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東方市第一小學 林 香
小學高年級學生對于世界的認知,以及思維能力每天都在不斷成長,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抓住這個時間段對學生加以培養(yǎng),從日常的教學內(nèi)容中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對小學生日后的工作學習都有巨大的幫助。
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學生能在沒有老師以及家長的指導下,自己主動地進行有效學習的能力。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學會設立短期目標,規(guī)劃整體的學習進度以及方向,讓學習過程有規(guī)律地進行。對于小學生來說,各種學習習慣都沒有成熟,這也是最適合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年齡段,所以教師要抓住這個時間段,為這個時間段的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方法。
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小學還是保留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以老師單方面的灌輸知識、學生被動學習的方式為主,老師不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只針對課本上既有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教育。這樣的課堂通常比較枯燥,學生對語文學習也提不起興趣,就談不上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了。
自主學習能力是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質(zhì)量以及效率的積極能力,學生會把學習自覺地放在第一位,能從日常的生活中認識到學習帶來的益處。在我國對教育事業(yè)的規(guī)劃中也提道:自主學習對終生學習能力全面提升的重要性。所以當前的課堂教育目標已經(jīng)不是簡單教授知識,而是要教會學生學習。
1.學習氛圍的改善。人在學習的過程之中會不由自主地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在圖書館的學習效率高也是這個原因,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就需要從改善課堂教學氛圍入手,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感,讓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凸現(xiàn)出來。老師在構建課堂教學環(huán)境時應該首先從自己出發(fā),改善自身在學生心目中的嚴厲形象,用微笑提升課堂的氛圍,通過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溝通,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可以將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善,在課堂上設立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通過情景教學等方法提升課堂的趣味性。
舉個例子,在教授學生《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這一篇課文的時候,老師就可以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編排出有簡單對話的情景劇,在學生熟讀課文之后,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彭德懷:“把驢全部集中起來,殺掉吃肉!”老飼養(yǎng)員:“什么,殺掉?你不出草地了?”彭德懷:“部隊現(xiàn)在連野菜都吃不上了,只有殺牲口解決吃的,或許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蓖ㄟ^老師對課本內(nèi)容的編排,讓學生在課堂上扮演其中的角色進行對話,從中體會課文中革命的艱辛以及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替換掉傳統(tǒng)課堂中的課文朗讀部分,這樣能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改善課堂學習氛圍。
在課堂上通過趣味教學的方式,改善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增加課堂教學的新鮮感。讓學生對學習不再產(chǎn)生抗拒心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感,將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出來,讓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獨立學習。教師在傳統(tǒng)教學中通常包攬了整個課堂的流程,一方面是因為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欠缺。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老師通常認為,通過教師“加工”后的知識能夠讓學生更快地理解,也是最有效率的教學方法,不會讓學生在學習上面走彎路。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起來卻并不能快速吸收,重復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的厭倦感倍增,導致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低下。因為小學語文的難度較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試著讓學生自己學習新知識。
比如,在學習《黃果樹瀑布》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布置學習任務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可以讓學生自己找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對課文中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并講述原因;讓學生自己找文中的中心句,以及寫出文中的中心思想;將課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記錄下來。老師再根據(jù)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再對知識點以及課文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講解,學生也能在自主學習中發(fā)現(xiàn)自己之前的知識掌握情況,對之前沒能掌握的生字生詞進行二次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質(zhì)量。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將學習不僅僅是局限在老師的講述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改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學習知識的弊端。并且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還能讓學生學會團體合作,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將不同水平的學生分配到同一小組,成績好的學生還能對成績差的學生起到帶動作用。但是教師要時刻注意課堂上的秩序,不能讓學生太過自由散漫,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開小差”的情況,產(chǎn)生負面影響。
3.課堂導入。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往往在于課堂開始老師的課堂導入工作做得是否到位。成功的課堂導入能夠把學生因為下課時散漫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通過講述課堂即將學習的新知識,讓課堂內(nèi)容的展開不會出現(xiàn)突兀感。老師應該通過課堂的導入,緊緊抓住學生對課文的興趣以及注意力,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有大概的了解。
比如,在教授《三打白骨精》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多媒體設備,在課堂開始階段播放一段《西游記》中《三打白骨精》的片段,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讓書本上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得更為直觀,通過視頻讓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之后,借助課堂良好的氛圍,老師再引出課堂內(nèi)容,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老師在選擇多媒體視頻時,要注意視頻內(nèi)容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貼近程度,盡量在網(wǎng)絡上尋找符合學生興趣的多媒體視頻,這樣才能更全面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制定學習目標。自主學習中學習目標的制定是相當關鍵的,小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發(fā)展尚未成熟,對世界的認知程度也參差不齊,不同的學生在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態(tài)度上有不同程度上的差異。教師要通過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實踐,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計劃的制定,在制定計劃的過程中,教師要和家長密切溝通,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家長和老師要共同對學習計劃的制定充分分析,分析出可行與不可行之處,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詳細制定每一章節(jié)的學習時間以及進度,這樣才能讓學生循序漸進且有目的性地進行自主學習,順利完成一學年的自主學習計劃。
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保有信心,及時解答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建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