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霞
近日,有幸聆聽了著名特級教師何捷老師的兩節(jié)課內(nèi)習作指導課。在筆者看來,此課至少有三個方面可以給當下的習作課堂帶來耳目一新之感,并終將給習作課堂注入新的生命力。
所謂“帶著鐐銬跳舞”,就是因為教材習作不同于課外習作練筆可以自由發(fā)揮,它有單元訓練重點,有習作教學的目標,因此習作教學必須圍繞目標來設計和實施。《寫自己喜歡的動物》隸屬于四年級“作家筆下的動物”單元,教材要求“先說后寫”:“先說說自己最想說什么動物;想說同一種動物的同學組成一組,分別說說這種動物的特點??梢哉f它的外形、脾氣,也可以說它怎樣進食、怎樣活動、怎樣休息等”;“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要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何老師以教材的要求為基本要求,整堂課中一直貫穿著對“習作目標”的落實。
課伊始,何老師就明確提問學生:“今天寫的內(nèi)容是?”“今天寫作的目標是?”甚至還風趣地要求學生將兩者連起來說,“通過寫自己喜歡的動物來學習怎樣寫‘喜歡’”。在繞口令似的游戲中,學生們也第一次清楚地明白了“寫作內(nèi)容”和“寫作目標”的區(qū)別。
在之后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何老師始終牢牢抓住“怎樣寫喜歡”這個習作教學目標。①寫喜歡就要寫出特點。在教材引導語中找一找哪一句是“寫喜歡的秘密”的,讓學生懂得寫好動物的特點就能把“喜歡”寫好。②喜歡的事物必須是真實和熟悉的。在構思寫作內(nèi)容時,要求仔細思考確定能寫并且喜歡的動物,是在告訴學生“寫喜歡”必定是要寫真實的、熟悉的事物,“死了都愛,那是真愛”簡直可以說是課堂中的經(jīng)典金句,令孩子們反思并深有感觸,從而進一步明白只有寫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物才能寫好。③題目就要表現(xiàn)出喜歡。何老師還十分注重擬題的訓練,通過打分的形式,而且不是10分、8分,而是200分、500分,讓孩子們學會鑒別好的作文題目和一般作文題目的區(qū)別。從“我的小白兔”到“我家的小可愛”“回憶那只小兔”“思念”“王子狗”,可以看出孩子們的確開始在題目上考慮如何表達自己的“喜歡”了。④在一起才是真愛。寫動物,但是必須要把“我”寫進去,寫“我”和動物交往相處的故事,用上“我們”能更表示出喜愛。這是對習作的進一步要求,依然是緊緊圍繞“寫喜愛”這個目標。
在結課的時候,何老師再次提問學生:“今天寫的是什么?”“學習的是什么?”“學會了寫喜歡,還可以寫什么?”并且通過舉例,讓孩子們明了寫吃的、寫父母、寫學校,都可以用上課內(nèi)學習的方法。同時何老師不忘宕開一筆,鋪設一個懸念:“同學們還可以用‘不喜愛’來寫‘喜愛’?!庇纱丝闯?,整堂課始終咬緊“寫喜歡”這個目標展開。
所謂“帶著鐐銬跳舞”,還因為單元習作是緊跟單元例文而來,單元例文必定要成為習作的范例,習作必定要繼承單元例文的寫作特色、言語表達的范式。更何況本單元還是“作家筆下的動物”,更具有學習和借鑒的意義和必要。
《白鵝》《白公鵝》《貓》《母雞》都是我們耳熟能詳、非常經(jīng)典的文章,從文本鑒賞的角度我們可以羅列很多寫作的方法和特色,如擬人化、對比法、兩種動物穿插寫等等,但是什么是最適合當下四年級學生學習和借鑒的呢?何老師選取了三點:①先用一句話寫出特點,再用例子具體說明法,中間要用上積累的語詞。②“三無”狀態(tài)下要有“我”的存在,“在一起才是真愛”。③正話反說法。三種寫作方法發(fā)人所未發(fā)、見人所未見,是大多數(shù)老師在教學中往往忽略而不顧及的方面,但被何老師用這樣兒童化的語言概括出來,大家都會恍然大悟、會心一笑。所謂“熟悉中蘊藏的新方法”,這是適合孩童的、可以立即學習應用的寫作方法。
