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領
這個秋日清晨的北京,我沿著長安大街徒步向東。今天,我放棄一切乘坐工具,讓我的腳步叩響按捺不住的大地的心跳。
前方就是世界正在凝神傾聽的人民大會堂,不知世界可聽到了我這急切的腳步?腳步越來越近,越來越輕盈……
懸掛的大紅燈籠昭示首都的吉慶,人民用古老的方式表達著對國家的熱愛。
我沿著旗幟的指引向東。此刻,我知道一輪剛剛經(jīng)過大海洗禮的太陽正在冉冉上升。那氣勢之雄偉,那景象之壯闊,那精神之振奮,足以讓地球為之振臂舞蹈。我所前進的方向正是太陽升起的方向,同時升起的還有一面旗幟。這是中華兒女心中的旗幟。這是經(jīng)過昨天的戰(zhàn)火硝煙和鮮血浸染的旗幟。這是經(jīng)過時代的風雨和浪花洗禮而更加奪目的旗幟。站在旗幟下的旗手,是代表炎黃子孫心愿的擎旗人。于是,我加快了腳步,因為清晨不僅僅屬于我自己,更是屬于一個已經(jīng)升起了偉大旗幟的國度。這是讓世界為之肅然起敬的國度??!在世界之林,已經(jīng)勢不可擋地崛起。
天安門前花團錦簇,盛開的鮮花裝點著廣場的每一寸熱土。
純真的少女走來了,在這里留下一幀綻放的底片,起航的中國是她終生的背景。美麗與美麗合影從此不再擔心有殘酷的風暴,因為人生的風帆已升起在風和日麗的藍天之下。
活潑的兒童走來了,新奇的目光從紀念碑的浮雕移向天安門的城樓,年輕的母親用最通俗的語言為她濃縮一個漫長而沉重的歷程。兒童只是生命歷程的開始呵,開始便幸運地趕上了與新時代同行。
人民大會堂此刻莊嚴肅穆,久久凝視,我的心海怎能平靜?黨中央把引導中國走向偉大復興的旗幟,插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的高地,再次挺起巨人的胸膛。
和我一同走向廣場的,還有我86歲高齡的老父親,這是鄉(xiāng)村古槐樹一般的年齡啊,應該在農(nóng)家小院清享歲月的寧靜,接受子孫們由衷的敬重。這些年,父親用他曾經(jīng)翻山越嶺的雙腳,在我的陪伴下走過了北京的大街小巷。
五年前,他也曾從復興門徒步走向天安門廣場,那是想看清楚北京最寬廣的大街上,都市和他居住的鄉(xiāng)村不同的模樣。他以農(nóng)村老漢的好奇,去觀察世界,去洞悉歷史。
今天,父親不顧我的勸阻,再次來到天安門廣場。剛走進廣場的護欄,他說聞到了農(nóng)田里麥子成熟時的味道,聞到了玉米收獲時的芳香,聞到了谷子運往打谷場的氣息,那一簇簇艷麗奪目的鮮花,多像是老家漫山遍野的鮮花在綻放。
看眼前這世界最大的廣場上,依舊是人來人往,但寫在每個人臉上的不再是慌亂和回避,而是信步庭院的自如,是走進家門的安詳。
每個人寫在臉上的笑容,都透露著心中全部的秘密。每個人揣在心中的興奮,都爬上眉梢舒展成一片五彩祥云。
锃亮的鋼槍和威嚴的哨兵,今天總有與往日不同的感覺。我知道作為軍人,他們肩負著特殊的使命,肩上的責任讓他們在舉國歡呼的時候,必須保持分外的冷靜。
也許是受戰(zhàn)士心情的感染,哨所周圍綻放的小花充滿了明媚的詩意,她要替戰(zhàn)士吟誦吉祥的詩句?;▍查g的彩蝶具有了通達人意的靈性,扇動著翅膀,翩翩起舞,像替戰(zhàn)士歡呼雀躍。
金秋,金風,金色的陽光。一條金光大道正從北京延伸向祖國的四面八方,延伸向最終的昌盛富強。
(摘自《河北日報》2017年10月20日)
品讀
本文以“旗幟”為主線,不僅寫出作者眼中的國興民富,還寫出父親質(zhì)樸的愛國之情。徒步長安街,用心跳去叩擊祖國的身體,用眼睛去銘記首都的吉慶,帶著崇高與敬意去仰望國旗,那是何等驕傲!人們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瞻仰紀念碑,向國旗行注目禮;從農(nóng)村來的父親,也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愛國之情。愛國,如此簡單,用腳親吻土地,用眼敬禮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