學者從《永樂大典》《日下舊聞考》《憲臺通紀》等文獻中整理輯佚,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析津志輯佚》。此書保留了有元一代北京宮廷和達官顯貴之家清明寒食蕩秋千的珍貴史料?!扒迕骱常瑢m廷于是節(jié)最為富麗,起立彩索秋千架,自有戲蹴秋千之服。金繡衣襦,香囊結(jié)帶,雙雙對蹴。綺筵雜進,珍饌甲于常筵。中貴之家,其樂不減于宮闥。達官貴人,豪華第宅,悉以此為除祓散懷之樂事,然有無各稱其家道也?!盵13]清明寒食是元代宮廷中最富麗的節(jié)日,專有“戲蹴秋千”的服裝、珍饈美味異于平時,足顯示出此節(jié)日和蕩秋千的重要性。“悉以此為除祓散懷之樂事”,更點出了蕩秋千的功能,一為“除祓”消災,二為“散懷”取樂。

明代宮廷中的秋千游戲,見于劉若愚《酌中志·明宮史》:“三月初四日,宮眷內(nèi)臣換羅衣。清明則秋千節(jié)也,帶楊枝于發(fā)。坤寧宮及各后宮,皆安秋千一架?!盵14]清明節(jié)因蕩秋千游戲而被稱為“秋千節(jié)”,且每個宮苑都豎立秋千架,盛況亦必不凡。李開先《觀秋千作并序》則記載了家鄉(xiāng)山東章丘一帶的民間秋千游戲,“東接回軍,北臨大河,莊名大溝崖,清明日,高豎秋千數(shù)架,近村的婦女,歡聚其中,予以他事偶過,感而賦詩……”[15]清明節(jié),一個小村莊竟豎立秋千“數(shù)架”供婦女游戲,秋千花樣名目繁多,據(jù)此,或可推測蕩秋千可能有著某種非凡的象征和功能。

清代宮中,在燕九日有秋千表演,“山高水長在圓明園之西,俗呼西廠,地勢寬敞,直陳大戲。每歲正月十九日,例有筵宴……有西洋秋千架,秋千旋轉(zhuǎn),下奏歌樂”[16]。秋千表演規(guī)模似有元代遺風,然而時間在正月十九日而不是寒食清明。民間的秋千游戲,如李振聲《秋千架》所說,“無處無之。仕女春圖,此為第一?!盵17]

寒食蕩秋千是北方山戎族的傳統(tǒng),自唐代以來,蕩秋千成為寒食、明清節(jié)清明節(jié)宮廷和民間重要的游藝活動,明清時期,“秋千節(jié)”甚至成了清明節(jié)的代稱。赫伊津哈認為,游戲是一種自主的存在,和動物界不同,人類的游戲行為,不僅僅是自然的沖動或者習慣,游戲有著理性的一面。游戲是一種特殊的活動,一種“意義雋永的形式”,一種社會功能。[18]從文化研究的層面,把游戲當做生活中的文化因素來理解。從生物學和心理學的角度理解,對成人和有責任心的人而言,游戲這個功能是可以拋棄的,游戲是任何時候都可以推遲和暫停的,游戲絕對不是身體之必需和道德之責任強加于人的。只有當游戲被認為是文化功能比如儀式或典禮時,游戲才與義務(wù)和責任之類的觀念聯(lián)系在一起[18]9。

寒食、清明為祭祀祖先以表彰孝思的節(jié)日,唐開元年間玄宗下《寒食詔》,對寒食祭掃進行官方規(guī)定,“于塋南門外奠祭,徹饌訖泣辭食馀,于他所不得作樂”[19],整頓寒食游玩踏春游藝行樂之風。但“于他所不得作樂”的法令,似乎與《開元天寶遺事》所載天寶宮中寒食節(jié)“競豎秋千架”的盛況相矛盾。段成式《酉陽雜俎》從養(yǎng)生和醫(yī)學的角度解釋寒食節(jié)秋千、蹴鞠,“寒食有內(nèi)傷之虞,故令人作秋千、蹴鞠之戲,以動蕩之?!盵20]寒食禁火,人皆食用冷餐,會傷及脾胃,所以通過蕩秋千和蹴鞠來發(fā)散五臟郁結(jié)養(yǎng)護身體。將游戲行為的驅(qū)動力歸為生理需求并無不妥,但似乎無法解釋何以宋代寒食宗廟祭祀慣例中有“寒食設(shè)秋千”之俗。

