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群
(湖南省新寧縣第一中學 湖南 新寧 422700)
引言:現(xiàn)階段,在進行高中地理課程教學的時候,教師應全面考量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展開培養(yǎng),促使其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當前有很多高中學生認為地理科目難度較大,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這是由地理學的特點所決定的。高中地理知識具有兩方面特點,其一是文理兼?zhèn)?自然和社會性的融合;其二是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性、復雜多變性。正是由于兩類特點疊加在一起,從而讓學生對地理產生了消極的認知[1]。
(一)教師的教學觀念過于陳舊。由于常年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的時候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追求考試成績?yōu)槟繕藢W生進行知識灌輸。盡管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完成知識記憶、積累,但是對其綜合能力的提升沒有多大益處。
(二)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傳統(tǒng)地理教學通常以板書為主,然而有很多地理內容本身十分抽象,或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遙遠,學生們在學習的時候往往很難做到充分理解,如果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不僅影響教學質量,也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長此以往,部分學生便會對地理學習產生一定的排斥甚至厭學的情緒[2]。
(三)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識銜接較差。初中地理屬于副科,初三沒有開設課程,學生和教師普遍對其重視程度偏低,因此學習效果也不佳。而進入高中階段之后,由于學生基礎較差,中間又間隔一年,知識遺忘也很嚴重,因此難以做到初中和高中知識之間順利銜接,進而影響了教學效率。
(一)引導學生養(yǎng)成舉一反三、知識歸類的學習方法。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guī)律,把知識歸類,把問題歸類,尤其在復習課上要跳出教材章節(jié)的局限,適當拓寬知識面,在思考問題時有一定鋪墊,能觸類旁通,思路靈活。
例如,在進行有關于“經緯網”方面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經緯網的作用全面展開,如既可以用經緯網定位,同時又可以把具體的經緯度位置和氣候類型判讀及氣候特征的歸納結合在一起,以此展開教學活動。又如,在進行“等高線”教學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判讀等高線圖,并通過借助等高線圖來處理一些實際問題,如行軍路線的選擇,我軍隱蔽地點的選址等以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以及應用的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層層遞進的學習方法。對于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更要從整體性角度出發(fā)進行思考,引導學生學會構建知識結構體系,進而提高解答地理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氣壓帶風帶形成”的知識教學時,首先應當假設地球不會出現(xiàn)自轉的情況,以此引出赤道和極地之間的單圈環(huán)流。但是,在現(xiàn)實之中,地球是處于自轉狀態(tài)下的,因此可以假設地表十分均勻,太陽直射赤道,由此形成三圈環(huán)流。但是,實際當中,太陽直射點會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移動,因此氣壓帶風帶也會隨著季節(jié)變化而發(fā)生移動。不僅如此,由于地球表面并不均勻,尤其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過大,因此北半球的氣壓帶一直呈現(xiàn)為塊狀分布狀態(tài)。通過把各個影響因素逐一添加,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逐漸認清了地理事物的本質,既化繁為簡,又有利于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培養(yǎng)學生使用代入的學習方法。地理學科本來就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喚醒學生過去的生活經驗,將地理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進行“地球大氣”的知識學習時,由于其中涉及了許多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地理現(xiàn)象,教師便可以引入一些經典的古詩詞或者民間諺語,諸如“高處不勝寒”、“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以及“一場秋雨一場寒”等。學生在對生活中的地理探究過程中,感悟地理,培養(yǎng)能力。
(四)培養(yǎng)學生及時糾錯的學習方法。優(yōu)質的地理習題都是對教材內容的一種高度提煉,學生要通過正向思維或逆向思維來解答地理問題。所謂糾錯,主要是指對學習中遇到的錯誤進行訂正,從而提升對于錯題的管理效果。學生們在學習中難免會出錯,此時教師可以把錯題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分析出錯的原因,總結正確的解題思路。教師要求學生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錯題收集起來整理為錯題集,并將其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資料。經過不斷積累,既夯實知識基礎,又提升解答問題的思維品質。
綜上所述,教師在日常的地理教學當中,應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學會思考,以提升綜合思維的品質,逐漸養(yǎng)成終生學習的能力,以順應時代對教育、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