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雄
小學低年級科學課程的開設,反映我國充分重視國際科學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和經(jīng)驗基礎是設計低年級科學課程的起點,教師需要掌握多種科學教學方法和策略。筆者以科學童話、科學游戲、科普短劇三個維度,結合蘇教版與教科版一年級教材內容和自身教學實踐,探究低年級科學學習的有效方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fā)展。
小學低年級科學課程的回歸,是我國科學教育的重要轉折。在教材內容上,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具有活動性質的課程,低年級科學課程的恢復,使之與小學語文、小學數(shù)學、小學品德與生活等課程構成了完整的知識結構,彌補了一二年級的空缺。在課程標準上,不僅調整課程學習年段,完整銜接從幼兒園到大學的科學教育,同時完善了小學科學課程目標,新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的目標,體現(xiàn)時代對科學教育的新要求。在學生心理發(fā)展上,低年級學生還處于適應學校學習的過渡期,有了自我意識但缺乏獨立的見解,不善于控制情緒但求知欲很強。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每位即將開始從事低年級科學教育的工作者無疑是一個重大挑戰(zhàn)。
低年級學生,尤其是一年級新生,他們的語言、數(shù)字、感知、思維、情緒等方面處于初級且蓬勃發(fā)展階段,在科學學習上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特征:1.對周圍事物的感知較為模糊,大多注意到個別特征和表象特征; 2.注意力不持久不穩(wěn)定,與興趣密切相關;3.思維具有跳躍式的特點,很難將信息、概念、證據(jù)、觀點等聯(lián)系在一起;4.個體語言發(fā)展差異,經(jīng)常出現(xiàn)詞不達意,前后矛盾的情況等。這些低年級學生在科學學習上表現(xiàn)出的特征既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學中必須重視的要點。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全面提高每一位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是科學課程的核心理念,但也不要把探究式學習作為唯一的科學學習方式,科學素養(yǎng)包括多個維度,戲劇表演、科學游戲、模型制作、現(xiàn)場考察、科學辯論等,都是科學學習的有效方式。筆者以教材為基礎,課程標準為依據(jù),針對上述低年級學生科學學習特征,嘗試將科學童話、科學游戲、科普短劇的形式應用于自身的教學實踐。
一、科學童話化抽象為形象
科學童話一般以生動有趣的故事為內容,描述身邊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并闡述其中的科學道理。它結合了童話構思和科學內涵,將科學理性概念轉化為童話感性形象,不僅有藝術的美感,又富含科學的味道。面對低年級學生,他們的注意力不持久不穩(wěn)定,因此形形色色、生動形象且新穎有趣的感知材料更容易將他們的注意力拉回課堂。合理引入科學童話,可以把學生帶入一個富有情趣的科學意境,在一種愉悅的環(huán)境下得到啟迪,獲取新知。
科學學科與小學其他學科關系密切,教師可以利用身邊其他學科的教學資源為科學學科做貢獻。如蘇教版小學語文《小稻秧脫險記》,全篇用擬人化的手法指出了雜草影響稻秧的生長,及噴灑除草劑對稻秧的保護作用,這一科學童話可以和教科版第一單元科普閱讀相整合。除了雜草的影響,還有其他因素會危害稻秧的生長嗎?噴灑農藥除了除草還有別的作用嗎?會不會對稻秧產(chǎn)生影響呢?一系列的科學問題引發(fā)學生去探究,凸顯人類離不開植物,科學技術的進步給人類帶來便捷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存在的危害。
蘇霍姆林斯基表示:“我勸告低年級老師說,給孩子們教比例、透視、相稱這都很好,但同時也要為孩子的幻想提供廣闊天地,切不可破壞孩子觀察世界的那種童話語言?!碧K教版《暗箱里的秘密》一課是一個關于“解暗箱”的問題,對于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日常積累,“暗箱”的概念非常抽象。在猜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線時,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可以設計編制一個童話故事來介紹畫面,以此來介紹什么是暗箱(像洞穴一樣不方便打開,只有依靠各種信息進行猜測),讓學生邊看“狼追兔子”的動畫片邊想故事,再引導學生符合“一分為二”的原則即可。低年級學習始于傾聽和理解教師的話語,因而運用兒童能理解的詞語、語義是最為重要的,遠比一個定義“暗箱是指那些既不能打開,又不能從外部直接觀察其內部狀態(tài)的系統(tǒng)”收效要好。再如《衣食住行的變化》教學中,有學生會談到“古時候人們居住在陸地上”,“難道現(xiàn)在的我們不是生活在陸地上嗎?”這個疑問立刻從腦海閃過,在筆者的追問下,“那我們現(xiàn)在是生活在海洋里嗎?還是依舊在陸地上呢?”兒童立刻回應道“不是啊,古時候在森林里很難行走,人們會被各種樹枝等刮傷;而現(xiàn)在有長長的馬路,走起來非常的方便?!逼鋵崒W生想表達的是行的變化,而在表述中卻會答到住的變化,此時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靜下心仔細去品味他表達的意思,或者在追問中更好地走進學生的思維,而不是粗暴的否定或是簡單的無反饋。學會用兒童的語言溝通交流,才能在豐富有趣的科學探究活動中愛上科學課,愛上科學。
二、科學游戲化體驗為探究
游戲可以刺激學生的興奮程度,讓大腦處于活躍狀態(tài),促進大腦發(fā)育;同時可以為學生提供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能把握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升學習效率。一個簡單的游戲可以使原本枯燥無味的學習內容變得豐富多彩,使學生以積極飽滿的態(tài)度認識到周圍事物的科學方法,發(fā)展科學志趣。而科學游戲又與一般游戲不同,它是在一定的規(guī)則下,大多以學生共同參與協(xié)作完成,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友好競爭意識,樹立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集體主義的觀念。