“元豐年間,修景靈宮十一殿成。其國祭日適在寒食節(jié)假中者。百官趨行香。見梭門與秋千并建于庭中?!盵21]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自先秦以來,宗廟祭祀為國之重典。宗廟不僅僅是祭祀活動的場所,其本身既是儀式的中心,也是國家事務(wù)的中心和權(quán)力象征的中心[22]?!抖Y記·曲禮》中說:“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次之,居室為后。凡家造,祭器為先,犧賦為次,養(yǎng)器為后?!盵23]直述祖廟及其相關(guān)祭祀器物在國家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燈樓、秋千、摩睺羅等僅僅作為運動娛樂設(shè)施而存在,將其置于宗廟之內(nèi)似乎有違禮制。宗廟之內(nèi)設(shè)置秋千等,固然有希望祖先亡靈能夠繼續(xù)享受人間行樂的意味。而“上元結(jié)燈樓,寒食設(shè)秋千,七夕設(shè)摩睺羅”將上元、寒食、七夕三節(jié)并舉,將秋千與燈樓、摩睺羅等量齊觀,昭示著三者的宗教意涵和信仰意義。

就宗廟祭儀和民間習俗的關(guān)系而言,宗廟祭祀和民間的祭祖活動在祭祀內(nèi)容和文化意涵上并沒有太明顯的區(qū)隔。宗廟祭祀固然以權(quán)力身份的強化為儀式活動的核心,但二者共同的信仰基礎(chǔ)在于祖先崇拜,皇室的宗廟祭祀儀典與民間祭儀風俗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互動關(guān)聯(lián)。對民間寒食及相關(guān)節(jié)日風俗文化內(nèi)涵的研究,有助于我們理解宋代宗廟祭祀寒食設(shè)秋千這一習俗的祭祀和文化功能。

二、“上元結(jié)燈樓”和“七夕設(shè)摩睺羅”的宗教意涵

上元節(jié),其名源于道教三元節(jié),《唐六典》卷四載“正月十五日天官,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為下元”[24]。上元節(jié)為天官賜福之日,觀燈為主要習俗。歷來文獻記載上元張燈之俗源自《史記·樂書》記載漢武帝祭祀太一之事[25],“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26]。太一就是太極,漢武帝祭祀太一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響[27]。據(jù)洪邁《容齋隨筆》,宋代在太平興國五年到淳化元年間三節(jié)皆張燈,“太平興國五年十月下元,京城始張燈如上元之夕,至淳化元年六月,始罷中元、下元張燈”[25]292。

道藏《正一威儀經(jīng)》云:“正一燃燈威儀,燈象星形,助天光明,延年續(xù)命,卻禍消災。”[28]道教中的燈象征著星辰,可照見幽冥驅(qū)散黑暗助天光明,亡魂賭此光明,可得解脫,具有延續(xù)生命的意涵和功能,是道教永生思想的體現(xiàn)。佛教中,燈代表佛祖,是智慧的象征。燈能夠沖破黑暗指引光明,佛法如燈,可照破世界的黑暗,燃燈為了禮佛?!斗鹫f護身命經(jīng)》云,在誦讀《護身命經(jīng)》時“勸令一切族姓男女供養(yǎng)香花雜彩燃燈續(xù)明,復能流轉(zhuǎn)讀誦,皆救人疾苦厄之者,現(xiàn)世安吉”[29]。

又據(jù)敦煌文獻記載,晚唐人燃燈功德的宗教指向之外,可?!皣┟癜病鋈f?!?敦煌文獻第3262,3263卷)。

可見,宋代宗廟祭祀“上元結(jié)燈樓”慣例,融合了佛、道二教教理和燈的宗教象征意涵,具有超拔祖先亡靈,追求神仙境界和無量佛土的永生意味。同時,可以祈國安民、降福納祥。

