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楠
(作者單位:廣西藝術學院)
跨文化新聞傳播是歷史的延續(xù)。自古以來,跨文化新聞傳播就存在于各民族之間的經(jīng)濟貿易與文化往來中,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精神層面的交流后來也日益增多,跨文化新聞傳播活動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植根在了人類社會中。
17世紀,歐洲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報紙,新聞的跨國傳遞成為了當時迫切解決的問題,跨文化新聞傳播活動生根萌芽。1622年,第一份在英國發(fā)行的“新聞時事”,報道的是來自德國的新聞,跨文化新聞傳播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流動。
1833年,哈瓦斯創(chuàng)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新聞通訊社,各類大大小小的新聞通訊社就在不斷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爭相出現(xiàn),并且在彼此之間進行著新聞交換與傳播。
1993年,央視和全國十幾家電視臺同美國華人共同創(chuàng)辦了東方衛(wèi)星電視,其傳播范圍基本覆蓋了整個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區(qū)。
文化學者認為:全球化的進程,世界文化也不再是各自獨立,它們在相互影響下形成文化的多元并存,最終組成一個個相互交融的文化圈,“跨文化”也由此而來。在這樣的全球化背景下,新聞傳播面對的不是單一的社群,不是單一的民族國家,而是整個世界。因此,必須重視并強化跨文化新聞傳播理念。
2.1.1 尊重國家主權
任何跨文化新聞傳播活動都應懂得尊重國家主權、遵守國家法律,國與國之間的新聞傳播活動要在“互惠性原則”上進行,超越文化偏向。
2.1.2 堅持新聞報道平衡原則
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下存在著發(fā)達文化與不發(fā)達文化,進而形成了新聞傳播活動區(qū)域間的不平衡。文化發(fā)達國家及區(qū)域的新聞壟斷,被稱為“新聞傳播帝國主義”。為了打破這種不平衡,跨文化新聞傳播應堅持新聞報道平衡原則。即文化差距越大,越需要廣闊的新聞傳播空間和平衡的新聞報道比重,最終呈現(xiàn)新聞傳播多樣化、文化互動多元化的局面。
2.2.1 認同跨文化觀念,堅定正確的報道方向
傳播學者麥奎爾的“防疫論”,要達到最佳傳播效果,就應該正負效果訊息同時傳送。部分國外媒體在對其他國家新聞事件進行報道時,會強化對謀殺、災害、暴亂等題材的渲染。但作為文明的民族,接受中西文化間的差異是認同跨文化的基本要求。我國在跨文化新聞傳播時應以開放、包容的心來進行跨文化新聞傳播活動,把握報道的雙向平衡。
2.2.2 拉近心理距離,增強文化認同感
拉近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類的心理距離,跨文化傳播才會更方便進行。社會學家西梅爾說,“當陌生人進入某一社群時,勢必會放棄某些自身個性,來與群體的普遍性保持一致,才能達到意義的共享?!痹诳缥幕侣剛鞑r,我國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文化特征,適當增加報道的人性,傳達一種人文關懷。這樣,在跨文化新聞傳播時才能增強文化之間的認同感,提高傳播效果。
2.2.3 拓寬新聞傳播渠道
一直以來,我國的對外媒體一直處在各自為營的狀態(tài)里。例如:新華社、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日報(英版)這些媒體本身并沒有形成對外報道的一致性,缺少溝通,對外傳播時很難產生合力,致使我國對外報道的整體影響力不夠強大,為解決這一問題,應整合我國的對外媒體,拓寬對外新聞傳播渠道。此外,國內外媒體的相互協(xié)作,將國內對外報道的傳媒機構和海外華文媒體視為一個整體也是拓寬新聞傳播渠道的一個重要手段。
文化差異是全球化進程中最大的挑戰(zhàn),跨文化新聞傳播只有不斷嘗試用跨文化的觀念來理解和傳播新聞信息,吸收不同民族的文化養(yǎng)分,并且適時調整本國的跨文化新聞傳播策略,才能在全球化進程中贏得更好的發(fā)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