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衛(wèi)全
(作者單位:南充市廣播電視臺)
在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主的眾多新媒體快速發(fā)展的今天,社會輿論引導工作面臨著許多新的嚴峻挑戰(zhàn),傳統(tǒng)電視新聞要當好黨和政府的喉舌,起到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紐帶橋梁作用。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必須對電視新聞質量進行強化,確保電視新聞權威性的彰顯。因此高度重視電視新聞采訪工作,科學促進電視新聞采訪質量提升,才能讓新聞信息傳播工作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才能在新媒體時代獲得相應的競爭優(yōu)勢。如何在新聞稿件中運用采訪技巧提高電視新聞質量,筆者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工,七分采訪,三分寫作。采訪,作為新聞人最基本的功夫。尤其需要“彈好前奏”,采訪的深度、廣度,直接決定稿件的質量,做好事前準備工作,要結合電視新聞采訪工作的現(xiàn)實需求對采訪工作進行科學規(guī)劃,以確保在實際采訪工作的過程中迅速進入狀態(tài),同時要站在受眾的角度上想群眾之所急、所盼、所需。事先拿出采訪方案,有針對性地確定選題,吃透有關政策規(guī)定以及采訪課題的歷史背景及現(xiàn)狀,對采訪對象、重點、難點以及采訪方式做到心中有數(shù)。同時對新聞的切入點進行準確的判斷,進而提煉出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事前準備越充分,采訪就越深入,新聞的價值就越突出,對工作的指導性就越好,決策的參考價值也就越高。
因此開展好事前準備工作,對促進電視新聞采訪質量的提升,增強電視新聞的影響力有積極的作用。2017年5月初,筆者在南充的部分學校周邊偶然發(fā)現(xiàn)一種小弓弩的玩具一些同學在玩耍,這種玩具雖然還不及成人手掌大,但是威力巨大,一根小小的牙簽竟然能射穿石膏板。如果射到孩子身上,那后果簡直不堪設想。筆者與同事一起經(jīng)過三天的時間,走訪了學校、教師、家長、學校周邊的商家和一些職能部門等。通過前期的走訪了解,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后,花了一周時間拍攝電視新聞《危險的“牙簽弩”》一稿。此消息2017年6月22日在四川電視臺“聯(lián)播四川”播出,稿件的播出對消除安全隱患起到了促進作用。
新聞界前輩穆青有句名言“勿忘人民”。因為人民在哪里,新聞就在哪里!在采訪過程中,要注意與采訪對象交朋友,進行輕松的溝通和交流,注意分析了解對方的習慣和文化風俗以及家庭背景等,要認真聆聽對方的回答,要全神貫注地使用溫和的語言進行交流,讓對方感受到尊重,積極引導對方主動傾訴所想,進而實現(xiàn)成功采訪。2016年11月筆者在儀隴縣思德鄉(xiāng)思德小學采訪八年級學生“最美孝心少年李小燕”一稿時,因為從記事起,李小燕就知道自己的家庭和別人不一樣,爸爸右腿截肢,媽媽患有間歇性精神病,為了養(yǎng)家糊口,爸爸帶著媽媽到成都蹬三輪、擦皮鞋,因為家里太窮,讀完初中的姐姐也輟學外出打工,小燕只能和奶奶相依為命。用堅強和樂觀挑起家庭的重擔。因為家庭的困難等一系列原因,面對不管我們怎么問只笑不回答的農(nóng)村大娘——李曉燕的奶奶,還有不善言詞的李小燕。我們改變采訪習慣,像走親戚一樣給她奶奶帶去膏藥、餅干、食用油等禮物,給李曉燕買來了學習用品。和他們一起挑水煮飯、喂豬、放牛、拉家常、交朋友,了解他們所急、所盼、所需。完成了《李小燕:我替爸媽當好家》一稿。這一稿子2016年12月26日在四川電視臺《聯(lián)播四川》新聞中播出,李小燕也被評為當年四川十大最美孝心少年。
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記者提問可以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實現(xiàn)對新聞內容的豐富。所以在提高電視新聞采訪質量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提問是新聞記者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1]。在實際工作中,要求現(xiàn)場新聞記者能夠在與采訪對象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把握有價值的信息,進而選取合適的切入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確保借助合理的提問實現(xiàn)對采訪對象內心思想的挖掘。因此在實際組織開展電視新聞采訪工作的過程中,要注意和諧采訪氛圍的營造,讓采訪對象能夠感受到尊重,愿意與新聞記者進行合理的溝通和交流,進而實現(xiàn)對采訪信息的挖掘,保障電視新聞采訪工作的科學化開展[2]。
綜上所述,在采訪工作的過程中,只有認真學習領會、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科學理論作為“定盤星”“導航儀”,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科學合理地提高采訪工作的質量,才能促進電視新聞信息傳播工作的高質量發(fā)展,提高電視新聞在新時代的競爭力,為電視新聞的穩(wěn)定運行提供相應的支持和保障。才能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更加強勁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