宋景靈宮“七夕設(shè)摩睺羅”之祭祀慣例,清代的張爾岐在《蒿菴閑話》中即有所評論,“既云生子之祥,又不當止為女人形;要是兒女嬉戲之事,設(shè)之原廟何居?”[30]宋代七夕京城售賣摩睺羅的習俗,《醉翁談錄》《東京夢華錄》《歲時廣記》《夢梁錄》中均有記載。摩睺羅,又名“化生”,梵語音譯,一種土制或蠟制的嬰兒形偶人。摩睺羅,原指佛教的八部眾神之一的摩睺羅神,唐代借用其名來指七夕供養(yǎng)的化生偶人,《輦下歲時記》載“七夕,俗以蠟做嬰兒形,浮水中以為戲;婦女宜子之祥,曰化生”[31]。唐詩人薛能《吳姬》詩之十曰:“芙蓉殿上中元日,水拍銀臺弄化生?!盵32]描述了唐宮廷中元節(jié)后妃以化生祈子之俗。宋代,“七夕前,修內(nèi)司例進摩睺羅十卓,每卓三十枚,大者至高三尺,或用象牙雕鏤,或用龍涎佛手香制造,悉用縷金珠翠”[32]。修內(nèi)司按照慣例進摩睺羅,數(shù)量大,用材名貴、制作精美。唐俗將化生浮于水上祈福,而宋宮廷所進摩睺羅“大者至高三尺”,似乎難浮于水上。因此,或可以推測大摩睺羅即為七夕設(shè)于原廟之物,其意在企望祖先護佑皇室人丁興旺后繼有人、江山社稷永固。

綜上所述,宋代景靈宮之祭祀慣例“上元結(jié)燈樓,寒食設(shè)秋千,七夕設(shè)摩睺羅”。其中兩項均有著祭祀祈福求子的宗教意涵,獨“寒食設(shè)秋千”,僅為護養(yǎng)內(nèi)臟、嬉戲取樂之功用,似乎難合常理。且寒食唐宋游藝項目頗多,蹴鞠、斗雞、馬球為何被排除在祭祀慣例之外,而獨選秋千之戲?或許,秋千運動本身即為某種宗教和信仰的民俗表征?

三、除祓·祈子:“寒食設(shè)秋千”背后的民間信仰

上文《析津府志》所載元代北京城清明寒食節(jié)秋千游戲的盛況,“清明寒食,宮廷于是節(jié)最為富麗,起立彩索秋千架,自有戲蹴秋千之服?!ひ源藶槌鹕阎畼肥?,然有無各稱其家道也”[13]?!跋ひ源藶槌鹕阎畼肥隆?,解釋了時人蕩秋千的心理動機:“除祓”和“散懷”。何為“除祓”?《說文解字》釋“祓,除惡祭也?!盵33]“祓”,祭祀行為,目的在于消災祈福,楊伯峻《春秋左傳詞典》解釋“祓,祭以除災害,拔除不祥”[34]?!对娊?jīng)·大雅·生民》“以弗無子”,鄭玄箋:“弗言之祓也。乃禋祀上帝于郊禖,以祓除天子疾而得其福也。”[35]作為祭祀行為,祓的功能在于祛除天子疾病、祈福于天、求子。祭祀時間、地點、方式不同,通常于歲首在宗廟、社壇中舉行[36]。而三月三上巳節(jié)水上祓禊為盛。故而,從字源和禮俗文化的意義上說,“除祓”一詞,至少揭示了元代北京清明寒食秋千游戲的信仰功能。

今山東莒北“秋千會”據(jù)當?shù)貍髡f為驅(qū)逐縊鬼,超度亡魂的祭奠行為[37],泰山市則流傳著一則石敢當以秋千為法器驅(qū)除妖魔的民間故事,其所念咒語為“一繩蕩起千秋凈,乾坤浩氣今何存,豈可任由爾等胡亂作為?”[38]高高蕩起的秋千具有清除乾坤之內(nèi)的妖魔之氣,因此當?shù)厝斯┓钍耶?,相信秋千可以降妖除魔,在清明?jié)家家戶戶蕩秋千,祈求妖魔不侵平安吉祥。山東的濰坊有一種說法,“悠一悠,不長秋”,認為春天蕩秋千,可以驅(qū)除秋天的瘟疫,白浪河邊的沙灘上,每年清明節(jié)前一月提前設(shè)立“轉(zhuǎn)秋千”,供民眾悠蕩[39]。山西省晉南、晉東南一帶,蕩秋千是春節(jié)傳統(tǒng)競技活動,春節(jié)除舊迎新,蕩秋千能夠除疾病、“掉災”[40]。

