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學
從梭羅生活的年代來看,資本家過著奢侈的生活,勞動者卻異常艱辛,貧富之間的差距非常大。而梭羅本人獨自居住在瓦爾登湖畔,用手中的筆描繪著自己與眾不同的簡約生活,正如他所說:笨重的房屋并不只是住所,更像是一座囚籠,我們都被困在其中。梭羅在瓦爾登湖畔親手蓋起了一座小木屋,并將所有費用清楚地記錄下來,當木屋建好后,他發(fā)現(xiàn)只用了28美元,于是梭羅做出了這樣一個結論:人只要工作一段時間就能獲得滿足自己衣食住行的費用,其它的全部都是多余的,但在金錢和利益的驅使下,很多人都為此牽絆一生。梭羅一人獨自居住在瓦爾登湖,但卻并沒有餓著肚子,也從未感到過孤獨和寂寞,他認為生活中的各種奢飾品和便利品,并非是不可或缺的,而是阻礙人類進步的因素,在他看來,清水的價值要遠遠超過香醇的美酒。財富雖然能夠換來奢侈的生活,而無論多少財富都無法買到心靈的必需品。從梭羅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熱愛簡約生活的人,他認為樸實并非貧窮,簡單是宇宙最為精準的規(guī)律,所以他的一生都在力求簡單,多余的財富對他而言都是無用的,他提倡用心生活,充實地過完每一天。
梭羅是超驗主義的代表性人物,同時他還是一位自然主義者,與物質生活相比,其更加注重追求精神世界的豐富多彩,“為生活做減法,為思想做加法”詮釋了這一點。梭羅本人認為:人身體上的所有器官以及每一瞬的行動都可以通過思想和精神進行控制,他對生命非常熱愛,總是在不斷地探索和追求真知,同時他對人能夠擁有思想抱著一種感恩的態(tài)度,他提倡人要在清醒的前提下,獨自進行思考,不要被理論或是宗教所束縛。梭羅獨自一人在瓦爾登湖畔生活了2年2個月零2天,他將自己稱為文明的過客,對于不貪圖名利的梭羅而言,真理和智慧才是他窮其一生所追尋的東西,而心靈的空虛和靈魂的空白才是最可怕的。梭羅認為書是最為珍貴的一種財富,所以他鼓勵人們多閱讀,他希望自己和別人都可以用積極向上、開朗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要盡可能保持自己的童真,對生命要抱有一顆敬畏和謙卑的心。人們除了要善于自我反省之外,還要善于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改進自身的缺點,從而逐步達到完美。正因如此,他在瓦爾登湖旁構筑了一座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瓦爾登湖》也成為其精神的深度寫照和思想的動力源泉。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通過描繪恬淡的生活、美好的自然風光,提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形成了早期的生態(tài)自然觀?!锻郀柕呛返纳鷳B(tài)意識十分強烈,這也表明了梭羅對生物價值、生命共同體的深入思考,展現(xiàn)了梭羅對自然的向往和推崇。
梭羅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價值,呼吁人們回歸到大自然之中,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并在自然中找尋自己生命的價值。在《瓦爾登湖》中,梭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感悟自然,并提出“生物共同體”的概念,他認為每一種生物均有生命,這些生命與人的生命是一樣的,共同組建了社會共同體,所以人與自然界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并不是處于對立面上。在傳統(tǒng)的生命價值觀念中,人類是生命價值的唯一擁有者,而梭羅則批判了這一片面理論,他認為生命價值依附于自然界,具備豐富多樣性。梭羅通過感悟自然闡述人與自然的關系,呼吁人們不能從功利層面看待人與自然,而是要讓人們真正走入自然,欣賞自然風光,感悟自然生命的價值。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號召人們剔除與簡單生活無關的物質欲望,提倡人們履行生態(tài)責任,恢復人的自然屬性,給予自然更多的關懷,而不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和侵占。人們應該到自然中領悟人與自然的關系,繪畫出精神藍圖,并在自然中感受生活、享受生活,從而使人性從追求物質的扭曲狀態(tài)恢復為正常的自然屬性。梭羅認為,人類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人類離不開自然,所以人們必須堅持尊重自然的理念,不能高估自己的生命價值,而是要通過理性思考透徹地理解自然,實現(xiàn)人類生活的自然化,摒除貪婪、控制、侵占的欲望,使內心如同自然環(huán)境一般恬淡平靜。
傳統(tǒng)的人道主義對人類走向自然倫理的道路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和制約,為推動人類的發(fā)展,新的人道主義必須賦予自然一定的地位,這樣才能使人們走進并更加熱愛自然,從而感受到萬物皆有靈的真諦。很多理論都將物種視作為一種不具備生命的物質,而梭羅認為大自然的美主要來源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與生命精神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聯(lián),在他看來,萬物皆有生命,其與自然的緊密感是與生俱來的,梭羅選擇在瓦爾登湖畔等待春季的到來,感受萬物重生的力量,可以使精神在與自然的溝通中得到覺醒。
總而言之,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用詩情畫意的語言描繪了美輪美奐的自然景色,敘述了他親身經歷的簡約生活,闡明了他對精神世界和回歸自然的內心追求。這部作品蘊含著深邃的思想,是感性認知和理性升華的結合體,為此我們必須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審視這一經典作品,探尋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深層內涵以及作者的生活觀念。
參考文獻
[1]董瑞蘭,高冬麗.語象·審美·修辭——梭羅《瓦爾登湖》話語分析[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45-46.
[2]江錦年.從《瓦爾登湖》看的梭羅的藝術創(chuàng)新——兼以中國文論為參照的比較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1):52-54.
[3]朱伊.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瓦爾登湖》美學價值論析[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5(10):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