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成晰曦
(作者單位:1.武漢東湖學院;2.湖北廣播電視臺)
微博、微信用戶進行分享的話題多半是圈內熱點或共同關注、感興趣的話題,特別是突發(fā)性事件更容易進入用戶視野,大量微博用戶關注,經過一級傳播,進入大眾視野。然后,迅速進入微信的朋友圈,公眾號等,進行二級或多級傳播。微博的“弱關系”及微信的“強關系”交互作用,帶來了多角度、互動式的信息獲取方式,同時進一步增強用戶的紐帶聯系。
另外,微博、微信的傳播方式多樣,融合了人際傳播、群體傳播、圈子傳播和大眾傳播等多種傳播模式,交互性極強,多種傳播方式的結合,使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出現爆炸式增長,根據“六度分割理論”,信息一旦經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傳播,就能迅速到達其他的網絡用戶中,加速了突發(fā)事件的傳播和發(fā)散,其產生的效果也會更加強烈,最終關于突發(fā)性事件的輿論會更加豐富。
在網絡不斷普及的過程中,廣大網絡用戶可以簡單地借助微博、微信傳播信息,表達意見。如今越來越多網民參與其中,不愿意再做“沉默的螺旋”,他們成為輿論場的信息傳播者與意見表達者,積極參與到網絡互動中,通過微博、微信發(fā)表自己的評論,借此傳達自己的態(tài)度及情緒。
在重大的突發(fā)性事件發(fā)生時,尤其是與廣大民眾息息相關的災難性事故,都會引起受眾多元的社會心態(tài)。特別是在事件發(fā)展過程中,事件調查情況、政府工作得失、媒體報道內容更是受眾關心的熱點,不同社會心態(tài)的網民會使用微博、微信發(fā)表各自的想法,折射出多元的社會心態(tài)。因此,在網絡中的輿論效應更加多變復雜。
微博通常在突發(fā)性事件發(fā)生之際,就能快速、及時地推送信息,許多事件的第一信息就是來自微博,信息的時效性更強。微博是按照時間倒敘的順序排列,用戶在“刷”微博時,獲取信息也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和巧合性。微博還會借助不斷發(fā)布的信息,制作熱門搜索,獲取更高的關注度,擴大輿論場地,但微博無法鎖定閱讀群體是否為有效受眾。
微信在傳播信息時,通常由公眾號推送,朋友圈轉發(fā),時效性上無法與微博相比,但微信推送的信息通常都經過挑選和整理,內容上比微博更加具體、全面、深入,并且包括了各種新聞報道形式,如消息、專題、評論等,更能滿足網絡用戶的多種閱讀需求,能更全面具體地了解突發(fā)性事件,并對此進行深刻的思考。
就傳播渠道及模式來說,微博主要通過網頁版和移動客戶端兩個傳播渠道,是一對多的開放式傳播模式,類似于公共媒體平臺。任何網民都可以通過微博平臺看到信息及相關評論,并且發(fā)布及轉發(fā)微博的次數不受限制,因此,信息數量巨大,魚龍混雜。
微信則主要通過手機移動客戶端的傳播渠道,其傳播模式是點對點相對封閉的,信息主要通過好友間傳播、朋友圈傳播及公眾號傳播,用戶必須關注才能接收信息,可以有選擇地接收內容,但這種封閉的模式能讓用戶對傳播的信息增加信任感。此外,微信公眾號發(fā)布信息次數有限,在傳播信息的廣泛性上較弱。
用戶通過微博的不斷互動增強與他人的關系,可以與熟人建立更緊密的關系,同時關注自己喜歡的微博成員,逐漸形成龐大復雜的網絡體系。在微博中每個用戶即是一個孤立的節(jié)點,相互關系雖具有不穩(wěn)定的特點,但利用微博的功能,可以將一個節(jié)點的信息通過其他節(jié)點層層擴散,類似于“蒲公英”的傳播形式,最后出現裂變式效果。微博作為開放式平臺,信息流動發(fā)散性強,傳播速度快,在輿論場中極易形成聚集效應,成為話題中心,使突發(fā)性事件迅速成為受眾關注的公共議題。
微信在傳播信息過程中,是一條私密性的溝通紐帶,用戶可以將信息專門發(fā)給一部分人,其他用戶無法在自己界面獲知,而朋友圈的信息也可以通過設置只讓部分好友看到,其他用戶無法在自己界面獲知,傳播具有隱蔽性,個人傳播效果強,微信的信息傳播定位更為精準,內容傳達率更高。因此,微信傳播的信息干擾性更少,內容準確性更高,思考更為深入,討論周期會更長,受眾的信任度和黏度也更高。
微博與微信在傳播方式、傳播渠道模式、傳播效果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兩者在發(fā)展中多元互動、共生互補。最終,在突發(fā)性事件中,合理利用微博微信進行合理的輿論監(jiān)督和正確的輿論引導,共同助力于新的媒介生態(tài)結構與環(huán)境的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