低年級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感知較為模糊,大多注意到個別特征和表象特征,這就要求我們精心設計科學游戲,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內容都會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但是需要結合游戲開展的情況做適當?shù)脑u價、歸納、總結。蘇教版《小小工程師》中的動手做環(huán)節(jié):做一個鉛筆加長器,學生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如報紙、吸管、塑料管、小竹筒、一次性塑料筷、小木棒等分小組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制作。學生在習得工程師的日常工作和偉大杰作的基礎上,對工程技術特別感興趣,此時設計科學游戲,讓學生像小小工程師那樣設計制造一個產(chǎn)品,以解決身邊真實的問題,體驗工程實踐。但需要注意到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多數(shù)學生在科學游戲的過程中興趣高漲,但沒有獲得應有的結果。教師注重了制作的鉛筆加長器與買來的鉛筆加長器的對比,卻忽視了對學生設計制作的歸納小結,學生的作品大致分為三大類:直接用紙卷的包裹,選擇塑料管的套用,利用小木棒的粘黏。過程的體驗雖然重要,認真總結也不能輕視,這能使得學生從一種模糊的原認識提升到清晰的科學理論高度,既是科學游戲的基本要求,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科學習慣的有效措施。
制定科學游戲規(guī)則是開展好科學活動的需要,不僅包括教師對學生日常規(guī)范的要求,另外科學規(guī)范操作和科學思維的訓練也可以采用規(guī)則來引導。教科版一年級《起點和終點》整節(jié)課都是圍繞比較紙蛙跳多遠的活動展開。本節(jié)課最為重要的思維武器就是引導學生體驗對比。教師在組織科學游戲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公平地起跳——畫起跳線,怎樣記錄距離——地上畫線,怎樣方便比較——在紙帶上標出等一系列規(guī)則,在科學游戲的過程中體會可以利用一些圖形結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師需要著重引導學生思考與明確科學游戲中每一項規(guī)則,才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科學原理,才能為學生課后拓展紙飛機飛遠的活動做鋪墊。
三、科普短劇化平淡為神奇
科普短劇是國際上一種新穎流行的科普教育形式,它融合了生動有趣的科學知識和簡潔明了的科學實驗,借助于舞臺藝術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學生以相應的科學劇本為劇情體驗科學探究,參與科學互動,在弘揚科學文化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低年級學生思維具有跳躍式的特點,很難將信息、概念、證據(jù)、觀點等聯(lián)系在一起,同時個體語言發(fā)展差異,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詞不達意的情況,而科普短劇以獨特的表演形式,將問答、比賽、游戲等環(huán)節(jié)的主動權轉移給觀看的學生,避免了常見的“灌輸”的教育模式,以一幕幕的劇情將科學知識串聯(lián)起來,可以巧妙地緩解思維跳躍帶來的問題。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表現(xiàn)欲旺,選擇直觀趣味的科普劇演繹方式,將感性知識轉化為日常積累,與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完全契合。同時為了達到好的表演效果,學生之間需要及時溝通,交換意見,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有助于團隊協(xié)作意識的培養(yǎng),也錘煉了小組內每一位學生的表達能力。
科普短劇的轉化必須以教材為本,科學原理的闡述要貼近學生生活,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性的習得科學概念和原理,遵從從具體到一般再到核心的規(guī)律。蘇教版《做個小偵探》可以采取科普短劇的形式,以三至四人一組為偵探小團隊,在講堂上演繹蒲公英飄起來、田里菜葉上的洞、狗吐舌的劇本,讓臺下的學生作答猜想,教師在一旁不做過多的啟發(fā),而是提醒學生注重觀察,最后由這個小團隊對臺下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再逐一解釋原因。隨后換一個小組表演第二個短劇,究竟是誰破壞了蜘蛛網(wǎng)??破斩虅≈饕捎没拥男问?,學生才是學習與發(fā)展的主體,教師作為組織者,需要引導學生調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與事實建立關聯(lián),沒有具體的正誤,但要注意毫無依據(jù)的亂猜。
從課程資源角度,科普短劇也是學校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主要形式之一。筆者與本校音樂教師合作,共同拍攝科普短劇《洗》作為本校校本課程資源。
低年級學生在學習中視覺感知占比很多,因而以人物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來傳播科學知識的科普短劇恰好符合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筆者后續(xù)通過對參與班級的課堂情況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都表現(xiàn)了極高的參與熱情,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看者都充分發(fā)揮了主體作用。
四、結語
小學低年級階段重新開設科學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yǎng)有著重要作用,低年級學生獨特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征要求教師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適時引導合理探究。為使更多學生樂于也熱衷于參與課堂科學學習,需要教師更加用心思考,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設計出更為靈性的科學教學,展示出更有生命意義的課堂價值。
【作者單位:常州大學附屬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