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鄭州市“小升初”試題公布后,引發(fā)社會熱議,原因是語文、英語試題涉及大量博物館知識。“小升初”試題取材于有關河南博物院的知識,以專題形式呈現,確實讓人感到耳目一新。“博物院套餐”試題能夠幫助考生集中注意力答題,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為考試而考試”,使考生在答題中獲得文博知識的熏陶。不少家長紛紛表示“懵圈”,更有家長表示“我跟娃連博物院大門都沒進過”。一些家長的擔憂也不無道理。對河南博物院了解較多的考生,在答題中自然得心應手;一次都沒有進過博物院大門的考生,就會處于劣勢。
家庭文化偏好不同、學校是否集體組織參觀,都對這場考試的成敗構成一定影響。不管怎樣,對學生文博知識積累的考查,突破了傳統(tǒng)學校教育的范疇。
在我國,考試依然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指揮棒”作用。為了應試,家長帶孩子頻繁前往博物館,突擊背誦文博知識,很可能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然而,博物館僅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去博物館“惡補”,很難說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文素養(yǎng)。除了文博知識之外,科學精神、藝術素養(yǎng)、公共意識、法律知識等都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領域。片面強調某個領域的重要性,就會以偏概全,難以選拔綜合發(fā)展、素質全面的考生。
(選自《光明日報》2018年7月6日)
素材解讀
1.考試內容不宜走偏。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一直沒突破應試的框架,考試成績仍成為評價學生的重要標準。此次“博物院套餐”試題出現在“小升初”試卷中,給考生和家長帶來焦慮。即使平時去過博物院,也未必能全面掌握相關知識,更何況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一課”呢?考試內容不宜走偏,才能真正達到檢驗學習的目的。對于升學考試,既要遵循教學規(guī)律,更要避免顧此失彼。
2.人文知識在于積累。學習是一個漫長而精細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人文知識,要注重平時的積累,在“多接觸”中豐滿自己?!安┪镌禾撞汀奔由盍恕靶∩酢痹囶}的難度,也給家長帶來心理恐慌:現在小學考試居然這么難了!那該怎樣培養(yǎng)孩子呢?推廣傳統(tǒng)文化,并非只有考試一條路;提升人文修養(yǎng),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除了博物館,還有科技館、圖書館等,都是課外學習的平臺。
適用話題
考試 人文 學習 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