寒食、清明秋千游戲其參與主體多為女性,高承《事物紀原》卷八梳理秋千緣起和流變,特析出中國女子李芝蘭,用彩繩懸樹立架設(shè)秋千之說,或許意在為秋千游戲的女性特質(zhì)尋求源流上的合法性。然而,推求秋千游戲和女性之間的關(guān)系,源流上的合法性似乎不及習俗上的承接關(guān)系更具說服力?!稏|京夢華錄》卷七“清明節(jié)”條載:“清明節(jié),尋常京師以冬至后一百五日為大寒食。前一日謂之‘飲熟’,……子女及笄者,多以是日上頭?!盵11]67《禮記·內(nèi)則》云“[女子]十有五年而笄”[23]1171,古代女子年滿十五歲稱為“及笄”?!吧项^”乃成年禮,即將女孩散發(fā)用簪挽成成人樣式。由以上引文可知,至遲在宋代女子行及笄之禮的時間為寒食前一天,清明日在寒食的第三天,時間序列十分緊密。據(jù)此,或許可以推斷,至少唐宋以降的秋千游戲,可能為女子成年禮的儀式之一,而儀式的功能為祈子。

從地緣上說,春秋時期齊國的疆域主體在今山東省境內(nèi),唐都長安、宋都開封均位于中國的北方,北方地區(qū)的某些文化遺存或許可進一步佐證秋千游戲的祈子功能。山東莒北地區(qū)的秋千節(jié)習俗中流傳著有關(guān)秋千起源的民間傳說:

很久以前,有戶人家娶妻,一妖怪變成新娘干擾娶親。兩個新娘難辨真假,一個道士空地豎起百尺高竿,周圍堆上干柴,對兩個新娘說,你們誰能躍上高竿誰就是真的新娘,否則就是妖怪。妖怪上當,躍上竿頭后被道士燒死。此后,每年這個時節(jié),人們都架起高竿,點燃篝火,歡聚一處,載歌載舞,祈福驅(qū)邪。后來人們又在高竿上拴上繩索,在上面表演各種動作,后來此活動演變?yōu)榍锴37]。

頂替新娘母題是此傳說的核心情節(jié),新娘被頂替,女子的婚姻受到妖怪的威脅,道士用計懲治殺死妖怪,合法的婚姻得到維護。后人以儀式的形式模仿道士燒死妖怪的情節(jié),來驅(qū)邪祈福。儀式的演變促成了秋千的誕生。當?shù)兀磕甏悍执稳?,家家在院中或門前空地上搭起秋千架,讓家人游蕩,以示人丁興旺。由此可見,秋千游戲的儀式功能在于驅(qū)除妖邪維護女性合法婚姻,而合法的婚姻恰恰是人類生育和繁衍的基礎(chǔ)。

山東濰坊至今仍流傳著寒食節(jié)蕩秋千祈子習俗,祈子主題貫穿于從秋千架的選址、秋千的搭建、秋千的朝向、上梁儀式到蕩秋千的整個過程中。如,秋千可以搭在當年或是前一年已經(jīng)生兒育女的人家門口,生男孩的優(yōu)先于生女孩的。秋千的參加者必須是村里兩年之內(nèi)結(jié)婚但尚未生子的年輕夫妻。搭建者由已婚生子的年輕人擔任。蕩秋千時已婚已育的夫婦先蕩,已婚未育的夫婦后蕩。蕩過秋千后當年懷孕的,生下孩子后的第一個寒食節(jié)一定要去蕩第一回秋千,以感謝秋神的保佑[40]。蕩秋千作為儀式的象征,傳遞著生育能力,秋千成為男女交合感孕的神圣場所。宋皇室宗廟祭祀“寒食設(shè)秋千”亦可能有著相同的儀式功能。

