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華
(天津瑞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
白羽肉雞的生長周期較短、肉質較好,因此,隨著當前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持續(xù)提升,人們對于白羽肉雞的需求越來越多。為了滿足人們對于白羽肉雞的需求,養(yǎng)殖場(戶)開始逐漸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但是,在白羽肉雞的養(yǎng)殖過程中,如果不重視疾病防控,就會導致白羽肉雞受到傳染性法氏囊病的影響,致使白羽肉雞的肉質變差,甚至導致雞死亡,給養(yǎng)殖場(戶)帶來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又被稱為甘波羅病,是由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傳染性疾病,對于白羽肉雞的身體健康有著一定的影響。如果在白羽肉雞的養(yǎng)殖過程中感染雞傳染性法氏囊病,并且不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進行控制,就會導致白羽肉雞在短時間死亡,且可引起雞體免疫抑制[1]。
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屬于雙RNA病毒科,包括2個血清型。雞傳染性法氏囊病以法氏囊發(fā)炎、壞死、萎縮和法氏囊內淋巴細胞嚴重受損為特征。如果不對這種疾病防治工作的開展提高重視,就會導致雞的免疫機能障礙受到嚴重的阻礙,即便為病雞注射疫苗,也會對病雞的免疫效果造成影響。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發(fā)病率幾乎為100%,但是不會造成病雞大量死亡。在自然條件下,所有品種的雞均會感染這種疾病,但不同品種的雞中,白來航雞比重型品種的雞敏感,肉雞較蛋雞敏感。雞傳染性法氏囊病主要發(fā)生于出生僅有2~15周的小雞身上。病毒主要隨病雞糞便排出,污染飼料、飲水和環(huán)境,使同群雞經(jīng)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結膜等感染;各種用具、人員及昆蟲也可以攜帶病毒,擴散傳播。
之所以白羽肉雞會感染雞傳染性法氏囊病,主要是因為養(yǎng)殖管理不當造成的。因此,為了降低白羽肉雞感染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概率,首先應合理選擇雞舍,并做好清潔消毒工作。在選擇雞舍位置時,以遠離生活區(qū)、空氣質量較好、環(huán)境較好的地方為宜;在對雞舍進行清理與消毒時,要及時清理雞的糞便,及時清洗喂養(yǎng)盆,同時定期對雞舍和用具進行消毒,消除感染源,避免疾病的發(fā)生[2]。同時,在病雞的飲水中加入一些紫錐維他藥物,科學調整雛雞的水鹽代謝能力,以增強雛雞的疾病抵抗能力。一旦在疾病防治過程中出現(xiàn)病死雞,需要對病死雞進行焚燒和深埋處理。同時,為了避免病毒的擴散,養(yǎng)殖戶需要將剩余的病雞與健康雞隔離,利用生石灰與紫外線消毒方式,徹底消滅病毒。
對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進行防控,目前最有效的措施為疫苗接種及增加母源抗體。目前,國際上使用的弱毒株包括美國的Lukert、BVM、LID228、IZ株,以及荷蘭的PBG98株、法國的s琳株、德國的TAD-cuIM、日本的K毒株等。這些弱毒株對無母源抗體或母源抗休低的雛雞有效,接種后對法氏囊不呈現(xiàn)組織損害。
另外,結合不同雞場的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免疫程序,按照不同的日齡及時免疫接種雞傳染性法氏囊疫苗。接種疫苗21 d后,可以委托當?shù)貏游镆卟》揽貦C構或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檢測雞群抗體水平,對免疫效價抗體水平低于70%的應及時進行補免。另外,有發(fā)生雞傳染性法氏囊毒株變異的地區(qū),可分離毒株研究出適合本地使用的疫苗,達到有針對性的預防目的。
總之,養(yǎng)殖者提高重視度,了解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發(fā)病特點,盡早采取預防措施,避免或減少疾病的發(fā)生。一旦出現(xiàn)病雞,則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保證白羽肉雞能夠健康生長,從而提高養(yǎng)殖場(戶)的經(jīng)濟效益。