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原平一中 牛冰娟
山西原平段家堡聯(lián)校 馬還亭
小組成員的優(yōu)化組合是保證合作學習有效的前提。小組成員的分配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按照學生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方面的差異進行分組,將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可保證各小組力量均衡,有利于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互相促進及公平競爭。應注意的是,學習小組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依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采用靈活的小組組合形式,如同桌式、正反方辯論式等。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或自愿組合的形式進行小組角色分工,在小組內有組長、副組長、監(jiān)督員、記錄員,其中組長的人選非常重要,組長的選拔對象應該是學習成績好、進取心強、自控能力和組織能力強且樂于助人的學生,組長要能夠高效地組織組員合作學習,對組員的學習、行為、思想進行監(jiān)督、督促與指導,并在班主任和各科教師及同學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使小組合作落到實處。組長可采取定期輪換制度,為每個小組成員都提供一個展示組織能力的機會。
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小組成員共同磋商、集思廣益,嘗試著建立他們各自小組的組標,這種文化建設是小組的靈魂,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組目標與團隊精神。小組文化建設包括組名、組號、組訓(選擇名言、警句)、組徽、組歌和組規(guī),通過小組組員的共同設計與制定,使得他們有更強的責任感與集體榮譽感。利用班內黑板、光榮榜、德育之窗等平臺對小組的組標及合作學習的成果進行展示,有助于時刻激勵小組成員團結奮進。
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要求,在對于學生現(xiàn)有知識、自學能力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精心編寫預習案,是落實高效課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完成預習案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把不會的東西及困惑之處記下來,它是學生合作學習的前提,學生只有帶著疑問去深入思考、交流探討,使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通過集體來解決,才能真正體現(xiàn)合作學習的力量。
當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思維受到阻礙,無法單獨解決疑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完成學習任務。在討論中,學生各抒己見,互相啟發(fā),在積極的互動與交流中拓展思維。教師也可以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把握及對學生實際情況的研究,提出帶有挑戰(zhàn)性、探索性、開放性的問題作為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任務,問題的設置應注意把握其難易程度。討論題過于簡單,會導致合作失去意義;討論題難度過大,大多數(shù)學生解決不了,又會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要確保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體驗成功喜悅,但是,在小組合作中往往存在“優(yōu)秀生講,學困生聽”的局面,能力強的學生搶占話語權,而能力較弱的學生則顯得消極被動。為此,教師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鼓勵學困生積極參與,大膽發(fā)言,對于一些淺顯、容易解決的問題在組內安排他們優(yōu)先發(fā)言,給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并適時給予贊賞與鼓勵,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其次,教師進行指導時,應給予學困生特別關注,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在組內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讓優(yōu)等生給學困生釋疑解難,幫助他們克服消極畏難情緒。
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是旁觀者,更不是局外人,教師必須深入每個小組,對合作活動進行有效的組織管理,及時規(guī)范不良的學習行為;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適時地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及時排除學習上的障礙,并給予恰當?shù)囊龑Ш蛦l(fā),使學生的思維流暢、變通,具有獨創(chuàng)性;教師在指導和幫助的過程中要把握好“度”,盡量避免過于頻繁地介入小組的學習活動,以免影響學生的心態(tài)和發(fā)揮。
采取有效的評價機制是小組高效合作的保障,有效的評價不僅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堅持“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理念,轉變傳統(tǒng)的只關注學習成績的思想,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和學習過程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個人的合作態(tài)度及技能、小組成員間的合作效率、共處情況等,評價形式包括自評、組內成員互評、組間互評和教師的附加評價。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是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探究意識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形式。事實上,合作學習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探索、創(chuàng)新、總結、完善,使課堂教學真正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場面,打造更高效、優(yōu)質的地理課堂。
參考文獻
[1]凌鋒.地理課堂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0(25).
[2]石培軍.增強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地理教學,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