從起源上說,秋千游戲出自漢武帝后宮祝壽之辭。高承《事物紀原》“一云正作千秋字,為秋千非也。本出自漢宮祝壽辭也。后世語倒為秋千耳。”此說最初見于唐高無際的《漢武帝后庭秋千賦》的序:“況秋千者,千秋也。漢武帝祈千秋之壽,故后宮多秋千之戲。”[41]將秋千的起源與漢武帝聯(lián)系起來,并認為秋千游戲的文化功能在于祝壽。

《漢武帝后庭秋千賦》在歌頌武帝的文治武功四海賓服之后,正面鋪陳后宮秋千游戲的情形,其首句點名秋千游戲的時間,“當是時也,初度禖燕之辰,未屆親蠶之日”。其時大概在“禖燕”之日后,親蠶之日前?!岸C燕之辰”,指二月高禖祭祀。高禖祭祀是皇室祈求皇子的祭禮,周代已經(jīng)存在,《禮記·月令》云“是月也,玄鳥至。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禖。天子親往,后妃帥九賓御,乃禮天子所御……”[23]631鄭玄注之:“玄鳥,燕也,燕以施生時來巢于堂宇而孚乳,嫁娶之象也……”[23]631燕子被上古先人視為嫁娶的象征、生子的預兆,因此在春分燕來之時,要以太牢祭祀高禖,來祈求皇子。“親蠶”乃蠶禮,漢代皇后在四月親自主持蠶禮。《隋書·禮儀志》記載“漢武帝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為之立禖祀于城南,祀以特牲,因有其祀”[42]。高禖祭祀在秦漢之后不再是常祀,漢武帝因得太子較晚故恢復高禖祭祀。至隋代高禖祭祀仍設(shè)在春分之日,以太牢祭祀。然而,春分到親蠶的四月之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其間恰恰涵蓋了寒食清明兩節(jié),故此處秋千游戲不排除就是寒食清明蕩秋千的習俗。唐代文人詩文寫作偏向借古喻今,借漢喻唐。如白居易《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漢皇”即唐明皇;李商隱《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宣室”實際唐室。高無際《漢武帝后庭秋千賦》,不排除其借漢喻唐以諷戒當朝的可能性?!百x”文體特質(zhì)在于鋪排想象,作者極可能借唐代后宮秋千習俗加以鋪陳渲染成文。因此,漢武帝后庭是否有秋千之戲,暫時難下定論。

《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漢武帝晚年好方術(shù)、寵信術(shù)士、癡迷于求仙,為求仙,多次聽信方士之言,在宮中修建求仙之宮殿、設(shè)置求仙的臺閣、制備各種求仙器具?!坝肿鳀嗔?、銅柱、承露仙人掌”,“又置壽宮、北宮,張羽旗,設(shè)供具,以禮神君”?!澳俗鳟嬙茪廛?,及各以勝日駕車辟惡鬼。又作甘泉宮,……而置器具以致天神”[3]72。漢武帝年幼封地為膠東,即今山東膠萊谷地以東,包括現(xiàn)在的威海、煙臺、萊州平度、蓬萊、龍口、青島等地。武帝多次封禪泰山。他信任的術(shù)士之中李少翁、欒大、公孫卿、丁公等人均為齊人。又據(jù)《史記·孝武本紀》載在文成憑借道術(shù)“佩六印,貴振天下”后,“海上燕、齊之間,莫不扼腕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薄褒R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shù)”[3]73。齊地方術(shù)極大地影響了漢武帝的求仙行為。齊地恰恰是有典可查的秋千游戲傳播的第一站,山東濰坊、莒北等地現(xiàn)存秋千習俗及文獻顯示該地區(qū)秋千游戲的文化功能為驅(qū)災和祈子。漢武帝朝,齊地的方士極有可能將秋千游戲作為驅(qū)災異祈皇嗣的儀式進獻給武帝,以之祝禱他長生不老、國運隆昌。因此,唐人高無際《漢武帝后庭秋千賦》并非無稽之談,漢武帝后庭可能確實有秋千之戲,其文化功能實為“祝壽”。但“祝壽”非秋千游戲的原始功能,而是民間秋千游戲進入漢武帝后宮,應(yīng)君王之喜好而附會衍生出的新意涵。