很多老師習慣在學生習作尚未開始時,就將例文呈現(xiàn)出來,由老師再次講解例文的精妙之處。這樣做,很容易陷入炒冷飯、機械重復的誤區(qū),學生被動接受,效果甚微。作文還沒開始,學生已然厭煩?!安粦嵅话l(fā),不悱不啟”。啟發(fā)要在學生憤悱之時,同樣,例文的呈現(xiàn)也應在學生感覺到自己的不足、感覺有需要、感覺有了就能有提高的時候,是所謂“適時”。何老師三次呈現(xiàn)例文,第一次是在學生初步嘗試寫作,相互朗讀交流,并在此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不足亟待改進的時候,這時候出示《白鵝》片段,結合段落辨析,給學生“出三招”。第一招:用簡單一句話寫出特點;第二招:用例子說明特點;第三招:用上積累的詞集中體現(xiàn)特點。然后要求學生用上這三招修改習作。三招均緊扣“特點”而來,用于修改的對照標準,對如何寫清楚“特點”可謂非常有效、有如及時雨一般的指導。
寫作方法的滲透不能一蹴而就,而應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習得效果逐步深入。何老師在本課中第二次呈現(xiàn)例文,是在學生第一次修改習作,正感覺自己有所進步之時,但是進步的空間肯定還很大,這時候教師適時提升要求,分別出示《白鵝》《白公鵝》《貓》《母雞》中的四個片段,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都寫了人與動物的交往、人對動物的觀察和接觸、人因動物的所思所想。得出“我”應參與其中,沒有“我”就寫不出“喜愛”的結論,這時再對學生的修改提出進一步要求:把“我”寫進去。課的末尾,作為課外延伸,何老師再次簡單呈現(xiàn)了課文中的幾句話,讓學生感受到正話反說的寫法,至于嘗試則放到課外或者以后,也是符合學生實際的,因為這對四年級孩子而言是偏難的,但不妨礙他們在今后的閱讀中關注這種寫法。
寫作是一個非常個體化的行為,靈感的稍縱即逝,言語表達的時效性和不可控性,大班化的課堂集體教學環(huán)境,常常會讓孩子們的思路受阻、被擾,甚至被打斷。如何不被錯別字、不會寫的字、暫時不會的詞、別人的咳嗽聲、私語聲所干擾?何老師用“快速寫”三個字來應對,并用三個提醒——“不會寫的字一律空著不糾結;寫的過程中要修改,可以不用修改符號;寫不完用省略號直接讀出來”,保證孩子們思維的暢通無阻。當下,我們的習作教學就是太糾結了,糾結于卷面整潔、糾結于整齊劃一,以至于抹殺了孩子們最寶貴的東西,比如靈感,比如表達力。
囿于教學時間,通常老師們習慣把修改的過程給隱形化、個體化,變成了學生個人的不公開的行為,這樣學生們修改的過程無法呈現(xiàn),教師看不到他們?yōu)槭裁葱薷?,他們修改的幅度也僅限于幾個詞幾句話。何老師則將修改作為習作教學的重頭。在這兩節(jié)課上,學生們立足于自我的表達只體現(xiàn)在最開始的“快速寫作”中,大約十分鐘時間,但是緊隨其后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習作修改,是反復出現(xiàn)例文、分層提出要求的修改,是緊鑼密鼓從詞到句到段落的大幅度的修改。何老師不僅讓學生一再修改,還多次呈現(xiàn)、表揚甚至盛贊孩子們修改后“面目全非”的卷面。這樣做的目的,不僅使學生學習對照習作要求進行修改的方法,同時也讓孩子們潛移默化地理解修改對于習作的意義。而這,筆者以為,是非常重要的!
小學生對文章的欣賞,往往會停留于“用了很多好詞好句”“寫得很美”,諸如此類淺層次的認識上,這源于孩子本身對文字的鑒別能力的欠缺,對什么是好的文章不甚了了,也可能源于教師平時對學生習作評價能力的淡漠和忽視。何老師的習作教學,評價也是貫穿始終的一個要求。寫作內(nèi)容的真實與否、題目是否有表現(xiàn)力、初步習作是否通暢,都要求學生相互之間判斷、打分。這樣的評價不僅有思維訓練,更有聽辨能力的訓練。在兩次修改后,則通過“你覺得他這樣寫寫出喜愛了嗎”來引導學生辨析他人所寫文字的生動性、具體性和情感表現(xiàn)力,這是直接對學生的鑒賞力的培養(yǎng)。而一個人只有養(yǎng)成了評價的習慣,養(yǎng)成了辨析的習慣,養(yǎng)成了鑒賞的習慣,才算真正懂得欣賞、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