四、寒食:秋千文化意涵生成的時間場域

作為民俗活動的秋千游戲主要在寒食、清明時節(jié)進行,鑒于寒食節(jié)和清明節(jié)之間的置代關(guān)系,本節(jié)將聚焦寒食節(jié),討論秋千游戲的文化意涵。民俗學界對寒食節(jié)起源、歷史變遷、文化功能的流變等進行了十分細致的研究,此不贅述。

節(jié)日本身的文化功能是秋千文化意涵的生成的關(guān)鍵情境。寒食節(jié)的節(jié)俗核心在于“禁火”“改火”?,F(xiàn)有文獻對寒食“禁火”的記載,首見于桓譚的《新論》“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雖有病緩急,猶不敢犯,為介子推故也”[43]。將寒食禁火的習俗歸為介之推。曹操的《明罰令》進一步解釋了“禁火”的原因,“聞太原、上黨、西河、雁門冬至后一百有五日皆絕火寒食,云為介之推。……云有廢者,乃致雹雪之災”[44]。認為廢除或不履行寒食“禁火”吃冷食的節(jié)俗,會觸怒神靈,引發(fā)自然災害。寒食節(jié)俗經(jīng)由神化介之推與自然天道的運行聯(lián)系在一起。

此聯(lián)系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路史·發(fā)揮》云:“昔者,燧人氏作觀乾象,察辰心而出火,作鉆燧別五木以改火。豈惟惠民哉?以順天也?!芍苁r,每歲仲春命司煊氏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為季春將出火。而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季春出火,季秋納火,民咸從之時。凡國失火野焚萊,則隨之以刑罰。夫然,故天地順而四時成,氣不愆伏,國無疵病,而民以寧?!盵45]“改火”“變火”呼應(yīng)著宇宙運行的規(guī)律,關(guān)系到民生和國運。自然界四時交替,不同季節(jié)的樹木生出不同顏色氣質(zhì)的火,周王朝因時制禮,通過“改火”“變火”來溝通人與自然,借由人力對火的控制來控制宇宙運行的規(guī)律滿足人類自身的需要。“季春出火”是四時之始,“禁火”繼而“改火”帶有除舊迎新的意味。除舊迎新的儀式性在于摒除和拋棄前一個宇宙周期的不完整性,去迎接和塑造新一輪的完整性。此亦除祓的意義之所在,在儀式中驅(qū)除前一個周期內(nèi)的厄運,以潔凈的生命迎接新的開始。唐宋之后宮廷和民間寒食節(jié)制換新衣的習俗恰為其象征性的文化表征,延續(xù)著周禮水濱祓禊之俗禮,“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

20世紀90年代,蕩秋千的活動在臺灣高山族中非常普遍,不論是居住在山區(qū)還是居住在平地的高山族,都有此項活動。通常,秋千運動多在農(nóng)業(yè)祭有關(guān)的儀式中進行,如曹人、邵人、魯凱人等。邵人、魯凱人在春暖花開、風和日暖的日子里舉行播種祭時,搭有秋千架,供社里的婦女們蕩秋千,縱情歡樂,以象征將來一年中谷物等得到豐收[46]。曹人在播種祭的最后一天傍晚,需采葛蔓,持于樹上做秋千,然后到祭田旁的田舍里取出火把,點火持歸,攜著火把蕩秋千,來回5次,而后下秋千,持火把回家,以此火把起灶中火,為之改火,并以新火烤豬肉而食之[46]?!案幕稹焙褪幥锴r曹人播種祭與大陸地區(qū)古代寒食節(jié)習俗的共同點。儀式中蕩秋千充當著將新火種傳遞到爐灶中的重要媒介,既關(guān)聯(lián)著祭田的神圣空間和家灶的世俗空間,又象征著新與舊的交替,具有接引功能。同理邵人、魯凱人的播種祭女性秋千游戲中,秋千亦作為溝通神人的媒介而存在,在交感巫術(shù)的作用下,神靈經(jīng)由秋千將生育繁殖的能力傳遞給蕩秋千的婦女,以保證谷物豐收。

以葉舒憲教授為代表的文學人類學研究主張,解析中國文化的大傳統(tǒng),應(yīng)依托“四重證據(jù)法”立論。四重證據(jù)包括:傳統(tǒng)國學古籍材料、新出土甲骨文金文簡帛石刻文字材料、口傳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的活態(tài)文化、圖像與考古實物。曹人播種祭中的蕩秋千改火儀式,作為活態(tài)文化,不失為古代寒食節(jié)改火習俗的文化遺留。據(jù)此或可照見古代寒食節(jié)秋千游戲的文化功能。蕩秋千游戲發(fā)生于寒食節(jié)的節(jié)日場域之內(nèi),可能是“改火”儀式的一個組成部分?!凹敬撼龌稹钡男叛鲇^念使寒食節(jié)成為四時之始,具有節(jié)宣氣候除舊布新的文化內(nèi)涵。受節(jié)日時間場域的規(guī)約,蕩秋千作為神人溝通的媒介發(fā)揮著接引圣俗、轉(zhuǎn)換新舊、傳播生育能力的功能。

結(jié)論

典籍記載的秋千游戲主要發(fā)生于寒食、清明節(jié)節(jié)俗場域之內(nèi),因此歷朝歷代統(tǒng)治者對于寒食節(jié)禁止和提倡的不同態(tài)度,既規(guī)約了文獻對寒食節(jié)的書寫方式,也限制了民眾慶祝節(jié)日的繁簡與否。西漢末年到魏晉時期,統(tǒng)治者出于政治、經(jīng)濟的需求屢禁寒食,此時期對寒食的表述多帶有抵制和批判的意味,民間寒食節(jié)俗活動亦呈現(xiàn)出相對單調(diào)的色彩,少有蕩秋千等其他相關(guān)節(jié)俗活動的記載。唐代之后,統(tǒng)治者將寒食定為國假,期間舉行國祭,文獻對寒食的書寫亦相對世俗化、娛樂化,展現(xiàn)出節(jié)俗立體豐富的層面,蕩秋千、換春衣、鏤雞蛋、斗雞蛋等民俗游戲方?jīng)_破文字的迷障顯現(xiàn)真容。

古典文獻的書寫情境和書寫方式遮蔽了民間寒食節(jié)俗的本相,這導致了歷代學人對秋千游戲的單向度認知?,F(xiàn)代民俗學、人類學對人類文化遺存的發(fā)掘和探討,則有助于現(xiàn)代人接近文化遺產(chǎn)的本相。揀選參詳現(xiàn)存各地各民族秋千游戲的民族民俗資料,秋千游戲具有豐富的文化意涵,消災、豐產(chǎn)、祈子為其主要的文化功能。這與中國古代寒食節(jié)本身所具有的節(jié)宣四時、除舊布新的節(jié)日內(nèi)涵相契合。蕩秋千可能是寒食清明節(jié)重要的祈福儀式,通過蕩秋千來驅(qū)邪、祈求婚姻美滿多子多福。儀式中,蕩秋千與傳宗接代、人類的繁衍的義務(wù)和責任聯(lián)系在一起,游戲的理性驅(qū)使人們加入其中完成義務(wù)履行責任,故而蕩秋千成為歷代宮廷和各地民間寒食清明重要的游藝活動。惟其如此,有宋一代才將寒食秋千與上元燈樓、七夕摩睺羅一起,設(shè)置于宗廟之內(nèi)以之祭奠先祖。《事物紀原》對于秋千游戲的起源和傳播的梳理,雖有失簡陋,但“山戎”“寒食”“女子”“祝壽”等關(guān)鍵詞之內(nèi)隱含著上述文化意義。惟囿于文字書寫歷史的傳統(tǒng),忽略了活態(tài)的民間節(jié)俗,難以呈現(xiàn)事物的原貌。

[1]高承.事物紀原[M].北京:中華書局,1985:305.

[2]皇甫謐,宋翔鳳,錢寶塘,劉曉東.逸周書[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62.

[3]司馬遷.史記[M].北京:線裝書局,2006:3.

[4]宋坤.中國孤竹文化[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61.

[5]錢林書.春秋戰(zhàn)國時齊國的疆域及政區(qū)[C]//復旦史學.復旦大學歷史系建立七十周年紀念(1925-1995)論文集. 復旦大學歷史系內(nèi)部資料,1995:403.

[6]丁世良.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第8冊[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

[7]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M].北京:中華書局.1985:18.

[8]周振甫.唐詩宋詞元曲全集·全唐詩:第5冊[M].合肥:黃山書社.1999:1716.

[9]周振甫.唐詩宋詞元曲全集·全唐詩:第13冊[M].合肥:黃山書社.1999:5190.

[10]宗懔.荊楚歲時記[M].長沙:岳麓書社.1986:12.

[11]孟元老.東京夢華錄[M].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1:70.

[12]脫脫,等.宋史2[M].北京:中華書局,1992:1766.

[13]熊夢祥.析津志輯佚[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203.

[14]劉若愚.酌中志[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179.

[15]李開先.李開先全集(修訂本)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207.

[16]吳振棫.養(yǎng)吉齋叢錄[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150-151.

[17]楊米人.清北京竹枝詞十三種[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164.

[18]赫伊津哈.游戲的人:文化中游戲成分的研究[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7:5-6.

[19]王溥.唐會要[M].北京:中華書局,1998:439.

[20]高濂.遵生八箋[M].成都:巴蜀書社,1992:113.

[21]陳元靚.歲時廣記[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39:165-166.

[22]張光直.美術(shù)、神話和祭祀[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27.

[23]鄭玄.禮記正義: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4]李林甫,等.唐六典:卷四[M].北京:中華書局,1992:125.

[25]洪邁.容齋隨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91.

[26]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1178.

[27]李曼.唐代上元節(jié)俗的歷史考察[D].陜西師范大學,2014:10.

[28]正威儀經(jīng)[C].道藏:第18冊,257-258.

[29]佛說護身命經(jīng)[M]//大藏經(jīng).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702.

[30]張爾岐.蒿菴集·蒿菴集捃逸·蒿菴閑話[M].濟南:齊魯書社,1991:338.

[31]華夫.中國古代名物大典[M].濟南:濟南出版社,1993:1485.

[32]周密.武林舊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43.

[33]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03:8.

[34]楊伯峻.春秋左傳詞典[M].臺灣:漢京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1987:557

[35]許嘉璐.中國古代禮俗辭典[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1991:357.

[36]莒縣政協(xié).莒北秋千節(jié)[J].春秋,2011(3).

[37]杜友龍.民俗娛樂·民俗運動和古老項目[M].北京:現(xiàn)代出版社,2015:46.

[38]丁世良.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第8冊)[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208-209.

[39]周巍峙.中國節(jié)日志(山西卷)[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210.

[40]魏瑋.秋千的生育信仰功能研究——以山東濰坊地區(qū)為例[D].華東師范大學,2010:29.

[41]李昉,宮夢仁.文苑英華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122-123.

[42]魏征等.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146.

[43]桓譚.新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7.

[44]杜臺卿.玉燭寶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5:121-122.

[45]羅泌.路史發(fā)揮[M].北京:中華書局,1985:232.

[46]石奕龍.風情萬種的高山族飛天之戲——蕩秋千[J].臺聲雜志,1999(11).

猜你喜歡
寒食節(jié)寒食秋千
春潮帶雨 寒食月明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0:58
“蕩秋千”的由來
寒食節(jié)去哪了?
為什么秋千能越蕩越高
科學大眾(2020年12期)2020-01-07 06:46:30
迷你秋千
寒食節(jié),踏春去
讀蘇軾《寒食帖》,最是惆悵多情時
蕩起秋千
《宋會要輯稿》“西人最重寒食”考
西夏學(2018年2期)2018-05-15 11:21:48
4月3日寒食節(jié)
南丰县| 孟村| 江北区| 平罗县| 太保市| 安陆市| 历史| 确山县| 正蓝旗| 高唐县| 呼图壁县| 信宜市| 武胜县| 布尔津县| 抚宁县| 吴堡县| 亚东县| 仪陇县| 祁阳县| 京山县| 江北区| 平阴县| 惠来县| 富裕县| 长春市| 军事| 南丹县| 尚义县| 莱州市| 乌鲁木齐县| 陆河县| 攀枝花市| 五大连池市| 金昌市| 龙井市| 鹤庆县| 库尔勒市| 栾城县| 华宁县| 新兴县| 洪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